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协同系统与企业信息化

[复制链接] 1
回复
13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28 11: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认识协同系统

协同系统是近年来国内IT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大有将ERP取而代之的感觉。也有人说这是继ERP之后的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就此将协同理解为来取代ERP。事实上,协同系统是沿着ERP系统发展出来的新一代系统,从概念上讲协同系统是要大于ERP系统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一)协同系统和ERP系统的关联

协同系统和ERP系统的关联关系主要体现在:

1、 协同系统的管理对象覆盖范围超过了ERP系统,后者的侧重点在于与生产相关联的管理要素,核心在于物料、财务、产品等方面。协同系统也包括这些要素,但是其管理目标更加全面。通常来说,协同系统会将ERP系统集成到自身系统中,将ERP的数据、计算等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调用,以产生更加高级和全面的应用。

2、 进一步地来说,我们常常将ERP系统视为协同系统的一个基础系统。在ERP系统中存放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并且承担了排产等一些高级计算活动,协同系统会从ERP中将这些资源提出取来完成以前没有完成的目标。

二)协同系统和ERP系统的区别

协同系统和ERP系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协同管理软件帮助企业对客户、市场、品牌、销售、服务、决策、执行、组织、团队、绩效、协同、知识和创新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的精益管理,促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整体效益。

ERP是“产品导向,生产聚焦”时代的企业管理核心软件,而协同管理系统则是“客户导向、运营聚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软件。和传统的ERP不同,协同管理软件在软件的核心思想、核心目标、关键实现思想、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重点对象上,都有根本性的改变。

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

协同管理系统

核心思想

产品导向、生产聚焦

客户导向、运营聚焦

核心目标

生产成本最小化

运营绩效最大化+运营成本最小化

关键实现思想

资源规划

运营协同

管理的重点对象

物料、生产、库存、制造成本

客户、市场、品牌、销售、服务、决策、执行、组织、团队、绩效、协同、知识和创新

关注的关键要素

生产相关人员

所有运营相关人员,重点在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关键的四类人)

强调的管理点

强调对“生产资源”进行精益管理

强调对“运营活动”所有相关要素进行精益管理

三) 协同系统产生的背景

也许大家对上面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那么我们从需求,或者说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看协同的产生。

1、回归管理找协同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上有两种制度,一种叫武官制度,一种叫文官制度。武官是管征战的,搞军事,很纯粹,就是军队里的那档子事。而文官负责后勤、教育、赋税等工作,这些人虽然并不亲自去打仗,但却制定治国大略,主导了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所谓在马上的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历朝历代文官制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物官制度,其实企业一旦经过创业期,“文官制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做一个未必贴切的比喻,在企业中武官制度并不是困惑大家的问题,管理生产和事务已经不再变得那么困难,但是最难的是文官制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四类人的管理:销售人员、行政人员、设计研发人员和管理干部。由于经济从产品时代向服务时代转变,从生产时代向客户时代转变,后者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瓶颈。如何制定企业的文官制度,成为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武官制度就好比是企业的具体业务,用ERP就好解决啦,但是文官制度呢?业界有一句话叫做“二流企业上ERP,一流企业上HR”说的就是这个背景。当然仅一个HR系统还远远不能涵盖企业的文官制度!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讲,我们以前的软件是解决武官制度的,是制造时代的软件,而协同软件的真谛在于解决文官制度,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软件。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一生都为解决两个问题努力,一是:如何让非知识工作者变得更有效率,另一是: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工作者。前者在过去的软件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代表作就是ERP,而解决知识工作者管理的软件非协同软件莫属。

2、协同系统产生的大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社会有三大力量:

A、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管理范围的变革)

政治、区域和种族的分隔被打破,市场、资本和人力都变成自由流通的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随时都会向更好的经济体进行转移。经济一体化里面隐含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客户经济”。客户资源的稀缺问题大于产能的稀缺,大于原材料的稀缺。要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制胜,企业只能去解决如何服务好客户,如何将内部资源都调整到随时随地让客户满意。

在客户经济下,战略驱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关键能力成为驾驭变革的能力。而变革是充满未知和风险的,要驾驭风险最佳途径是团队建设和知识管理。

B、 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要求(组织管理的要求)

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人的变化。人的变化有两大方面,一个是人的能力和精神世界,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高级人才都是知识工作者,他们相比以前的工作者更加独立、自主,而且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对于他们的管理是极其复杂的,他们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靠的是目标、激励和科学管理制度的引导及约束。

现代企业缺乏的不是知识工作者,而是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C、 技术的变革(支持力量)

驱动这个商业环境的最大力量是:战略力量和技术力量。战略力量的形成依赖于企业和经济环境的交互状况,以及如何管理好知识工作者。而技术是达成这一切的关键。当前最大的技术变革来自于IT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目前的技术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特点。能托起企业整个战略的技术,就是我们雾里看花的协同软件,一门标本兼治的技术。

这三大力量改变了我们经济生活的全貌,使得企业的管理使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生产变得不再重要的背景下,对生产力的关注转变为了对企业生命体的关注,真正的协同系统就此诞生。

上面的文字主要侧重于从经济的发展来看协同系统的产生,那么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看待协同系统产生的更加具体的背景。

1、 协同系统产生的具体背景

企业信息化呈现如下3个特征

A、个性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着多极目标,有些目标甚至看起来互相矛盾。

企业之间存在无数的共性。企业经营中的某些东西从来不会变,比如卖了东西,肯定要收款,财务需要做应收账登记。这些共性的东西,使用通用软件来应对非常合适。

然而,企业对个性的追求与生俱来,且越演越烈。这是竞争力理论所要求的,在全球经济下竞争力同质的企业不能同时存在多家。差异化策略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本策略。

事实上,在中国管理软件市场,通用软件的市场份额只有项目定制市场份额的一半多一点。可见企业对个性化的要求是多么强烈。这也从另外一面反应了通用软件的局限性。

目前,管理软件的发展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要将以前写死了的通用软件改造成一种智能化的东西,就是既可以满足通用要求,也可以满足个性要求。然而,满足个性要求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决非一个二次化工具可以完成的。因为个性化有个边界问题,一旦“个性十足”,二次化工具就只有望洋兴叹了,而这种“个性十足”是种普遍情况。

B、多变

有句老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而现代经济环境下,纷繁复杂的变化已经让我们快摸不着头脑。关于变化和应对变化的企业理论中,有很多种,比如:BPR(企业流程再造)、BPS(企业流程标准化)和BPI(企业流程改善)等。有人将这些理论统称为BPM(企业流程管理)。这些理论都认为:世界变化很大,我们要朝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方向改变,不同的认识是:变化的程度、企业应对变化时动作的幅度。

企业的变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论是变革的方向、手段和途径都具有这种特性。而且变化的速度也呈现不规则状态。那么某一种特定的变革理论可能完全适合企业,也可能完全不适合。企业需要的不是一种“理论的盒子”,非要把企业装到盒子里面去完成变革。企业需要的是随需而变,依条件而变。在不同的变革下需要不同的理论或理论的组合。否则就是本本主义、形式主义了。

对于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管理软件来说,变革是件异常痛苦的事情。管理软件的变革会导致现行框架体系被彻底突破,也就是说管理软件要一种自我再生的能力,然而眼下的管理软件基本都不具备这种能耐,所以结果很简单:管理软件要嘛不变,要嘛淘汰,而折中的方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多变的需求迫使软件要有一种彻底再造自身的能力。

C、复杂

信息化有多复杂?没有定量的答案。但大家都很清楚:信息化不是买个硬件,买套进销存,或者是做一次IT管理咨询那么简单;信息化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项目工程和系统工程。要考虑的因素繁多,要投入的资源庞多,而结果却通常无法预料。

协同系统平台的应运而生,正满足了企业信息化这些要求。它通过对信息化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统一的规划设计、统一的实施和部署、统一的升级发布;通过建立集成、协同的信息系统体系,实现统一的工作桌面和业务门户、统一的组织和权限控制系统、统一的流程、协作、任务和消息传递机制、统一的信息集成、知识存贮和访问机制。从而满足企业个性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实现快速实施和部署、灵活调整、自由扩展。进而达成由企业“自我掌控”信息化进展。

二、协同系统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福建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下面已该企业为例,详细阐述协同系统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实际操作。

××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建立“随需而变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而××协同系统建设是“随需而变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建设的第一步。

一)××协同系统的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纺织品消费领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易变性的趋势,使得市场需求快速多变、难以预测,流行周期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并且大型采购商尽可能压缩中间环节,采购周期缩短。客户化、小批量、多品种、快速交货的生产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纺织行业的变化,必须使产业链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敏捷的生产营销体系,实现协同商务,缩短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时间,从而最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提出建设“随需而变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战略发展目标正是结合行业发展背景,构建企业独持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随需而变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核心是建设一个快速反应体系。快速反应体系统的总体规划如图所示:
 
快速反应体系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快速反应体系运作流程
从快速反应体系的功能规划和运作流程可以看出,要使快速反应体系良好运作,进行协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包括协同设计及协同生产。其协同的理念如图示:
 
                     协同设计理念

由上可看出,进行××协同系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协同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正在建设的随需应变的纺织服装快速反应体系,不论在行业经营变革上还是在信息化支撑体系上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目的是通过对行业关键资源(设计体系、制造体系)的体系化整合,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出现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易变的趋势,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群落。

从信息化角度理解此建设的关键词是:

l 快速反应体系/运营聚焦——这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根本性质

l 整合——系统的实现环境是十分复杂异构的

l 协同——系统的运行特征是协同化的,和传统系统有本质区别

l 随需应变——系统的柔性在这里得到前所未有的要求

1、××协同系统建设总体概述

××协同系统建设是此项目建设的第一步。旨在为一个快速响应的产业群协作提供支持,其蓝图目标:建设一个整体的信息化体系,充分体现出“客户导向、运营聚焦”的要求和特征,以“客户、人员、伙伴、业务活动”为核心要素,建立一个集成、协同、柔性的信息系统体系,即“协同业务信息系统”。

其三大特征体现为:

A、 运营聚焦。系统统将充分体现“客户导向、运营聚焦”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以“客户、人员、伙伴、业务活动”为核心要素,建立一个集成、协同、柔性的信息系统体系,

B、业务集成。××协同系统最终要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统一业务门户、各种业务系统高度集成的应用平台。这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点:

l 前提是能够设计开发出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

l 能够集成已有的异构应用和今后可能增加的其他应用,但是要注意防止不切实际乱增加应用;

l 业务集成应该直接使用相应业务对象来理解应用系统中的内容,如组织,流程,报表,权限和数据,而不是专业开发商才能理解的组件、对象、类和大段代码,并且所有这些内容应该是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很方便的组合,变化和调整。

l 业务集成必须向企业用户提供容易掌握、控制和管理的平台,用企业用户可理解的模式来设计、构建、调整、维护和完善,能够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和自由扩展,大部分由企业用户自己随需定制。

C、随需而变。××协同系统还有着强烈的随需而变的特征,其核心要点如下:

l 信息系统要求能够根据企业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定制,适应企业短期内的业务和管理状况。

l 设计完成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变动进行灵活的调整,满足新形式和新情况下的业务需求。

l 已经完成的信息系统,必须考虑和兼顾后续系统的实施,能够自由的在现有系统上进行扩展,部署新的业务系统。

l 设计完成的业务系统,对其进行调整、维护和完善的主体必须是企业自身,这就要求信息系统本身具备完整的二次开发能力,提供二次开发工具,在功能强大的同时,更要求工具具备良好的易用性。

2、××协同系统建设策略

结合××企业原有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经验,××协同系统建设采取的策略:

A、 以我为主,主控信息化。

企业主导的核心出发点在于,保证信息化的最终结果符合应用的实际需求。必须以企业核心领导团队为核心,组织骨干业务人员和IT人员,开展信息化规划。企业核心领导团队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主导首先是核心领导主导,管理和控制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方向,协作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引发的各种冲突、混乱和矛盾。

企业主导需要强力的信息部门,为企业核心领导团队的各项决策提供强力支持,代表企业核心领导团队协调解决业务和技术上的问题。最后培养和锻炼出企业自身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信息化队伍。

B、注重提高企业自身信息化实力

人力的提高有赖于依托优秀的技术平台和合作伙伴,是一个在实践中提高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本质的提升。所以,选择技术平台和合作伙伴是关系到自身能力提高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调配大量的资源是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难的问题,这需要企业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和监控能力,计划、执行、反馈、控制和调整的整个执行过程需要依托于良好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和良好的执行能力。

在信息化过程,企业要注重自身信息化团队的项目管理素养,包括提高方法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管理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寻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

C、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此次建设同样要遵从分步实施的原则。信息化建设规模庞大,需要梳理的业务面和复杂度较高,涉及到的利益,资金,人员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实施。分步实施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目标管理和控制,企业可以保证分步实施以后业务上的连续性。但是在实现手段上,要严重关注分阶段实施的业务系统,在技术实现上的连续性,关注开发者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沙发
发表于 2008-5-29 09:57:55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