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论坛里的一些回复,整理一下称为札记。 第一段是关于顾问转型的,第二段是关于咨询项目的客户满意度管理,第三段是咨询行业的前景判断。 一、顾问转型大概有几种选择: 1、跳去企业作中高管。收入一般不会降可能还会有部分提升的可能。 2、去学校作教育。镀金后去学校做教育。以实战派的技法,去大学做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目前咨询圈的学历水平已是硕士为主,作大学讲师应该没有问题,加上知名咨询企业的履历,大学老师待遇不错,福利又好,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3、创业。创业的选择太多了,可以开家小店,衣食无忧,小富则安;可以开公司,依托以前的资源,满足个人的成就感。 4、作个悠哉的撰稿人。写写稿,出本书。目前的媒体发展极快,稿费也算可观,经济、管理、社会事件总有发挥余热的场面。 5、退休。退休。累了,烦了,攒够monney,那就退休吧。 个人感觉咨询顾问的转型最应该注意的是平时的积累: 1、人脉:记得一次与一个金融圈的朋友聊咨询圈与金融圈的异同,相似点这两行都是属于很封闭的职业圈,而且由于都是直接与企业中高层接触,所以积累的人脉还是蛮强大的,但金融圈除了帮理财外似乎难以维系关系(虽说企业有融资需求,但个人在此项业务上难以建立优势),而咨询圈内的人在维系人脉方面则更有优势,因为企业的环境多变,作为顾问对于企业中高层来说是一直有裨益的,所以项目后也要注意维护,当想转型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更强大的人脉支持。尤其对于准备去企业的人,这点尤为重要。咨询圈发展的人脉分类:管理者、学术圈、媒体圈、公关圈,再加上某一行业的圈子。 2、镀金。适当的时候找个名校镀金,对于不想过早退休的人总还是有帮助的。 3、履历。名企经历、知名项目经历,都是招牌。 4、专注。咨询项目的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没得选,但顾问还是应该专注与某一行业或某一模块做些努力。杂家在咨询圈吃香,但专家在企业及社会中才更吃香。 二、咨询项目满意度 1、是防微杜渐,在签单之前或合同中,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情。 2、是过程中沟通,在控制工作量和职责范围的同时,及时沟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使实施辅导落地。 3、是强调咨询项目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用数据说话。 三、咨询行业发展的判断
目前人力资源咨询的发展应该还是在路上,新法的公布,不论是否易与落地,但应该可以判断是:整个社会、整个企业界人力资源应用模式的转变。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靠数量抵消质量劣势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今后将面临的是一个普遍职业化的时代,人力市场的完善成熟,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推广,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转变。而在转型过程中,人力咨询必然提上日程。而且也将由目前简单的制度型应用转变为全程应用,从人力咨询需求、招聘、培训、管理、绩效、制度与组织设计全方面的应用。 而人力资源咨询发展中,关于流程和信息化的咨询项目也必然将增加,目前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优势的企业,在人力应用的深度挖掘中,根据投资和收益曲线判断,边际效应降低,必然会寻找其他更有效的提升方式。而信息化和流程管理应该是第一选择。信息化在降低成本与提高反应时间方面的作用,不再多谈,CRM、ERP、OA等系统已经不再是新鲜名词,知识管理(KM)也随着信息化的推广而成为办公室新宠,SaaS等外包服务自2007年大行其道,实施成本及型号选择已经不是问题,市场教育也已见成效,在今后几年必然会极大发展。 再从社会和企业界的大环境看,目前我国的出口由于货币政策及美元走势等影响,加之新型发展中国家的成长,产品尤其是制造业出口增长已趋缓;而内销市场即使国内早在几年前就已喊出“消费主义”的口号但仍然还只是口号,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一日不能让人安心,中产阶层在中国就只是名词而不会变为实际的消费主力;外忧内患中,企业的成本(价格)型竞争策略想要向其他竞争策略转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员素质不能支撑,如此大范围的企业转型对人力的需求是很庞大的,企业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人力成本,社会也难以提供如此巨大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国际压力,虽然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性价比看,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仍然需要made in china的产品,涨价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走得通的,价格不涨成本涨,成本中材料成本涨、人力成本涨,那只能从管理方面想办法,利用信息化和流程优化降低成本,这似乎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战略咨询作为传统的咨询服务产品之一,在今后将越来越多的与其他项目融合到一起开展,而很难再回复到2003—2007的辉煌阶段。 其他如营销咨询、财务咨询、标准咨询等产品,由于不熟悉就不妄加判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