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出身非名校的学生来说,马云的成功故事总是最有鼓动性的。
经过3次高考(Q吧)才被杭州师范学院(现在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录取的马云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最普通的大学教师,拿着每月100~120元的微薄工资。他曾应聘过不少工作,但一直被拒之门外。 机缘巧合,几年后,马云用借来的2000美元,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之后的那些年里,经过不断努力,他一手创建的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B2B网站,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作为CEO,马云一举成了亿万富豪。仅200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营业额就达1.29亿美元,净利润3900万美元。 如今的就业市场上越来越看重出身,很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常常抱怨会遭遇就业歧视,这种状况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时,面对非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会陷入“上还是不上”的困惑中,那些选择就读非名校的也常常会觉得前途渺茫。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给无数正处于困顿之中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麻雀变凤凰这样的事,并不仅仅发生在童话当中。 其实,出身于非名校的精英并不只有马云。 记者看到,在2005年的两院院士名单中,化学工程学专家李洪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生态学专家方精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家姚建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恩多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而南华大学、长江大学、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人们眼中的“非名校”,也都培养出了院士。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俞敏洪曾向媒体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国内近千名青年企业家中,只有10%毕业于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80%均毕业于国内普通的大中专本科院校;其余10%的青年企业家,学历从小学到高中不等。“财富并不代表成功,但从这组数据中可说明,学历的出身并不代表个人能力高低。”俞敏洪说。 按照《华尔街日报》两年前公布的一份统计,当今美国的500家大公司的CEO当中,只有10%毕业于常春藤名校。比如,全球沃尔玛总裁Lee Scott毕业于肯萨斯州的一所州立大学,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aul Otellini毕业于旧金山城市大学,埃克森石油公司的CEO——Rex Tillerson毕业于德州大学。可见,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领导能力和渴求成功的愿望和行动,比一张名校的文凭更为重要。 俞敏洪也认为,目前在我国,一些非名校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在校生选择考研(Q吧) 或出国的目的,就是想换张更有身价的文凭。“我个人认为,毕业后的一纸文凭的含金量只占成功比例的10%,90%为个人努力、毅力以及经验等软资质。” 参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多位CEO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会。他们在做学生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学里成为学生领导,尤其是那些就读州立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的家庭,因此他们更有个人奋斗的精神,而他们所在的学生群体更多元化,那样的校园环境与公司的工作环境更加相似,相反,名校的学生构成倒显得单调。 “股神”巴菲特在1950年曾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他表示,自己雇人或收购公司时,根本不管对方毕业于哪所学校。而很多知名外企或者一些国内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不仅仅只盯着一纸名校文凭——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邓康明介绍说:“我们的门槛并不高。我们需要的人才,一要讲诚信,二要有学习的能力,好学的精神,三要有拥抱变化的能力,四要乐观上进。只要具备这四方面的素质,我们都要。” “我们就要求应聘者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学习的能力及愿望。在诺基亚公司作出最终人才选拔的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仅是应聘者的专业水准,还要看他是否认同与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上海分公司的华东区人事经理施慧敏说。 而GE(美国通用)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之所以要对职位进行公开招聘,是想找到最适合这个职位的候选人,而不一定是最资深、最高学历或是一定要名校出身。所以,一般来说,机会是均等的,高学历并不会得到加分。 来源:网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0 13:41: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