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分享]中式快餐如何突围

[复制链接] 1
回复
15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27 14:3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快餐,顾名思义,就是要快捷、方便而且价钱大众化。在今天,饮食行业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快餐业也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壮大。

中国快餐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档与低档、美味与营养,争妍斗艳、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

一、悲壮的昨天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目前,快餐的供应市场和消费市场已基本形成,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大举进攻中国,而且铺天盖地的占领中国餐饮市场,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相比之下,回想一下我们的昨天,当时我们快餐业中的佼佼者红高梁、荣华鸡也做得相当出色,红透半边天,甚至敢与麦、肯公开叫板。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准确地把握自己,没有把机会转变为踏踏实实的经营,好景不长,落于下风,失败告终。

营销的真理再一次验证,以己之弱,攻敌之强,这种正面进攻的战略注定要失败!!!

二、麦、肯的武功

麦、肯之所以在中国越开越多,占领12%的餐饮市场,每年卷走几十个亿,皆因他们有一套完善高超的武功。

1、完整的经营体系和制度
看看《世界著名烹鸡专家肯德基经营案例》,历史、选址、战略、市场营销、
特许经营、供应商管理、企业文化,各个方面肯德基都有完整、成熟的体制。

2、饮食文化
去麦当劳,不仅是吃汉堡、薯条,而是体验一种美国的饮食文化。
新鲜、快速、干净、卫生、轻松、平等、快乐、闲适。

3、品牌和广告
麦当劳的品牌和广告十分成功,王力宏、郭晶晶的明星代言,温謦亲情又欢乐幽默的广告深入人心,特别是儿童和有童真的人。

4、巧妙的促销
学生券、优惠券、换购礼品、电视促销广告的色感和块头,始终诱惑着消费者,老美的促销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5、魔鬼在细节里
西式快餐 真正优势在于其产品背后的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肯德基在进货、制作、服务等所有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并有着一套严格的规范保证这些标准得到一丝不苟的执行,包括配送系统的效率与质量、每种佐料搭配的精确(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粗细(而不是随心所欲)、烹煮时间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洁卫生的具体打扫流程与质量评价量化,乃至于点菜、换菜、结账、送客、遇到不同问题的文明规范用语、每日各环节差错检讨与评估等等上百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6、规模效应
快餐必须连锁才能有钱赚,规模大了,成本才能下降,特别是广告宣传的
的成本。

7、标准化
    麦、肯的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都统一和标准化。原材料、调料、加工、服务、环境都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厨师和服务员变成无个性的工具,他们的使命就是严格执行。

8、知识产权的复制
有了以上的基础,麦、肯就可以对品牌系统和经营系统进行复制,以强势招商加盟。对加盟商而言,麦、肯很高的成功率是最大的吸引。

9、占领渠道
在保证加盟商的利益前提下,麦、肯尽量多的占领渠道,挤占和保证市场份额,排斥竞争对手。

10 、公共关系
麦当劳是公关高手,送文具、教小孩跳舞、维持交通,真是攻心为上。

11、麦当劳的QSCV:质量、速度、清洁、价值

12、肯德基的CHAMPS:清洁、待客、准确、维持、产品、速度

13、赛百味的PAVE:人口、接近、可见性、消费力

三、欣慰的今天

1、继“荣华鸡”、“红高粱”败阵之后,“马兰拉面”像一颗黑暗里的夜明珠,迅速崛起在中国的快餐市场上,为中式快餐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与希望。目前马兰拉面已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加盟连锁店381家,其中北京64家,在美国洛杉矶也开办了一家海外分店。在经营发展中,打造“千店一面”的品牌效应,树立了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优势。

2、“大家乐”快餐在香港已经拥有120家分店,在澳门有12家分店营业额甚至超过美式快餐麦当劳,在香港快餐业中稳占第一位。

3、快餐才女永和大王豆浆也非常的出色,在短短的几年里分店遍布全国各地,单单在2002年中销售收入高达1.8亿,纯利润达800万元。

4、成功的例子还有广州的都城快餐、大西豪、 蓝与白、周记等等,由此可见,品牌效应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及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四、中式快餐的优势(S)
1、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原材料丰富多样。
2、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中式饮食营养均衡、科学健康。
4、各地地方食品特色鲜明、风味撩人。
5、中式快餐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6、中式快餐价钱大众化、质价比更高。
7、中式快餐的决策较灵活,反应快,快鱼吃慢鱼。

五、劣势(W)
1、中式快餐起步较晚,经验、人才欠缺。
2、中式快餐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
3、中式快餐更多人治色彩,厨艺、厨师太个人化。
4、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够注重细节。
5、中式快餐规模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6、中式快餐品牌意识薄弱。
7、中式快餐的企业识别系统(CIS)很不完善,象马兰拉面那样有优秀的CIS 的中式快餐寥若晨星。
8、中式快餐的广告宣传太少,特别是电视广告。
9、中式快餐的家族生意和人治色彩。
10、中式快餐不够注重经营策划。
11、中式快餐不够重视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
12、中式快餐VIS设计和环境设计的水平较差。

六、机会点(O)
1、中国快餐业的快速增长,2004年20%,快于整体餐饮业的12%。
2、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接受快餐,快餐经营将面向社会各阶层。
3、中式连锁快餐在 3、4线城市和市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量不断增大,在家外消费的占80%。
5、中式快餐企业可以学习麦、肯的经验和长处,后发制人。
6、麦当劳、肯德基有很多负面的新闻报道。
7、麦当劳、肯德基有很多死穴。
8、中华饮食文化中的色香味、形意养、器境情的思维。
9、中华饮食文化中的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补的思想。
10、中国人普遍的饮食文化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也是当初红高粱、
      荣华鸡一呼天下应的最主要的原因。

七、麦当劳、肯德基的死穴
1、高糖、高脂肪、高热量。
2、高血压、肥胖症、性早熟。
3、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
4、连锁加盟变成连环船,一损俱损。
5、很多人是为了体验美国饮食文化包括美国文化,图个新鲜好奇。
     口味和食物的惯性不强,一旦中式快餐也有同样的环境气氛,
     就未必品牌忠诚。
6、麦当劳、肯德基都船大难掉头,反应慢,虽然这样很稳妥,
     但官僚化的系统和慢节奏思维,使这些大鱼 变成 慢鱼。

八、威胁(T)
1、赛百味、乐杰士等美式西式快餐和吉野家日式快餐的加入。
2、中式快餐中,西北、华东、华南快餐与台式、港式快餐之间的
      激烈竞争。
3、洋快餐正在本土化,学习和吸收中国的饮食文化,肯德基就卖黄老吉,  就卖 川味烧汁的汉堡。
4、中小型餐厅转营茶餐厅,加入到中式快餐的行列。
5、很多中式快餐的经营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肯学习洋快餐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6、多中式快餐的经营者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不想继续创新和不断完善。
7、很多中式快餐的经营者自以为是,很少找顾问公司和设计公司做自己的外脑和外手。
8、很多中式快餐的经营者资金短缺,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资源去进行设计、装修,去做广告宣传。

九、中式快餐的出路
1、保持中式快餐的特色,充分利用中式名菜美点的广大的群众基础。
2、注重营养结构、合理搭配,创造出滋味鲜美、食用方便、符合中国人饮食口味的中式快餐,是中式快餐企业突围而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
3、引进世界先进的快餐经营和管理经验,增强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优势。
4、解决资金、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的问题,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十、中式快餐的思路
1、首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吸取西式快餐的管理经验。
2、注重细节,将细节思维融入经营管理之中。
3、全面实现经营的标准化。
4、做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力。
5、树立自己的品牌,争取在一定品种和区域成为名牌。
6、美观整洁的餐厅,真诚友善的接待,美味卫生的出品,快速精确的服务。
7、全面导入CIS,特别是VIS。
8、要做强一定要做大,中式快餐的经营者要搞好品牌规划、品牌管理
                和招商、加盟、融资的工作。
9、做好中央信息系统、中央配送系统、中央厨房系统的建设。

十一、中式快餐的发展模式
1、马兰拉面模式。
2、周记茶餐厅模式。
3、都城快餐模式。
4、不见不散模式。
5、蓝与白模式。
6、永和大王豆浆模式。
7、食养坊模式。

十二、剑神饮食策划坊简介
1、饮食文化与餐饮业态研究。
2、品牌规划与经营战略定位。
3、企业识别系统(CIS)设计,包括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
4、品牌识别与销售识别设计。
5、投资策划与开业策划。
6、菜品策划与促销策划。
7、宣传物料设计、户外广告设计与环境设计。
8、体验营销策划与文化营销策划。
9、增值服务策划与个性化服务策划。
10、顾客数据库管理与顾客关系管理。
11、电视广告的创作、摄制、播放。
12、食品、副食品、酒类、饮料的直效行销。

沙发
发表于 2010-2-9 19:53: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