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杜拉拉升职记》火的犀利哗啦,大家看了都说好,于是凑热闹也买来一本,用两天时间看完了,感觉确实挺好,不过我关注的地方倒不是杜拉拉的奋斗历程,幸运与不幸,其实关于这些在很多很多书里都有更好的运用和总结,比如《孙子兵法》,比如《战国策》,比如各种西方的现代管理典籍,乃至《三国演义》。想了想,这书的最大好处应该是把所谓的西方现代管理制度和公司架构一丝不挂的展现在广大中国读者面前,于是归结了几点: 1, 所谓西方的公平,是要靠自己争取和捍卫的,如果自己不争取,就是傻B——至少除了你以外的所有人都会这样想,不但会这样想,还会变本加厉的踩你,踩到死为止。 2, 所谓TEAM WORK,就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TEAM内部勾心斗角上,把对方WORK下去了,你就上了; 3, 所谓现代管理制度:原来连500强都一直没建好,也“摸着石头过河”。 4, 所谓年轻一代“中产阶级”精英:原来基本都是给老外打工的,并以此为荣。 水平所限,想了半天就想出了上面几点,其实一直怀疑西方管理制度到底有没有那么的神,结果接触的越多,越发现所谓西方管理制度根本就没那么神,而是被人,尤其是中国人忽悠神的,忽悠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神。回顾一下历史,西方的发迹从来就没有“公平”过,“自由”过,“合理”过,“科学”过,又怎么指望这帮家伙的后代是光明磊落的人呢,果然,在作品里面老外基本没有可以被称为“好人”的人。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那是用来利用维护老板利益的,用来最大限度的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的。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被剥削者的利益,不然没点噱头怎么更好的忽悠员工剥削员工啊。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著名的牛津大学,里面有个女子学院,只能有女学生,结果有一天意外失火,管理人员把学生都集合在空地上,结果一数人数发现,一半是女生,一半是男生。这把火,把西方大学最后一块遮羞布烧个精光,而〈杜拉拉升职记〉则把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遮羞布扯个精光。 其实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本来嘛,怎么能指望外人对你很好啊。充其量只能算“肌肤之疾”,真正的“心腹之患”,是中国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放眼全国,几乎全民的主流价值观都是“进外企”“拿高薪”。这才是真正糟糕透顶的,如果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全民主流选择是“去一个外国企业”的话,那这个国家的前途会怎么样?姑且不论,先说一个事实:记得去年的时候参加一个金融论坛,某著名专家拿出了一组数据,我现在记得一个,因为那数字比较简单,大概如下:在某外国品牌在中国生产并出口的过程中,每206美圆的利润中,有200美圆是揣进老外的钱包的,剩下的6美圆才真正是中国人的,我们国家的年经济总量增7,8%的美丽数字,就是这么算出来的。然后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再回过头来制裁中国,原因是:中国对其贸易顺差太大。 不知道某些著名的学者专家吹嘘着“只有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中产阶级的时候,国家才会强大”之流的观点时候,可曾注意过,中国所谓的那些“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几乎都在集体努力的养活着外国大资产阶级。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大企业小企业半大企业风云际会神州大地的时候,那些“将军”老外们手下的“突击队”“敢死队”“民兵团”等等编制中,都是一水的中国人,你杀我,我杀你,杀完了把战利品高高的举到老外手上,然后再分得一点可怜的残羹。所谓的中国机会,是指机会在中国,机会在资本,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机会”就是有了找到一口饭吃的机会,而对于大多数的外国资本来说,“中国机会”意味着空前的资本增长,囤积的机会。讽刺呵。 给了外国资本巨大机会的不是他们所谓的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资金,而是当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驱动下,外企不费吹灰之力的把中国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积聚在自己麾下。而民企面临资金经验制度政策等等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本土人才的大量“倒戈”,自然鲜有能与外国大企业竞争者。结果强者越强,越强越能吸引人才,马太效应客观而无情的在中华大地上显现。 可以严肃的说,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在中国延续下去,那中国绝难重现当年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香港的经济崛起和辉煌,日本等的崛起,是伴随着一大批本土牛逼企业崛起而崛起,而这些牛比企业的崛起,是靠着国民牛比的团结和向心力,经过几代的不断努力才得到的。绝非是靠着本土优秀人才蜂拥外企,随着外企的壮大而崛起。 幸好,中国政府终于开始意识到了,终于开始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全国范围树立“科学价值观”。而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新八国联军”大举登陆中国,这帮东西是不会等着中国建立“科学价值观”的,相反,这帮东西会趁着没建立之前的机会狂收海捞。而尤其恐怖的是,这帮东西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那古老而相当有效的策略:“以华制华”。尤其尤其恐怖的是,中国人还没学乖,并且似乎把曾经的伤都忘了,疼也忘了,想到这里,我激灵打了个寒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