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关于物流的文化记忆

[复制链接] 0
回复
7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30 13:3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是水泥、钢铁和玻璃幕墙的森林,这一空间意象显示了几何学的威力;集装箱也一样,这个简陋的长方体自被发明以来,就迫使整个世界去适应它的形体特点,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各地的港口、轮船、道路和工业区都为之面貌一新,“空间优化”成为了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集装箱的影响在中国南方城市泉州可见一斑。这个沿海城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服装、鞋类制造基地。那里的工厂都是从家庭作坊起步,第一波的规模扩张就是在村子里完成的,在20世纪90年代,由围墙圈起来的工厂成为了新时代的深宅大院。拖着集装箱的长车在村道上行进是当时最常见的景象。然而,这种庞然大物对村子里的局促环境很不适应,尤其是在村道的转弯处,驾驶员往往忙得满头大汗。于是,搬进“三通一平”或者“五通一平”的工业区,就成为了这些屯集在村子里的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进入新千年,政府不得不让泉州周边的县市最大限度地腾出空间以建设工业园,与此同时,直通海港码头的高速公路也迅速建了起来。

  海港码头的建设是第三步。在宋元时期,泉州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商港,但这座闪耀着“中古文明之光”的城市到如今已经辉煌难再,因为“涨海潮中万国商”的后渚港已经因泥沙淤积而变浅变窄,早已不适合大吨位的船只进出了。新的使命交给了离泉州城约40公里的肖厝镇,在那里,荒村外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可以停靠十万吨级货轮。新港区内新开发了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还建成了一家大型造船厂。

  大吨位集装箱船、深水码头、高速公路以及邻近港口的出口加工区,正是集装箱的高效运输所必须具备的硬件。如今的泉州港致力于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在新港区开发深水码头之前,泉州的海上货运主要是转运散货。尽管这也使其海上运力足以进入国内前十,但就效益而言,散货、近洋运输与远洋集装箱运输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在现代化面前,中国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被弄得手忙脚乱。泉州港的变迁类似于马克·莱文森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所描述的伦敦港。1966年3月,当第一艘来自纽约的大型集装箱船驶入伦敦,这个英国大港开始了艰难的适应过程。聚集在泰晤士河口的那些码头,其水深条件显然不适合大船进入,而即使进去了,让卡车拉着40英尺长的集装箱在伦敦东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也是一场噩梦。现代集装箱运输的理念是规模经济,要实现集装箱在轮船、火车以及卡车之间的无缝流转。于是,处在泰晤士河下游的蒂尔伯里港和位于伦敦东北90英里地方的菲利克斯托港异军突起。伦敦从此丧失了欧洲航运中心的地位,那些建在伦敦港区附近的工厂、仓库和码头工人社区都纷纷迁移了。

  在美国人发明集装箱40年后,随着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集装箱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个品种。从1994年起,中国一直是集装箱的产销中心。不过这一成就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现代物流大国。内地的情况表明,集装箱还没有征服广袤的中国国土。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出现许多运输个体户,他们开着国产大卡车开始从事砖头、水泥、煤炭等物品的运输业务。这一物流业发展新机会大面积地惠及了中国内地。让人记忆犹新的是电影《二嫫》里那个卡车司机,他凭借一辆哐啷作响的“东方”卡车使一个叫二嫫的家庭主妇背叛了老实厚道的丈夫。黄土高原的高山深壑给人闭塞甚至窒息的感觉,但卡车给那里带来了一丝亮色,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私奔。

  同样来自落后地区,马尔科姆·铂赛尔·麦克莱恩却完成了一场革命。麦克莱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沼泽地带的深处,当年,那个偏僻小镇非常贫穷,穷到连人的名字都很寒碜。据说有一天,一个坐在火车里的乘客朝窗外大叫一声“嗨,麦克!”时,车外居然有10个人答应。麦克莱恩高中毕业后,以从加油站借用的一辆破拖车运送石油起家,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了拥有卡车运输公司、轮船公司和船运码头的集装箱运输大亨。他认识到,降低货运成本靠的不仅仅是一只金属箱子,而是一整套处理货物的方法,这个系统包括港口、轮船、起重机、储存设施、卡车、火车以及发货人自身的操作。海路联运的业务模型使他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效率之王。

  像我们在电视剧《陈真》、《霍东阁》和其他许多香港早期的武打片里看到的那样,上海的码头是藏龙卧虎的地方,那里环境艰苦,但大概也更能练出好力气,培养生存意志和反抗精神。在现代化的萌芽阶段,最好的武功看起来也不是农民而是工人阶级练出来的。不过,码头的真实生存状况还是如马克·莱文森所述:几乎在任何地方,聚集在海港码头的工人每天早晨起来都得接受工头的挑选才有活干,无论是30年代的苏格兰的爱丁堡、英格兰的利物浦,还是美国的波特兰、法国的马赛都是如此。忍受工头的打骂、剥削,住在码头附近低矮破落的棚屋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集装箱运输解放了码头工人。随着新物流时代到来,他们的数量锐减,起重机代替了人工的散货搬运,全球各地的海港码头社区也随之解体了。

 财时网-财经时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