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经理人--专访]潘石屹:创新是种个性

[复制链接] 0
回复
7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20 11: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脱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 文/黎冲森 

“对我来说,不管是最好的管理。如果把每个人都变成机器人,那依然没有效率。我们可以用共同的理想与目标,把所有的管理力量、人才力量凝聚起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潘石屹在国内房地产界是个另类。他不按常理出牌,常处于是非漩涡中,企业家与娱乐明星般双重社会身份兼而为之,令业内外人士都瞩目。

上市后责任更大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实,SOHO中国已有过一次失败,即2001年底启动的美国上市计划。公司上市对潘石屹本人及其公司将带来什么影响呢?他坦言:“责任更重大,其中最关键的是对股民的责任。经过12年的成长,SOHO中国已经步入了更具创造力和承担更多责任的成熟期了。”

潘石屹对“成熟期”进一步解释说:“企业比较正规、稳定,增长速度比较快。对我本人来说,要有比较超脱的心态。我觉得超脱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还告诫自己和同事:上市不能让“财富成为爱者与所爱之间的藩篱”,不能成为创造价值的障碍。

尽管上市的“各项指标都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但在上市过程中,他依然担心:“要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表现不好,自己的股票就很难卖出去。”

其实,SOHO中国往年的盈利状况都不错,为什么还要选择上市而且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呢?“很好地与资本市场接轨,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个高速增长的行业,需要大量资金,而现在国内的融资环境随着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困难,所以我觉得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选择在香港上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在内地上市比较困难。”他坦言,“从融资角度说,内地上市会更大一些。如果政府能批准我们在A股上市,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和股市不错位。”上市后,SOHO中国很快新成立了一个投资者关系研究部门,以有效应对几十万股民的知情权。同时,“决定了一项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的发放原则:更大范围地发放期权。截止2007年10月7日在册的、通过试用期的全体正式员工都将发放期权。”但“为了避免绝对平均主义,决定重点给277人发放期权”。

不破不立中创新

最近三年,国家出台了不少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潘石屹坦言它们对自己的公司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所有政策都是针对商品住宅的,而我们是做商业地产开发的。针对商业地产,国家没有出台任何限制性政策。”

SOHO中国的发展策略又获得了先天优势。SOHO中国一直专注于北京中心地带发展,而且开发的每个项目都取得了不俗的商业成功。

SOHO中国还因为独特的商业理念而很好地抓住了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世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更多空间,更为商住两用的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1997年,SOHO中国针对这种潜伏的市场需求,首次推出了 “SOHO”(小型办公,居家办公)概念,并迅速得到了市场青睐。随后,SOHO中国在北京CBD区域开发了SOHO系列项目。

潘石屹抓住了人们追逐时尚生活与工作方式的需求,并把SOHO 中国打造成商业地产的时尚品牌。因此,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公司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在创新。创新是我们最基本的精神,不管我们上不上市。当然,创新是全方位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产品创新。围绕产品,可能又引发市场、商业模式、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有人对潘石屹的产品创新提出质疑,认为他建的房子其实并不好看。而他却说:“房子线条非常简练、颜色非常简洁,这就是创新。其实简约也是一种美,而且是非常时尚的美。”针对同行,他补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它的长处。”

潘石屹对创新还有一番见地:“创新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创新不是靠我去苦思冥想,而是靠全社会的力量。创新是一个公司和一个人的状态。每个人都需要进入创新的状态,因为创新非常有个性,创新没有统一的模式。”

是非曲直凭人说

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前10名中,各有6名地产富豪,因此有人说它们简直就是“房地产富豪榜”。房地产富豪们成为近些年来国人高度争议的对象。身处此行的潘石屹注定无法例外。

有三起曾引发广泛争议的“口水战”人们还记忆犹新:2007年,潘石屹与时寒冰之间的“谁在忽悠房价”;2006年,潘石屹与周榕之间的“房地产商四宗罪”;2005年,潘石屹与易宪容之间的“2008年前后买房时机哪个更好”。

潘石屹被指为“炒作高手”,也许他也有口难辩,但他作为业内的话题人物,不仅出书、写博客,而且尝试演戏。他把商业、生活娱乐化,且一直保持一种前卫的形象。

潘石屹介意外界把自己看做商业明星吗?他回应说:“外界这么说就让他说吧,我还要接受不接受吗?商业注重品牌。因此,从商业角度说,无论对我们公司和产品,还是我个人作为公司和产品的代言人来说都没有坏处。”针对企业家明星化现象,他说:“这没有什么太负面的东西,尤其对第一代创业的企业家来说,让社会监督,做成一个公司和产品活生生的代言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坏处。”

有意思的是,潘石屹还曾研读禅学多年。当然,他现在已没有这种“雅兴”了。问他过去为什么会对禅学感兴趣?“精神追求吧。但追求的这种精神状态确实很难说得清楚。”面对企业家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普遍难以平衡的问题,他建议:“放轻松一点,超脱一点,就平衡了。当然,安静就是最好的平衡。”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