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喜欢在回复别人邮件的后面祝福他(她)“开心快乐!”这是我最真实、最诚挚的祝福。因为,于我来说,真的觉得快乐是一件奢侈品,可望但未必可及,往往近在咫尺,又常常觉得远隔万里。有快乐的愿望,也有趋近快乐的行动,可经常为快乐所拒绝,为快乐所过滤,于是,徘徊于快乐的大门周围,逡巡数周而不得入其门。“快乐指数”每况愈下,但内心对于快乐的追求却是与日俱增,不知道这到底缘故何在? 如今社会上特流行一个词,叫做“郁闷”,不仅仅在成年人中流行,在中小学生当中也有颇高的使用频率,看来与我有着同样不快乐感觉的是大有人在啊,而且还有继续低龄化的倾向! 有人说,快乐是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关的,我很同意。但期望值是如何被设定出来的呢?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自我设定的快乐期望值很快就会被周围环境的主流期望值所取代,本来应该很高兴的状态居然很快就会成为自己不满意、不快乐的新的口实。 记得有一个寓言讲的是一对渔民老夫妇居住在海边,终生以捕鱼为生,家境窘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老翁捕到一条神奇的金鱼,他给金鱼放了生,结果老妇人一再对老头施加压力,直到金鱼让她当上女皇还不满足,又提出进一步的无理要求(让金鱼终生在她身边,她想要啥就必须立即兑现),最后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破鱼棚而潦倒终生。 这个寓言使我想到,快乐是不是本身就是环绕人生的一个轮回性的东西?快乐是不是永远就是你对他人生活的度量与感知,但你自己永远无法真正的度量与感知自己的快乐状态?或者换一种说法,快乐这种东西过去可以度量、未来也可以期望,但当下却无法描述! 我们常说要活在当下,可真的发现很难快乐在当下! 记得儿时在乡下钓泥鳅,在初冬彻骨的冷水中,钓到一条泥鳅时的兴奋表情,中午全家人喝着鲜美的泥鳅汤,那种快乐状态至今还是历历在目,连一些细节都可以栩栩再现;可昨天晚上在正宗的日本料理店里被料理了一把,有各种各样的海鱼生鲜,自己却觉得根本无法与前者同日而语。 这样看来,是不是“快乐”参数库里的指数越少越好?快乐指标本身越趋感官越好?快乐评估越自我越好? 毫无疑问,刚出生的婴儿是最快乐的,你看他们吃饱以后的笑容是何等灿烂,是何等满足,又是何等真实而感人! 可是环顾周围的成年人,怎么听到的都是压力大、顾虑多、状态差和心情糟呢?往纵深对比的话,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大多数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了啊? 早就闻说有自我意识调节的方式方法,可以自我创造快乐、保持快乐以及传播快乐,非常希望得到这一方面的普适“秘笈”! 所以,最后希望请教大家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时候你感到最快乐?请描述一下具体情景状态; 二是你有自我调制快乐的独家秘笈吗?是否可以不吝赐教?也顺便验证一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的古老命题,是为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