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原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复制链接] 1
回复
13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6 16: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途径
  我国70年代开展生物技术基础跟踪研究,进入90年代,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开始产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增长水平。目前国内生物医药市场尚未形成垄断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处于中小规模发展阶段。总体而言呈现出以下的特点:第一、人才和技术已有相当储备。目前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员已近2万人,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带来先进的技术。承担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以及中华民族基因组项目的启动,为建立中华民族基因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二、我国具备特有的生物资源。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同时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疾病,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多样性;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第三、诸多因素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医药企业的重视,风险投资的引入,投资者的认同,二板市场的建立等等均会促进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类新药的保护期给予适当延长。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介入生物医药领域,同时针对这一产业的风险投资也已开始运作。第四、专利风险将逐步释放。我国一些企业仿制国外一些生物制品会受到加入WTO,保护知识产权的冲击,但由于很多产品的专利即将到期,使得这些企业生产这些产品的风险逐渐释放。
  加入WTO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目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入世”后,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外资企业直接进入的冲击。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1997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40亿元人民币。知识产权的纷争。知识产权保护大大限制了国内厂商的仿制行为,而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药品极少。
  总体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小、起步晚特点,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而言,生物医药产业处于产业的成长阶段,未来具有较强的市场前景,也是各国产业竞争的必争之地。从全球范围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有实力的生物医药区域集群。
  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途径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的位置,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南汇周康、徐汇枫林、星火开发区、青浦开发区为辐射点的产业集聚,张江国家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上海生物医药研究水平接近国际水平,但专业研究机构的实力和深度上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产业产值与投资、产业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对上海各产业的产业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与装备制造、信息产品制造、汽车相比,由于资金和市场等条件的限制,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较低。2005年生物医药完成新产值4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6.6%,科技经费投入11亿元,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4%,高于全市0.7%的平均水平。根据上海工业委员会的统计,到2005年底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共364家,其中,中小企业有200多家。这与辉瑞制药等国际生物医药企业规模相比,差距非常之大。

表1 上海潜在支柱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上海市2006年工业发展报告》。
  三、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对策分析
  1.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从产业技术未来的走势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将会成为继信息技术后,最有可能推动人类科技革命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生物医药发展战略的第二个阶段,即追赶印度和韩国阶段。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2005年产值落后于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因此,上海应立足产学研一体化和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化环节的建设,从中药合成和基因工程技术入手,努力实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2. 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R&D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
  3. 强化产学研一体化程度,提高创新效率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R&D、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
  4.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课题组对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的访谈,如表2。

表2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创新现状分析

  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生物医药试验设备在研发中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通常无力购买这些设备,因此,需要政府或产业基地投资,搭建中小企业设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目前上海生物医药协会和专利检索系统拥有原始的专利数据库,建议政府建立生物技术与医药化学专利数据库、专利数据电子化服务系统及专利商品化网站等项信息系统,直接与国外知名数据库连结,搜集美、日、欧等国专利信息和文献,缩短专利文献检索的时间。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专利申请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到国外其它地区申请专利,为此,政府需要实施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在专利期满前,将销售产品给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应享有专利免责权,促进科技成果流动扩散和转化。另外人才缺乏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障碍,政府应建立生物技术产业技术人才数据库,搭建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人才需求交流的平台,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开放式学科发展体系,鼓励采取大学、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方法,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和动手能力,建立产业个人职业信用档案,为企业人才管理创造条件。

  (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任何发表、转载须先得到许可,联系方式:010-58671818-291/376)

沙发
发表于 2011-6-13 16:06:06 | 只看该作者
虽简单点,学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