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贴图]映秀,映秀……

[复制链接] 0
回复
8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28 11: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有一些故事让你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坚强。下面这篇文章是发在昨天的《羊城晚报》上,是该报记者徒步进入映秀现场发回来的,虽然都是些小事,然而读完之后,眼睛里也不禁泛着泪水。为他们的坚忍而感动,为他们的大爱而感动。


汶川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于13日赶至成都,之后徒步十余小时,走进地震核心区域映秀镇。百里废路、随处塌方、不足一尺宽的路面下临万丈深渊……猝至的天灾,艰险的路途,人们用亲情挽起了双手,用爱心燃起了信心,陪伴着记者一路走进映秀。
时间:13日23:00人物:赵先生
如果我年轻二十岁
13日晚11时,都江堰。
通往汶川的路旁,歪倒的房屋随处可见。
“太危险了,不能去!”都江堰市民赵先生听说记者想连夜赶往汶川,吓坏了。他停下车,花了十多分钟想说服记者,然后又把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子、孩子一起喊来做记者的“思想工作”。
然而,看到我们去意已决,他便从自己的车里拿出了十多袋方便面和几瓶水,不容分说地塞进记者的包里:“听说里面没有吃的喝的,你们把这些全拿着。”
包塞满了,一直埋着头的赵先生总算抬起了头,在远处地震棚微光的照射下,眼里一片晶莹:“如果年轻20岁,我一定跟你们进去救人!”


时间:14日2:00人物:胡正义
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凌晨2时,继续前行,终于遇到了“同道”。
他叫胡正义,1984年出生,在四川五粮液集团下属的一个公司工作。他是一个自封的“志愿者”,地震一发生,立刻请了20天探亲假,坐车从宜宾直达成都。赶到都江堰后,又花两个小时找到路,然后徒步上山。入夜,在一栋破毁、漏雨的屋檐下,燃起了篝火。
“我这次来,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这次事情想清楚我人生的目标,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像许三多说的那样,要做有意义的事。能走进去帮忙抗灾,就是有意义的事!”
胡正义的袋子里,除了食物,还有一份中国地图、一叠红纸和一支笔:“这条路要打通还得不短的时间,我想在走过去的时候,在岔路口或有危险的地方做出必要的标示,这样后面来的人就不会走错路了!”
好办法!记者也在滂沱大雨和石头滚落山崖的巨大响声中停住了脚步,站在篝火旁,和胡正义聊起了第二天的行程。
一夜无眠。14日凌晨6时30分,和记者一同上路的人数增加至7个。


时间:14日8:00人物:无名小姑娘
怎么能要你们的钱
8时许,友谊隧道,都江堰和汶川的分界点。
隧道口的指示牌上,印着“卧龙”、“九寨沟”、“黄龙景区”、“达古冰川”。牌子下面,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站在一个摊子前,面前摆着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冰棍。“大哥,吃一根吧。”她说。
“好啊好啊!”满身汗透的老王拿起一根就吃,然后问道:“多少钱?”
“免费的!”“什么?”老王递钱的手停在半空。整个汶川都已经停水停电,这些东西不可能在本地生产,如果从外面运进来,不知要比走路难多少倍。
“为什么不要钱?”“你们进来,要么是找亲人的,要么是来救人的,我们怎么能要你们的钱呢!”
老王,五尺高的汉子,昨晚还在篝火边号称“永不落泪”,不自觉地用袖口在两只眼睛上擦了一下:“走吧!”
时间:14日11:00人物:郭待芝
正想办法再买食品
14日11时,过了寿江大桥,就是漩口镇赵家坪。
村子的中心,摆着三张大桌子,每张桌子周边坐着十四五个人,大家都在吃饭。桌上只有一个菜———蘑菇,大家吃得都很“小心”。孩子掉下一粒米,母亲都会拾起来放进自己口里。
“这是‘流水席’,从地震当天晚上就开始摆了。不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想吃就吃,免费。”从外地运货到这里的王明立说,“我在这里吃了3天了。”
“地震前我们还有3口袋米,300斤,还买了4000多块钱的肉菜和80多箱啤酒,现在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因为没有水,只能用啤酒给大家当水喝,我们正在想办法从外面再买。”一个叫郭待芝的女青年负责“流水席”的安排。
“流水席”每天的开销都在3000元上下,由郭待芝的姐姐郭待群自掏腰包,郭待群在成都工作。


时间:14日13:00人物:小文夫妇
给钱不卖快来喝茶
14日中午1时。
“给钱不卖,给钱不卖,快来喝茶!”过了赵家坪,有一间简易茶馆,用这样的“台词”招呼路人。
几块砖垒起两个灶,上面放着两口被砸得变形但没有漏洞的锅,旁边是一张裂了的桌子,上面摆着瓷、木等质地不同的杯子,没有两只是相同的。
开茶馆的小文夫妇都20多岁,在外地做生意“赚了一点小钱”。地震后,他们商量着做点什么,后来见经常有人进进出出,到了他们家附近都已经口干舌燥,就“开”起了这个小茶馆,免费让大家解渴。而那些水,是夫妇俩从数千米外的山上挑来的。
时间:14日14:30人物:“兄弟连”
见得多了不怕尸体
土里刨人,运送尸体,这是他们在汶川县漩口镇的主要工作。他们是“兄弟连”,来自成都,是记者沿途见到的人数最多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其时,已是14日下午2时30分。
“兄弟连”的“连长”董维东,是成都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地震后他跑到成都团市委,希望作为志愿者到汶川救灾,但没获批准。
董维东也没多说,出门找来46个志同道合者,开始了他的行动。他的妻子很支持,想和他一起来,却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成行。“现在她还在家里郁闷着呢。”董维东说,“不过我们没敢把这件事告诉11岁的女儿,只跟她说‘爸爸出差去了’。”
“兄弟连”的成员小何才22岁:“刚开始看到血和尸体时,我很害怕,现在见得多了就好了。昨天我去一个地下室救人,有一个已经去世了,两个还活着,我往外背那两个幸存者的时候,一点也不恐惧了。”
时间:14日15:40人物:匿名中山人
地震是全中国的事
进入映秀镇,有一条数公里长的泥泞道路,蜿蜒在岷江边的岸崖上。
接近震中,山体坍塌严重,路面上滚落着无数石块,大的重达数吨,堆积在泥中,让道路更加难行。
这样的路走了不到百米,一个操着“粤版”普通话的人出现在一块巨石上:“拿着这个吧,前面很危险很难走。”说完便递上一根木棒,他几乎对进入映秀的每个人都这么说。
这位不愿意说出姓名的人来自广东中山,一听说四川地震就赶了过来,所有的木棒都是他从附近倒掉的树木上截取下来削好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因为地震不光是四川的事,而是全中国的事。”这位中山人喃喃地说。
下午4时,记者站在了映秀镇的废墟上。

[em1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