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材料产业发展新趋向

[复制链接] 0
回复
7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16 13: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日趋高昂,中国制造业步入新的产业发展阶段。作为制造业发展重要一环的材料业,曾伴随支持中国制造崛起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现今在新的产业经济形势下,材料业逐渐走入更广泛的关注视野,“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新材料技术与产业的出现和繁荣,就没有现代制造业的兴起与发展,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决定着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材料也在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发动机、催化器、加速器的作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杰义接受《新材料产业》采访如此说道。随着业界进入资源渐多、商业操作方式多元,新材料发展日趋成熟。这对出身于科研院所的新材料是何等不易!

下游制造激变

  “‘中国制造’价格便宜是不考虑环境成本、不考虑质量成本、不考虑科技成本、出让廉价劳动力甚至是股东利益的结果。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很紧迫了,已经不再允许这样的牺牲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磁材企业老总如是说。

   2007年,因为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以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等四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爆发了企业集体倒闭风潮。相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在2007年底两个月的时间内最少倒闭了1000家以上的企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危机证明了中国制造因“劳工荒”、“电荒”、“油荒”,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产业环境恶化而出现的混乱局面。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制造正面临严峻挑战,不少企业纷纷外迁甚至是倒闭,制造业要素相对低廉的越南、印度等国家成为国际制造业下一个转移基地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武文生分析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承接的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产品,因为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比较低廉,加之规模生产效应,中国产品凭借价格优势站稳了脚跟。但是近两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性物资涨价,中国制造无法避免地开始承受巨大成本压力。除了成本压力之外,出口量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备受关注,不断出现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为外饰的贸易壁垒,中国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产业升级已不再是战略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武文生分析说,制造业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通过研发和设计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稳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量;同时在加工制造环节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顺应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号召,获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与产品竞争力;此外,企业应打造品牌、创新营销渠道,在商业操作、打造品牌方面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而作为上游的材料业更要在这场突围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中把握自己的话语权。

  “作为制造业上游的材料业是下游发展的‘源头’,与传统中国制造相比,现代制造业更强调知识与技术的集成,所以‘材料’应该是制造企业须重点关注的话题。”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郭丽斌研究员说道。随着制造行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加强,其对材料的需求也会加强,尤其是性能优异、具有智能化特性的新型材料会受到更多市场的追逐,制造业的研发创新也会直接带动材料行业的技术研发,材料企业的研发模式、研发机制需要改进。其次,随着终端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环保品质要求的提高,上游的材料也应“绿色”,在全球采购的供应关系中,中国材料企业应该尝试建立更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关注企业间的配套合作关系;第三,对于价格波动比较大,对厂商要求比较多的材料产品,材料企业可以做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之际,也可以尝试更为节约成本的方式。

市场需求引导技术创新

   不锈钢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市场对金属镍的需求,镍价持续高涨,加之中国镍资源极度缺乏,这都严重影响了镍下游产业的发展。可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镍”——红土镍的发展为镍市场提供了重要补给,冶炼红土镍矿、用红土镍矿炼镍铁合金已经成为材料领域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

  据郭丽斌介绍,出现在2005年前后,于2007年形成规模的红土镍矿,其日益得宠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需求与市场格局的改变。全球镍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品质好、工艺技术成熟的硫化镍矿,如金川镍矿。硫化镍矿由于长期开采,在全球范围已出现资源危机,这也是镍价居高不下要因之一;另一种镍矿就是俗称红土镍矿的低品位氧化镍矿,该品质矿因受冶炼技术限制而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2005年之前大约70%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但是,在国际镍价上涨及硫化镍矿资源匮乏的刺激下,中国一些企业开始尝试红土镍矿的冶炼技术瓶颈,以求缓解镍供应的不足。由于对红土镍的冶炼技术不断提高,对硫、磷等有害元素的控制愈加严格,品位不断上升,红土镍矿的冶炼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不仅拉下了电解镍的高价位,也支撑了中国不锈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红土镍矿的冶炼是在中国形成了气候,所以业界骄傲的将其称为“中国镍”。目前在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用红土镍矿炼镍铁合金已发展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中国镍”是在市场强烈的需求下诞生的一个独立新材料产品,而且形成了一个规模发展的产业。“材料企业必须及时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为引导,通过新材料技术突破诞生新的产品、发展新的产业。这是中国制造发生改变给中国材料行业带来的机遇。”郭丽斌指出,下游制造业变化,使得材料的升级换代也在加速,但是唯技术至上并不是企业发展之道,新产品的机会来自于市场,火法冶炼红土镍矿的成功,也对业界传统的氧化镍矿湿法精炼的思路提出了挑战。

  欧盟RoHS、WEEE、EUP指令纷纷出台,使“绿色”成为企业技术更新的重要标签,“绿色材料”是市场对材料技术创新的新要求,上游材料的绿色才能真正捍卫下游制造的绿色。此外,跨国材料巨头在中国研发基地大面积开花,不仅占据了中国市场,更是抢占了中国人才,在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如何构件技术研发体系,培养人才是企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垂直整合兴起

  2007年中国掀起了一股海外买矿的狂潮,从中钢、中铝大型国有企业到大量民间资本涌向海外,矿产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宝藏”。自然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作为矿产资源下游的材料企业也受到了重大的牵制。“原材料涨价”成为众多材料企业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

  钴是稀有金属,价格节节攀升,大多数电池材料企业这几年备受原材料涨价的压力,现实压力逼迫企业纷纷做出新的调整。2007年获得深圳风险投资青睐的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获得资金的支持之后,第一手动作就是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对钴矿采购的优先权上。

  作为电池材料另一重要元素——锂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物质,它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铝、润滑剂、制冷剂、核工业及光电等新兴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通过股东国安集团对青海西台吉乃尔盐湖的控制,该公司在原材料锂资源的采购上比同行就多了层保障。

  作为国内老牌热缩材料企业——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精心打造的包括石油开采、热缩材料加工及辐照加工基地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和以铜箔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已经成型,公司高层明确表示,中科英华在拓展矿产资源等上游产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从成本上控制公司的经营风险,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原材料是全球性流动的产品,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急剧提升,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凸现,谁能拥有相对低成本的矿产资源,谁就能够在激烈的成本角逐中获得相对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材料企业如今已经有实力、有财力面向他们的上游——矿产资源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除了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之外,不少材料企业为了强化竞争优势也将自己触角延伸到下游应用行业。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资本杠杆,入股磁材下游重点应用企业的做法值得保守的材料企业多加研习。根据该公司发布的公告,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前后收购了从事电动车生产的南京大陆鸽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6%的股份,同时该公司在已有粘结磁体生产的基础上,与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及上海仪电控股公司合作,参股了拥有世界一流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的上海爱普生磁性器件有限公司。

  有实力的材料企业已逐渐开始向上游矿产资源以及下游的应用市场延伸,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意识逐渐增强。郭丽斌分析说,与传统的横向多元化发展相比较,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更具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业务板块相互支撑,企业容易形成发展合力。“当然产业链垂直整合首先还是需要企业已经在某些领域形成产业优势,拥有规模效益,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还是调动能力不足,先做好自身的积累再说。”郭丽斌补充说到,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还是适合已经成为细分领域排头军的企业,此时他们才不仅仅有资金的实力,更有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在资源的调动方面更具实力。

新材料孕育新制造

  有机硅作为“工业味精”一直颇受下游应用亲睐,面对行业20%左右的增长速度以及2009年前的缺口状况,国内有机硅生产巨头、长期以来在国内化工新材料领域“一枝独秀”的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享受高增长的“盛宴”。也如业界分析那样,有机硅单体产能扩展快速,但是深加工能力不足,在如何更好的释放有机硅单体产能方面,蓝星化工新材料正在扮演新的角色。

  “现在摆在我们前面的急迫问题就是如何快速的带动有机硅单体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蓝星化工新材料原副总经理刘宪秋向《新材料产业》表示,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合成材料,兼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双重特性,被视作合成材料的佼佼者,因此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工业、汽车、航空工业、建筑、建材工业、橡胶、塑料、化学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纤维皮革服装、医药、医疗器械、日用化妆品等行业。世界有机硅工业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产品品种5000余种,而目前国内有机硅产品仅500多个品种,已成为制约我国有机硅生产发展的“瓶颈”。

  “有机硅单体加工分散且规模不一,且技术难度高,若是蓝星化工新材料一家做深加工,肯定干不过来,这就需要产业链之间的相互配合——蓝星化工新材料提供优质的廉价原材料,其他业界进入者提供高性能的加工产品,提供给下游终端应用。”蓝星集团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蓝星化工新材料原董事长刘宪秋向《新材料产业》表示,公司正依托罗地亚全面而先进的技术,围绕蓝星化工新材料在江西、天津的两大有机硅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了有机硅单体的深度加工产业。据其透露,目前以民间资本为主力的深加工行业已经在蓝星化工新材料的有机硅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益,“但是这些还不够,毕竟有机硅的加工品种有5000多个,蓝星化工新材料还在继续带动下游应用制造的发展”。

  随着新型显示面板TFT(薄膜晶体管)材料的出现和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彻底打破了CRT一统天下的格局,并使处于迟暮之年的显示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比巨大的市场空间。另外,正在跨速发展的LED(发光二极管),正在照明产业预演一样新的变革。

  从蓝星化工新材料的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材料产业发展开始牵引中国制造往高端路径靠拢,材料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源头”活力得到了展现,材料产业已不仅仅是依附于下游市场的中小企业群,已经出现了带动下游变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材料业单一接受下游的被动局面已经被打破。

  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产业格局都要求要求材料行业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独立的、成熟的产业姿态来面向业界,要在不断变化的产业格局中拥有自己的影响力。相信几年时间过去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材料企业集团直面国际竞争,构筑自己的话语权。

来源:长城战略咨询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