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清议整合:聚焦开源式的TOC与减肥节流式的Lean

[复制链接] 25
回复
38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1 21:2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议整合:聚焦开源式的TOC与减肥节流式的Lean

一、相同点:

1、都是基于整体角度的系统方法论;

Lean不计任何风险(失败的成本)地追求其设定的标杆目标。这是一种典型而复杂的方法论(模型)或系统方法。因为离散而不连续(跳跃式)的应用方法,常使manager溺死于技术细节当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只能产生有限的边际改善效果。在效果问题上,有时是迟缓的,有时也常常被忽略掉(效果的跟踪与考核)。

TOC则提出了整体的方向性导航及其着力点。表现为链状的系统,并结合了工作流(workflow)的特征。

2、强调持续改善;

3、目标都是着眼于更高的利润(回报);

4、承认客户是价值的最终裁定者(价值观-----由客户定义价值);

价值的本质看法是相同的。Lean把整个生产系统看作一个价值流;TOC则把整个生产系统及客户,一起看作为一个供应链。

5、品质看作是基本要素,都主张实施小批量的生产和连续流(而不是大批量的、排队式的生产);

6、理想目标都是建议采用拉动式的生产系统,以最小化成品库存量,用快速生产来满足市场(Make-to-Order);

7、充分发挥(释放)潜能(或最大化),并最小化各种类型的库存量;

8、主张全员参与和协作(这是系统方法成功应用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

二、不同点:

1、较大的不同点 ----- 重大且需要做出选择。

(1)、内部的可变性(Variation)与外部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可变性(Variation)---------------- 因需求变化而影响公司生产(或服务);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因公司产能变化而影响市场需求;

 Lean主张先改善内部,再处理外部,有点“欲攘外必先安内”的性质,因为对企业来说,内部因素比外部因素更加容易控制(可控程度)。Lean并且追求完美(perfect);TOC则不这样认为。而是假定过程是处于统计学上的受控和生产上的高品质状态前提下。TOC则允许存在不足(缺陷,如:管理上的Murphy),并允许插入紧急的制造单MO(订单PO)。

A、Murphy定律与时间上的Buffer (注意不是数量上的);

TOC依据Murphy定律(原理)来设立Buffer(指时间上的缓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库存缓冲。Lean要求流程中的各个节点都要完美(perfect)。

B、观念上的分歧;

(1):Cycle Time (CT)与Takt Time (TT);

Lean认为CT是指时间上的长度;TT是基于客户的需求。

TOC则根本不考虑TT参数,而仅有近似的CT。因为TOC在人员的技能水平层面采用不同的做法,围绕理论上的CT数值,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引导生产过程中的可变性。TOC关注于整个生产制程的CT,而不是单个工作单元(work cell)的CT时间。在SCM领域,TOC主张只有一个链(Link)是关键的瓶颈的链条。主张最大化CCR的效率(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怎样节省成本(金钱)?TOC认为安全地减少作业员的空闲时间(idle time),合理计划和调配作业的作业时间和产品作业顺序,如在无产品生产时可安排生产维护、培训、厂务管理等。

一个非常危险的做法:裁减员工人数来匹配(或接近)产品需求。因为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此做法并不能节省任何现金(成本),这是一种短视(目光短浅)的做法。

(2):工作平衡(work balancing)与一只流(one-piece-flow);

Lean的目标是:快速与柔性。这是Lean的2个主要的成功点。通过局部效率的总和来到达最大化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用于独立(离散)的work cell中,包含3个参数:

           machince time ----- 测量并力求增加机器的可用时间;
           man time
           setup time ---------- 构成企业生产策略的基础前提;
平衡工作量的目的:促进one-piece-flow的成功应用。在无库存缓冲情况下,整个Lean Production系统变得异常敏感、脆弱,在任一环节点上易受到攻击,更高的机器、人员能力要求。one-piece-flow的必要条件:摆脱系统内部的普通和特殊原因引起的可变性,以及消除所有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一个昂贵的理想化的目标。这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是高不可攀的。为此而需要花费巨大的投资与改善的努力(极致而过于偏执的做法)。Lean主张平衡各个work cell的产能。

TOC允许适度范围内的可变性与不确定性的波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平滑工作流来实现“快速而柔性”的目标。主张平衡各个环节间的物流。

C、工作流(workflow)式的TOC方法;

两者的共同目标:快速与柔性。

Lean通过不断地调配作业员数量来达到个人的尽可能高的效率,以此来协调每个链条按同一步调运作。它尝试保持生产线尽可能完美地平衡产能(并经受和抵御任何可变性Variation的攻击)。

TOC鼓励每个链条都按其独立的、固有的步调来运作。采用“道路信使(road runner)”的方法:要么全速前进,要么全部停止。TOC不把高费用用于链条各环节的最大化效率方面,而仅针对CCR环节。TOC容忍NCCR环节的“无效率”,因为NCCR的高效率是不符合整个系统财政绩效的逻辑性的。NCCR环节的“宽松”,是用于应对系统内部可变性(Variation)的一种调节措施。

TOC认为,内部的可变性与外部的不确定性,都超出了管理控制的范畴,必然会引起中断的发生;Lean则更是疲于奔命地去调配和管理(控),因为Lean缺乏安全装置且不容忍中断的发生,它最大的困境在于通过各环节持续的调节来维持各环节的高效率。因此,要使Lean成功应用,你必须时时事事监视(或监督);要使TOC成功应用,你必须持续地关注关键环节(CCR与Buffers)。

D、DBR ----- Drum - Buffer - Rope;

DBR的前提假设:

        a、小批量的连续流比大批量、排队式的生产方式具有更快效率和柔性;

        b、流程的中断原因来自于内部的可变性与外部的不确定性;

        c、消除一个系统中的所有引起中断的因素是不现实的;

        d、对于不同的工序步骤、工作中心(或作业单元)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流动速率);

        e、当因市场需求因素使系统脱离均衡(状态)时,需平衡不同环节的数量上的产能;

        f、当薄弱链条属于生产系统内部时,整个系统的产出从未超出CCR的最大产能;

        g、对NCCR实行提升效率,对系统的有效产出没有任何奉献,对CCR则会产生立秆见影的利益奉献;

        h、单位产品的净加工时间比实际的生产周期时间(Lead Time)小。

DBR的基本原则:

        a、平衡产能是没有意义的;(昂贵的、困难的,且不可能实现的)

        b、并非系统中所有过剩的产能都是浪费。少数额外的产能和时间是必需的,可用于弥补(预防或避免)流程中断的发生;

        c、在自始至终的制造流的整个环节中,既不可能也不值得提高各个环节的高效率。DBR提供了另一种实现同样目标的方法,且可避免Lean的复杂性和持续的产能调整。通过其允许公差范围和适度调节可变性与不确定性,可提供额外利益、可靠性。

        d、并不主张平衡产能(而是主张平衡工序间的物流)。

Drum相当于Lean的Takt Time,指系统的步调(节奏),由外部的市场需求来驱动。当外部市场需求大于系统最大产能时,Drum等同于CCR环节的计划进度;

Buffer用作一个定时的周期,用于保护生产系统的配送计划与CCR环节。指时间上的缓冲,以小时为单位,精确设定指令来保护生产线免受内部可变性的影响。

Rope用作简单的沟通装置,这是一个发放物料到制造流程的计划调度器。其功能是:根据CCR环节的状况来适度调节CCR环节前发放物料的速度,以维持整个制造流程的平稳、有序的进行。

Lean(one-piece-flow)并无加工批量(process batch size)与运输批量(transfer batch size)的区分。

E、度量方法与衡量指标;

Lean的目标: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即减少浪费Muda)。TOC的目标:提高有效产出(Throughput)。

Lean的潜在风险:“winning the battle but losing the war (赢得战役,却输了战争)”。TOC坚持“simpler is better”。

Lean的衡量指标包括3大类:系统测量、工序测量与工作单元测量(共15项)

        Lead time 
        Work-in-process 
        Travel 
        Density 
        roductivity 
        Delivery
        Linearity
        ilot new project
        rocess DPPM
        rocess yield

        Down time 
        Set-up time 
        Up time 
        Increase workload 
        Increase work volume

       
TOC的衡量指标:(基于系统层面,共9项)

        Throughput ($$$)
        Inventory ($$$)
        Operating Expense ($$$)
        Throughput/Unit of the Constraint's Time (T/CU)
        ΔT/ΔOE ($$$)
        Buffer level (time)
        Manufacturing cycle time(MCT)
        Quoted lead time(QLT)
        Throughput Dollar Days(TDD)
        Inventory Dollar Days(IDD)

(2)、成本观点:

Lean主张减少成本,其改善的焦点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TPS的主要工具就是通过降低成本或改善生产力来达到削减各种浪费(如:过多的库存和作业员数量);

TOC则主张存在一个收益递减的边界点(临界点),成本属于OE(运营费用)范畴。

整合Lean与TOC,应避免让业绩表现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跳跃,目的就是要使收益率趋向于平稳状态。

2、较小的不同点 ----- 较容易理解与应对。

 (1)、品质观点;

Lean的主要原理:全员品质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强调产品和工序品质的尽善尽美。TOC并不侧重品质方面,要么它此时此刻不是最重要的瓶颈,要么它在整体系统的瓶颈评选时首先被5步聚焦法所识别。若企业的运作(系统)并不满足高品质水准的要求,TOC建议应用部分的5步聚焦法(第2~4步骤)与使用适当的品质工具来加以矫正。TOC并没有把Quality工具作为基础体系的一部分来加以强调;Lean把Quality工具视作Lean体系的一部分。

TOC可以很好地借用Lean的品质改善工具(共6项):

        Poka-yoke (mistake-proofing operations)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PC) 
        rocess capabi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both product and process) 
        Line stop

(2)、物流管理工具;

Lean提供了针对离散物流的管理工具,而TOC无相关的物流管理工具。这些应用无明显的差别,包括以下6项:

        Cell design (meaning, in this case, establishing work centers around natural work groups) 
        Team roles/responsibilities/rules 
        Graphic work instructions 
        Visual controls 
        SMED ( Single-minute exchange of die ) 
        Five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21:45:14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29:56 | 只看该作者

Lean真的有那么难吗?

Lean真的有那么难吗?

三、应用Lean的难点所在:

1、TPS为员工支付的待遇,在西方企业看来是不愿意做的:

(1) 实施终身雇佣制,而不得解雇员工;

(2) 在经济低迷时期,为员工提供住房、求学的需要;

(3) 并促进企业的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日本企业(TPS)从人性化的商业环境中获得收益,对于这点,在西方企业界中并未曾发现过。主要包含:

(1) 松散而薄弱的劳工联盟组织;

(2) 来自股东的全面信任(不干预企业管理与运营);

(3) 采用“家族式(Keiretsu)"横向(水平)整合策略,用难以测量的方式来联合并组成来以TPS为核心的产业群。

3、强调现场的5S管理:

        seiri             sifting             筛选
        seiton          sorting           分类
        seiso           sweeping      清扫
        seiketsu      standardize  标准
        shitsuke      sustain          维持

前3项用于工作单元的日常管理;后2项用于员工的自律(self-discipline)。

4、是否意味着西方企业因Lean Production(LP)太难而不愿去尝试呢?

或许LP等同于西饼模子(a "cookie-cutter" imprint),西方企业很难在超出日本(本土范围)之外成功地复制LP。而在日本本土环境内,LP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如:Honda、Toyota、Nissan、NEC、Sony等企业的成功导入。目前,非日本本土范围的企业,则有选择地应用LP的部分内容,如:Lean Manufacturing,但很少关注Lean Design与Lean Supply Chain(LSC)。

Lean的基本原理(核心):

(1) 缺乏安全装置(Safety nets);

(2) 理念:everything works or nothing works.

Lean team给出(企业高层)的课题:如何安置员工?

当缺乏员工时,希望以各种无缓冲(或安全装置)的措施协调行动与运作来达到企业目标。Lean team期望以给予高层压力的形式来提供“侧面的控制”,这是额外(特别)强调的一点。

5、Lean Manufacturing (LM):

主要的4个组成部分:人为部分、物流部分、品质部分与总体目标。

(1) LM的理念建立在(依赖于)意愿、自我奉献的基础之上;

(2)这种“自我奉献”更多地专注于“精益起来(Lean up)”后的改变,包括:强加在员工身上的工作量和压力;

(3) 后续的持续改善综合症:为了满足企业目标,通过压制个人动机来投入工作。

实践证明,(80~90)%的改善活动都是由Team Leader 和 Foreman来承担。

6、超越Lean Manufacturing (LM):

Cost reduction (Operating Expense __and Inventory)存在一个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的临界点问题。

整合角度:扩大Throughput比减少成本cost和Inventory更重要。(TOC围绕Throughput来展开的。)

应具备2个(或多个)目标的先后重要次序的判断能力,要认识到Lean Thinking(LT)所产生的问题比其解决的问题还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21:50:35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30:10 | 只看该作者

四、整合LM与TOC:一个药方

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定制化的策略,重要的是坚定的观念(诚信或信念)。

1、绘制未来愿景图(或未来状态图),及其详细的目标;

2、绘制当前状态图(或现状图),及其测量指标与方法;

3、全面应用5步聚焦(开源)法:

(1)识别并定义“约束”。----- 意味着接受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的系统观念,决定价值流的过程有利于建立(确定)系统的最薄弱的链环。

(2)挖尽 --------------------------- Lean技法的最佳应用(如:SMED等),减少瓶颈环节的Setup Time(生产准备时间,亦称:设置时间、换线时间或切换时间),使用熟练的作业员操作等等。

(3)迁就 --------------------------- 维持保护性(过剩)的产能在NCCR环节。不需要全效率地应用其全部的生产能力。因为此环节的全效率地生产并不能改变其花费的成本(金钱),除非裁减此环节的作业人数。此处的最大效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除非已作好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量平衡。虽然平衡工作量能提升效率,但是当Murphy出现(偷袭)时,也同样能引起混乱。

相对于TOC理念而言,Lean Manufacturing中的kanban概念适合于CCR环节的运作与控制。

最主要的不同是,Lean寻求产线的平衡,而TOC则不主张这样做。若一条生产线已经平衡,TOC就会故意引进一个瓶颈环节。

(4)松绑 -------------------------- 突破瓶颈的限制。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金钱(用于额外固定设备、雇佣更多的员工)。Lean Thinking 与TOC都十分认同这一点。但TOC则更进一步,以保护性的产能来应对内部的可变性(internal variation)和外部的不确定性(external uncertainty)。

4、在采取任何前瞻性行动(forward-looking initiatives)之前,先加强系统内部的控制(或管控) ----- 短期的围堵策略;

这种“加强控制”本身就是一种改善,唯一适合与Lean Thinking相关联的品质工具和方法。并以此来取代“降低Cost 和Inventory”的策略。

5、一旦系统处于适当平稳的受控状态,就可使用Lean工具(如:Kaikaku流程模块)来绘制价值流。

并且免除明显而完全不必要和容易消除的步骤。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减少cost,而是为了很快地减少company's chain中的附属环节,这样能减少受Murphy影响的机会(可能性)。

6、重要的是提供一些保护性的产能,这有利于支持(拥护)Throughput的观念,允许简短的缓冲时间,使工作流中断的减少成为可能。

五、结论:

TOC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系统层面的框架,用于指导Lean Thinking的应用方向,应侧重于系统的约束(瓶颈环节),并避免Lean Thinking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不足与损害。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6 21:52:35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30:21 | 只看该作者
占3个位先,方便后续补充!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30:37 | 只看该作者
占4个位先,方便后续补充!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30:52 | 只看该作者
占5个位先,方便后续补充!
7
发表于 2008-7-14 14:22:4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并收藏之!

期待楼主的续文

xus
8
发表于 2008-7-14 17:00: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ing……期待ing……

9
发表于 2008-7-14 21:18:0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的续文!xiexie 

10
发表于 2008-7-15 19:44:3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感谢楼主的分享,支持原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