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性案例:诚信是工具—— 一位现实而精明的老板ffice ffice" />
2008-02-02 10:14:26 作者:李泽尧
先看一个案例:
一位号称拥有2000名员工的塑胶厂老板谈到了他当年的诚信经验,他说:“别人卖的手机只赚50元,而我卖的手机赚400元,人们还要买我的,排着队来买。”“为什么?用什么方法?”
“诚信啊!为顾客创造价值,在一些事情的做法上,让顾客信赖你——当他信赖你了以后,他会相信你的东西怎么都不会离谱!比如刚才说的手机吧,有一个顾客在那条街转悠了一整天,到我们门市的时候,恰巧我在骂我的手下。骂我的手下说新疆一客户款已付过来,可货却拖了三天还未发出。结果这位顾客就认定我诚信,在我的店里买了手机”。
“再说了,你不妨想想顾客的心理:太贵了,他觉得让你赚太高;太便宜他会认为便宜没好货;价格中等,他又怕你卖的是冒牌货。总之,只有信赖可以解除他的烦恼。”相对于做手机的人而言,顾客总的来说都是比较外行的,因此,他需要一个懂行的、值得信赖的人。
诚信——保持一贯性,不会离谱,有标准,有准则。这一切其实并不会要你不赚钱,但铁定不会宰人。把这一信念变成顾客对你的看法,这就是诚信了。 如果你要吃回头客,你就得找机会展现你的诚信。
一些态度上的诚恳、年底的聚餐、豪气的表现等,也算是一种吧。
上述案例中,这位现实而精明的老板“把诚信当作工具”了!——从中可以看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所以如前所述,“问题的出路在于:法制和游戏规则!而法制和游戏规则能够建立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企业家和商人的自律,二是消费者的进步和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