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人际交往的前题就是与人沟通。同样,沟通在商业活动中也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企业或公司领导管理者如果不能对下属或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吸取职员的优点和特长,那么,这个管理者起码是个不称职的管理者,或者说不应该是个管理者。 在哈佛案例教学里,很重视人的管理,尤其是沟通这门商业界的高层管理艺术。况且在现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最注重的就是"员工意见沟通"、"员工意见沟通"这一词汇现已被扩充为"公司上下意见沟通"。 这是因为真正的意见沟通是双方向的,如果管理阶层和员工之间无法以面对面的方式来融洽地进行交换意见,那么意见沟通是不可能收到任务效果的。然而,至今在许多公司所谓" 意见沟通"只不过是停留在布告栏上或管理政策上而已。 人才的培训是出于公司的需要,然而如何培训,却不能仅仅靠管理者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企业界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以更具效率的方式来培育人才,才是管理者罗致人才的重点。 一个刚上任的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很有可能采取大刀阔斧的方法,试图在短时间内使所管辖的部门脱胎换骨。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须知,一切的经营管理法则,都离不开人性因素。 第一节 "人"是企业的灵魂 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从社会发展来看,朴素的社会学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管理学应该从"人"入手。而管理者则可以采用下面?quot;激励"要素, 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
第一级:生存需要,如提高工资、奖金、改善工作条件、定期医疗检查、娱乐等。 第二级:安全需要,如享有优先股权、保险、职业稳定、口头承诺和书面承诺与晋升。 第三级:归属需要,如邀请到特殊场合、有机会加入特殊任务小组、有机会成为委员会成员、成为俱乐部组织成员、工作轮换。 第四级:自尊需要,如奖励表扬、授予称号、公开场合露面、为管理委员会服务。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带薪休假、领导项目任务小组、受教育的机会、承担教学任务、承担指导任务了解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所要讲的是一位管理者从事管理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管理的方式能决定企业的生与死。 第二节 人事管理 从最上层到最低层,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也就是说,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地朝着有利于达到公司的目标的方向发展。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副董事长詹姆士·牟尼说,人员组织管理就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设立的一种人类联合的形式。另一位美国大富豪安德鲁· 纳基是一个擅长于人员组织管理的实业家。人们把他的丰富的人员组织管理经验和组织才能精辟地概括在他的墓碑上。 他的碑文写道: 这里字葬着一个人, 他擅长于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 编织到 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中。 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要全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因此管理组织的宗旨就是要确保管理人员尽到上述责任。管理组织具有强大的威力能使各个本来分散的个人和具有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人组织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整体。 这一整体的能力并不是它的所属成员的能力的简单的算术和,而是一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出原有的成员的能力的新的力量。所以,有人说,管理组织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普通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任何组织都不能靠天才,因为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但是,好的组织管理可以使普通人发挥出天才人物的才能,可以使每个人发挥出比他个人的才能更大得多的能力,也可以使每个人的弱点减缩到最小程度。所以,管理组织要创造出充分的条件,使每个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管理组织还要有利于增强和激发每个人的才能。每个组织要把重点放在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上。 因此,每个组织本身还要具有不断改善、不断革新的精神,使每个人的才能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而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增强。管理组织的功能不只是协调各成员的能力, 因为"协调"毕竟还是消极性的;管理组织还要促使各个成员有上进心,不断打破旧的协调状态,进入新的和更高的协调状态。如果使管理组织单纯地局限于协调状态,并把组织的宗旨和功能仅仅局限于协调,那就不能促进各成员的上进心,而这是不利于其成员的提高和成长的。 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管理组织中的"拔尖"人物,以他的优秀成果作为动力,促进新才能的产生。管理人员还要善天发现管理组织中的所属成员的缺点和弱点,创造条件克服或抑制这些弱点的发展。 由此可见,管理组织不只是聚集各个成员的能力的机构,更重要的是要使整个组织的力量大大超过原有的个人的能力的总和。 第三节 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管理人员的基本使命,在于借部属的力量,完成组织的盈利目标及员工个人的福利目标,若有余力,尚应达到社会公众利益的目标。零售、批发及贸易业的企业应如此,制造、金融、及保险企业亦应如此;政府行政、军事、教育及医疗机构更应如此。所以管理之道在于借力,高层主管借中层主管的脑力,中层主管借基层主管的脑力及体力,基层主管则借现场人员的体力,现场员工则借本身体及可用的机械力。
换言之,管理系统为人力使用的系统,再由人力系统使用机械力系统,所以管理工作若失去"人"的基本要素,则成真空。关于这一点,各行业经营人员必须确认及身体力行。 主管人员借用部属力量的方法可简分为二,第一为"计划",第二为"控制"。 所谓"计划"是泛指所有决定未来要求部属完成的"目标"及采用"办法"(亦称"手段"的用脑思考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大脑"的创新功能,而非利用"小脑"的反射及守旧功能,方能开拓新产品、新市场、新制度、新技术。 整套的计划功夫包括: (1)小心确定市场顾客的需求; (2)研究环境变化及竞争者的行为; (3)盘存本身的强点及弱处; (4)设定行业别、产品别,及盈利产销等数量别目标; (5)设立达成这些目标的策略性及作业性方向及步骤; (6)指派细项责任目标给员工集团或员工个人。 要建筑一栋房屋,必须要先有建筑蓝图,及水管匠、电线匠、木匠、油漆匠、水泥匠等等的工作任务指示,才能如期完成所希望的"产品"(房屋);相同的道理,要提供满意的产品或劳务给顾客并赚取合理利润,岂能没有小心的"计划"? 所谓"控制"是泛指确保达成计划目标的措施。控制措施可分两大类,第一为"组织结构",第二为"人员督导"。除非组织结构简明,除非人人了解职权及责任所在,否则组织本身就是失败的根源,无法达成原定目标。 组织结构应该代表一体三面的作用,第一它应把各个的职位层次表达清楚,第二它应把各人上下沟通的管道明白指出,第三它应确定员工间协调及合作的中心,使人人的努力朝向同一目地,而非互作争斗。所以一个组织层次混乱,意见无法沟通,及不能自动协调合作的机构,必是一个乌合之众,人虽多却只消耗资源,不能创造成果。 人们常常说某某机构组织散漫,大而不当,就是指最高主管人员对其属下人员失去"控制",毫无效果可言。 除了组织结构应严密有秩序而且有效率外,尚应有"督导"的功夫。督导是指紧接上司(主管)日常纠正及指导下属行为,以期达成目标的活动。假使每一位下属人员皆能自动自发,依照上级指示的政策目标而努力,则可以不要"督导"活动。事实上,基层人员常常无法自动自发。实施目标管理及自我控制,所以其上司对其行为的日常督导工作不能废弃。 一、"人力发展"而非"事务指导" 把前面"计划"及"控制"两个基本管理因素的内容重述一次则可以得到以下很简单地文句:即"主管人员的基本职责在于确定要求部属完成的东西(目标),定期查核他们已经完成的程度,以及寻求方法协助他们有效地完成该目标。"无疑地,这种说法自然而然地使人们获得一种简单的结论,即"管理是人力发展, 而不是事务指导"。假使愈多人接受这种事实,则许多管理上的难题将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因为人力(尤其人的脑力)潜能的发展勘为巨大,几乎可以说无限大,人类之所以会异于一般禽兽,而为万物之灵,也是完全得力于人力的发展。 假使有人认为他自己竭尽时间及精神于事物的操作,比花费时间及耐心来引导他人(部属)工作更为有效的话,就是说明他本人不适宜当管理者,不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