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需求的逻辑

[复制链接] 7
回复
9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8-4 09: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受众需求,我常常遇到两种貌似两极对立的分析方式:1、通过市场调研来发现未满足需求,此种方式当下较为主流;2、凭借设计者的直觉来引导受众需求,如福特的经典名言——“你问他想要什么,他只会告诉你想要一匹跑得很快的马。”
之所以说这两种分析方式只是貌似对立,是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分析方式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只是被一些不懂逻辑的人将二者人为地制造出了分化。
首先是第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顾客永远是对的”。如很多人看到问卷上有人写:“我想用手机听收音机”于是就在手机上加个收音机功能。或者看到有人写:“我想用手机看电视”,就又在手机上加视频功能……但事实上,顾客并不永远都是对的,跟随顾客的直接需求往往会导致市场接受度下降,这在营销学上叫“上帝的陷阱”。(具体解释可参看我后面附录的“顾客有时是错的”)
再说第二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顾客都是短视的,只能在既有条件下思考自身需求,所以需求设计人员来告诉顾客,什么才是他需要的。”由此,有人推论,完全不需求任何市场调查,设计人员就是潮流引导者,让设计人员自由发挥就好。但在可见的案例中,设计人员的自由创造往往成一败九。
其实,市场调查也好,引导需求也好,二者都是营销学上的经典概念,都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但为什么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失效了呢?我个人认为是有些人没有搞清逻辑。
从来没有哪一本关于营销的著作说,市场调查是别人说要什么就给什么。市场调查的合规方式是统计受众需求的正态分布,然后从中抽象出各具体需求所反映的共同属性。这个共同属性就是营销学上已经说滥了的一句话——“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福特的名言其实也是“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句话的反应。福特知道,顾客要快马,其逻辑内涵是他想要一种可行的快速位移的工具,所以他能够告诉顾客,汽车比马更适合需求。如果福特听说顾客要快马,错误地认为顾客是感觉天气热,想骑马吹吹风,于是为顾客提供一把扇子,那么福特可能就只会成为无数个不知名的创业失败者中的一个。
无论是市场调查,还是引导需求,其实质都是一种对顾客既有问题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解决。二者之间没有定性上的差别,只是实现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这就像你可以用锤子钉钉子,也可以用钳子钉钉子,钳子与锤子都是工具,本质没有区别,只在你会不会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分析受众需求时比较喜欢用的逻辑是。如果听到有人说“我要快马”。快是形容词,马是名词。形容词往往就是受众的问题所在,而名词只是某种工具的概念外延。由此,你首先抽象形容词所反映的问题实质,然后看自己是否有解决此问题的工具。如果你只有马,那就给他马。这就是市场调研。如果你没有马,只有汽车。那就对顾客证明你提供的方式虽然是不同的概念外延,但概念内涵一致。OK,顾客就买车而不要马了。这就是引导需求。
 
 
 
附录:顾客有时是错的
叶匡时
  “顾客永远是对的”几乎可以说是企业界的基本教义,应该没什么好讨论的。但事实上,许多企业就是因为太过于奉行这个基本教义,只注意到现有顾客的需求而产生了盲点,甚至于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而造成经营上的困难。在必要的时候,企业要能够勇于挑战顾客的习惯与希望,甚至“遗弃”现有顾客,才不会丧失创新的能力。也就是说,顾客有时是错的。
  根据美国的一项学术研究指出,太过于服从“顾客永远是对的”正是许多厂商失败的原因。举例来说,十多年前,IBM与迪吉多(Digital)两大电脑公司为什么没有看到个人电脑产业的崛起呢?在当时,这两家公司的主要顾客群分别是公司与研究单位,而个人电脑的主要顾客则是个人与家庭。IBM与迪吉多在个人电脑刚刚推出市场时,只注意到它们既有顾客的需求,而忽视一般个人的需求,因此,没注意到个人电脑的日后影响力。当个人电脑势不可挡时,两大公司再急起直追,也只能事倍功半地惨淡经营。迪吉多在努力多年之后,终于挽不回逆势而被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康柏电脑收购。当康柏电脑在1980年初成立时,迪吉多是规模仅次于IBM的电脑公司,想不到一念之差,竟然全盘皆墨。
  从IBM与迪吉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于产品的创新研发,不能局限在现有顾客的观点。在另一方面,企业在行销产品时,往往也会发现顾客是错的。早年台湾奇美实业在拓展产品时,为了节省成本,打破了过去产业内的销售规矩,不用业务员招揽顾客与订单,而是将销售价格统一公告,并且赠送顾客传真机,希望顾客使用传真订货,奇美因而能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奇美把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回馈给顾客,使得奇美与它的下游顾客厂商都得到更大的利益。奇美在当初推动这样的销售办法时,曾经引起许多顾客的反弹,那么,今天我们很可能也看不到奇美的成就。无论是产品或行销方式的创新,都可以区分为渐进式与革命式的。革命式的创新通常会颠覆现有的市场秩序或经营理念,既有的顾客群因为习于过去的交易方式,通常只能接受渐进式的创新,很难接受革命式的创新。所以,企业若是过于在意这些顾客的想法,就会失去创新的能力。
  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从既有顾客中所能获得的资讯是内部资本房东(inside information),通常既有顾客只占市场潜在顾客的一小部分,因此,企业要更注意非顾客所能提供的外部资讯(outside information)。当企业奉行“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圭臬时,可千万不要忘了还有更广大的非顾客,这些非顾客可能更对!(相关链接:《总经理的内衣》、《总经理的新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该贴来自群组:《家书》交流

沙发
发表于 2008-8-5 11:04:21 | 只看该作者
恩,确实有道理,关于每个人的需求问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会导致消费者或者受访问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差异很大.
板凳
发表于 2008-8-5 17:16:47 | 只看该作者
恩!有道理!
4
发表于 2008-8-5 17:19:59 | 只看该作者

金宏伟!你总是在追求逻辑的严密性,恩!工作上可以如此,生活上可不要太要求,否则少了很多乐趣哟!

5
发表于 2008-9-18 09:38:5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拓展了思维~~
6
发表于 2008-9-18 16:38:38 | 只看该作者
“上帝”说的话是需要去用心理解的。有时“上帝”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来考验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7
发表于 2009-5-26 17:50:3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

    市场调查回来的同一份数据,在两个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人手里会得到至少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很多时候看问题还是得看到本质里面,就像顾客说需要快马。

    但我发现在实际运用中,很多时候因为人的大脑的思维定势,即听到打雷就觉得要下雨一下,会直接做出对问题的判断,导致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所以我觉得在看待一个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逻辑判断力,还要有勇气打翻自己的推断,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就像朗咸平教授所说的,看事物要看到他的本质,才能成功。

    呵呵,这句话听起来挺容易的,做起来真的好难,好头痛……

8
发表于 2009-6-3 16:26:0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本质真的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我们才值得花精力和时间去做,因为别人不会像我们一样去做,那我们就会成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