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转帖]中国金融业开放度超过美国?

[复制链接] 1
回复
8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15 09: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银监会出了个《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有关于外资金融机构控股中国银行的条目,就照例引来一批保护主义者的躁动。网络上就有人写文章称,“银行由外资控股,(中国)将彻底丧失国家经济主权,变成完全的殖民经济”。而某些人更是情绪化地大骂银监会是“汉奸”、“卖国贼”。政府可以骂,却不应当随便冤枉,尤其不能为了迎合某种大众心理,而无根据、煽动性地责骂政府。这次批评银监会“卖国”的人,很多便属信口雌黄。

我经常看到某些金融保护主义者说的一句话是,“美国人自己银行业对外资都不开放,却要求中国人开放……”这话在煽动爱国情绪方面的效果,一点不亚于另外一句“韩国人坚决抵制日货而中国人却崇拜日货……”当然,正如我曾揭露过后一句是彻底无根据的谎言一样,这前一句也是莫名其妙的造谣。美国是WTO《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约国。根据该协议,各国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允许外国资本控股超过50%,等等。事实上,外资收购美国银行,甚至比美国银行收购另一家美国银行还要容易(美国银行更容易陷入跨州并购的反垄断限制)。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就发生过一起事件:美国花旗银行被美国政府禁止收购某加州银行,最终后者只能卖给了一家日本银行。

然而不知为何,从去年底开始,中国某些媒体上忽然大量出现“美国银行业对外资不开放”的谣言。其中一些写道,“时至今日,美国仍明令禁止外资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不支持外资银行在美国当地扩充业务网络经营零售业务等”,以及“美国还专门通过立法禁止外资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不支持外资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规定美国公民在外资银行董事会中占一定比例,限制外资银行跨州经营,等等”。上述谣言之大胆、之荒谬,已经令人吃惊,而其在网络上流传之广,甚至让一些舆论名家也信以为真地引用,则更让人惊叹“这是一片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的土地”。我试图查出此谣言源头,却没有发现。难道与去年《货币战争》一书的流行有关?

其实,去查查美国法典《银行法》中“外国银行参与美国市场”一章,就会知道真相。法典第12部第32章第3104条(d)款:“从19911219开始,任何外国银行,如欲……在美国境内从事吸收和管理10万元以下存款的零售业务,且该项零售业务要求存款保险,则该机构必须(1)在美国设立至少一家子行;并且(2)根据有关法律让上述子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这条法律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就是外国银行可以在美国境内吸收居民存款,从事零售业务(前提是成立子行而不能直接设立分行)。而第二层就是,从事零售业务的外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保险系统。显然,网络谣言的两大主干———外国银行不能在美从事零售业务包括吸收小额存款,以及不能加入联邦存款保险系统———同时背离了这条法律,而且恰好是从相反的方向。这说明,该谣言从一开始就是自相矛盾的,相当于说“美国政府禁止外国人在美国开车,而且禁止外国人遵守美国的交通规则……”

至于该谣言的其他部分,如“限制外资银行跨州经营”、“不支持外资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也同样是胡说八道。唯一真实的一点是“规定美国公民在外资银行董事会中占一定比例”。美国法律的确规定“所有在国家级银行任职的董事会成员在其任期内都必须是美国公民”。尽管这一规定表面上同样适用于本土和外资银行,从而并不违反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尽管这些“董事”可以不是银行的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仅仅是外资银行股东所雇佣的代理人,但上述规定还是给外资银行进入美国造成了一定不便。也仅仅是在这一点上,的确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比美国还“开放”。我个人认为,由于中国银行业目前希望引进国外管理经验和人才,因此,允许外籍人士担任高管、董事乃至总裁、董事长等,是可以理解的。将来,国家就应该出台规定,禁止外籍董事在任何银行(包括外资银行中)拥有多数投票权。

除此一点之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还远不及美国。我这里当然并不是鼓动中国的银行业赶快开放,我只是客观地指出,在保护国内银行业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做得够多。事实上,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2001年底)的承诺,在五年后就应当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进行人民币业务不受地域限制,可吸纳人民币存款,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等等。对上述承诺,中国政府其实早已是一拖又拖,现在已经到了2008年,再拖下去就会很没有面子了。中国的银行业或许有千般错,银监会或许有千般不是,唯有在金融开放方面,他们的步子已经够稳健、做法够到位了。在这个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卖国”的那些人,我实在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出于何种心态。
沙发
发表于 2008-4-23 15:44:34 | 只看该作者

事实求是,情绪化我不主张,相信开放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如何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开放的确是要好好想想了,如果只见到开放的不足和开放得到的好处,是不是也是在瞎子摸象。关于阿根廷出现的经济问题,对中国当今的经济政策应该有相当警视作用的。

这阿根廷给中国第二次当老师,是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1
7月,由于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终于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 , 并同步引发了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国际政治危机。危机发生时,阿根廷货币贬值60%以上,全国企业近一半无法开工,人均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并且发生了严重的骚乱。

经济我不在行,通过学习,我把危机的原因一般被归结为五点:

一、“外资主导型”的发展道路缺乏后劲。
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开放国内市场等比较优势吸引大量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进入,拉动本国经济发展。但是当跨国公司纷纷把投资从拉美抽出转向其他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后,迅速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二、杀鸡取卵式的私有化,使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1990
-1995年,阿根廷通过对 123 家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获取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卖光分完、财政短时好转后,很快出现赤字并逐步恶化。

三、金融自由化使得阿根廷经济对国际炒家不再设防。
阿根廷银行不仅私有化,而且为外资控制。10大私有银行中,家为外资独资,家为外资控股,外资控制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 70%,资本、资金完全是自由流动的。因此,一旦风吹草动,国际炒家就兴风作浪,导致阿金融安全朝不保夕!

四、汇率监管失控,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
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使得阿根廷比索被严重高估,出口商品失去竞争力,本币成为国际炒家的狙击对象。

五、国内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内需不足。

这可能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说的“经济拉美化”!阿根廷这个老师把什么是“经济拉美化”、到底有什么后果、怎样应对危机,再次言传身教了一番,就看咱们是怎么领悟了!风雨过后有彩虹!据说目前阿根廷经济逐步走上了正规,恐怕还要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3 15:48:18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