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中国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1)

[复制链接] 1
回复
9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18 16: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企业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战国的范蠡,以陶朱之名富甲天下,而后来又有成规模的晋商、徽商等等。虽然有些人不承认这些企业家的历史,但他们确实具有了很多企业家的特质。但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的政权一样,兴衰交替,虽然创造过太多的辉煌,却也往往会盛极而衰。

中国企业家的兴衰不仅仅是个体特征,而体现在整个企业家群体中。其实单个企业的兴衰是推动整个企业或企业家群体发展的唯一力量。中国企业家不是没有理想,他们也追求百年老店、汇通天下,他们也有过令天子相倚的辉煌,可他们往往在顶峰时跌落,伴随这种跌落的是整个企业家群体的衰落。从西方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他们也有地区性企业家群体的兴衰,但这种兴衰的交替却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继承性,往往带来经济中心的转移,企业家的经验与精神的扩散,整体上是一个上升发展的过程。中国企业的发展,则常常是兴盛与萧条相结合,企业家千百年来重复这这种宿命,企业经营的经验很少有人去总结,即使总结了也很难指导后来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把封建主义发展到了极致,却不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原因。

历史上,中国的企业家有过自己的辉煌,也追求过自己的理想,他们的经验有待我们去总结,如今古代商贾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而中国企业家们也开始追捧所谓“中国式管理”。但现实中的中国企业问题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中国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治环境的变化。虽然过去地位低下的贩夫走卒如今已经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们骨子里的文化沉积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仍然担心自己滑进宿命的轨道。

 

 

一、中国当代企业家的发展

建国初期是一个消灭企业家的过程,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家群体消亡了,那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管理者,或者行政官员。在消灭企业家的同时,也消灭了经济的活力。虽然在前几个五年计划中我们取得了大量成就,但这只是靠革命的热情和强大的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而实现的。后的发展,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困境,政治风波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企业家消亡了,但企业家精神依然存在,在政治的缝隙中总有一些人甘冒风险去追求利益。

和很多朝代一样,打压企业家发展付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当这个社会无法承受这种代价时,企业家必然要浮出水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企业家群体开始复活。他们伴随乡镇企业的发展而生,因个人财富的积累而快速发展。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中,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中国企业家的繁荣仍然没有离开政治,他们最初的成功往往是靠政策的优惠条件,甚至是打政策的擦边球,从以前商品的倒卖,到企业产权的倒卖。90年代初中国企业家经历了很大的低潮期,但小平南巡后中国私营企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虽然外部环境有些波动,但现在中国企业家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他们所受到的制肘最少,可汲取的经验教训最多。在众多利好环境之下,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就集中在了企业家身上,中国企业家既要突破家族企业的局限,又要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

中国企业家经历了创业阶段,他们亲自管理自己的企业,但企业家的精力有限,又容易受到创业经验的影响,他们往往依靠企业初创的经验来管理企业。企业家的这种经验有其局限性,初创企业要靠机会获得生存,而大企业却要向管理要效益。企业家有必要从创业者向管理者过渡,因为企业由他所创,他对企业最了解,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家做管理,毕竟不够专业,更容易受到创业经验的影响,因此企业家有必要向投资者转变,从经营企业过渡到经营资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8 16:08:18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6:09: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2)

如今的很多私营企业家仍在管理者阶段,他们仍然和以往一样事必躬亲,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企业越做越大,可他们却越来越不快乐。当问及他们何不把决策权下放到下面时,他们往往觉得下面的人能力不足,如果把权利下放不仅仅下面的人做不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很难再把握住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家不放权的结果是,下面的管理人员无法提升自身能力,企业家陷入琐事之中,没有时间思考企业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企业家应当从一个管理者尽快向投资者转变,以投资的观念来思考企业问题,重点思考投资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前景如何。在企业层面则是思考在哪项业务上重点投资,在哪些管理者身上重点投资,应该引入什么资源。为了投资收益的实现,要建立各项投资保障制度,宏观层面可能是去影响政策的制定,上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微观层面可能主要是企业制度、组织体系、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等。

 

二、中国企业的未来

在日本、韩国等战后起飞的国家中,经过一、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企业,他们早已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可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却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虽然我们可以说这主要是政策原因,如对外资、国资的扶持,对私营企业的歧视与打压。可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归罪于政策因素,企业自身的局限,企业家能力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瓶颈。

在政策上,我们应该沿着市场经济的道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经济制度,真正做到靠市场来配置资源。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私有企业是最有活力的,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对各种所有制成分一视同仁,减少超国民待遇现象的存在。在政府补贴国有经济的同时,应当对规模大、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因为无论什么所有制都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目前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数在八九十年代开始创业,那时的市场处于混沌期,创业成功唯一的要求就是可以抓住机会,敢想敢干。而随着市场透明度的增强,这种机会型的创业越来越困难,目前也就是集中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领域。在那个时候,对企业家的要求不高,他们更多的扮演一个创业者的角色,而如今,企业家创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机会,还包括识别机会、把握机会、整合资源的能力。

不仅仅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经营对企业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给自己创建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成功,很多创业家成为了管理者,他们在家族粗放管理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精细化管理。然而家长式的作风使得他们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仍然以管理一个家庭的观念来管理一个企业,不仅仅是体现在任人唯亲、等级森严,更体现在企业发展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张,在新机会面前反应迟缓。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做管理者的局限就显现出来了,因此企业家在增强自己管理能力的同时,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从管理者向投资者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把企业家的精力放到更重要的战略思考层面,还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机制。随着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企业家开始淡出企业的具体运营,进而专心思考企业未来的战略远景,从而改进企业目前无战略发展的现状。企业家在战略高度为企业发展调度资源,成为一个战略投资者,关注投入产出比,关注资源的整合。

企业家向投资者的转变,不仅仅是企业家一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外界很多配合,如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公司内部制度的完善,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达等等。这些因素虽然互相制约,但某项的突破也会带来其他因素的改善。作为企业主人的企业家,他们有这个主观愿望实现自身的转变,并且也有热情培育外部因素,使其可以支持这个转变。

 

三、结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国企业家曾经有过的成功,那既是他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共同财富。而当前企业家的梦想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地区市场,他们需要开拓外省,甚至是全球市场。在这个扩张过程也是企业家集体能力的提升,更是民族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这种提升的作用,并且激动时会为这种提升摇旗呐喊,冷静下来,我们则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为企业谋,帮助企业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制度建设。

回顾光荣时,我们更追求梦想,梦想的实现不是远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那是我们实在的规划。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