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产业集团纷纷成立、巨型新闻媒介互联网平台先后搭建落成之际,媒介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愈来愈引人注目的现象:"竞合传播",即不同媒体在双赢的共识前提下,充分整合各自的部分优势资源,实现异体同步传播。与前一阶段的单纯性竞争相比,"竞合传播"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纵览目前全国性和区域性强势媒体,在"竞合传播"的运作上,存在以下两大形态的整合: 首先,各媒介非常自觉主动地在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以内容合作为特点地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实现异体同步传播。 第一个较为基本的层次是,较为单纯地在部分节目上实现内容的整合发布。如许多电视台推出的"媒体夜读"、"报刊摘要"类的时段;同时,纸质媒体也定期地推出:"视频新闻"专刊专版,编发电视专题文字稿。往往在各自的媒体上对合作伙伴媒介的发布作预告性的介绍。这种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整合的特点是只在最后发布上进行联动,在新闻的策划、采集和制作上各自都有并行的轨道。而且,这种形式的合作的多方很大部分是异质媒体,如电视与报纸或广播与报纸,较少有报纸之间和电视之间同质媒体的合作。 第二个层次是,在同一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之下,进行某一板块的联动。这种进一步的基于内容的合作形式往往被用在舆论监督等具体新闻运作上。在这一层面上,于节目策划之初,合作媒体已经同步集体参与,组成类似工作小组的形式,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之中有大量的合作。在发布时间的安排和后续追踪报道的实施等方面均有整体的考虑。由于目标十分明确,所以在最终发布媒介的确定上,主要是考虑其项目目标。这一层次的合作特点是跨媒体的情况大量涌现,如"全国质量万里行"等新闻报道的策划,积聚了包括电视、广播和报刊在内的平面及三维媒体、声像及纸质媒体,实现了较宽领域的合作。但应该说只是局部战术上的考虑。 以上各媒体主动实施的"竞合传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零散性、非利益为导向性和短期性。作为竞争对手的媒介并未将这种合作提高到一种战略的高度。 其次,比内容合作更进一步的是,由外力牵引下的"竞合传播"方式在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中出现。 最常见的一种是以广告商为纽带的不同媒体间不同时段和版面的整合。广告商通过竞标时段的方式,根据其广告指向的特定的消费群体进行专门化的媒介组合,使选定媒体在其需求定位下达到内容和广告的同步整合发布。从1983年到1997年的15年时间里,我国电视广告营业额增加了约230倍,年均递增速度达到60%以上,从1995年开始,我国电视广告营业额开始以64.98亿首次超过传统的媒介老大报业的64.68亿元,以后几年便一发而不可收地始终独占鳌头。相应地广告经营单位也在1997年底达到了57024家。这给广告商提供了巨大的运营空间。如1999年末由多家广告公司牵头,全国卫视台和全国有线台针对各家报刊发行大战的情况,联手推出"报刊征订广告特惠大餐",使部分闲置的电视广告发布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