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当属于佛家的修持之道,即为三无漏学。所谓三无漏学,其实是指人们无时不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见思烦恼,终日迷妄颠倒,妄心流注,如水漏泄。三无漏学即以戒、定、慧来逐阶修持,以行解脱之路而不漏落于生死。佛家修持之道在于净化内心之贪妄之念而往于正途,修成正果。从我们职业人士来说,思想境界的修炼自然也包括逐渐养成正直完善的人格,同时熄灭内心诸多私心杂念而使每天都能愉悦地去工作生活。二者虽然所持之世界观不同,但是基本修炼的原理是几乎一样的。
思想境界的修炼能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很多人对妄费精力去做这些所谓的“功课”是不屑一顾的。现时的社会,时间价值甚于一切,读的是工具书和实战书,做的是挣钱的工作,处的是社会关系,吃的是公关饭局,甚至连玩都有其功利目的。对于自身的修炼则罔而不问,无心而为。我认识的不少朋友都很“忙”,大抵也是如此的生活状态。平时难得一聚。思想要“修炼”么?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修炼它作甚?
很多人都对所谓的成功、幸福以物理化的指标来进行圈定,实质上是以所谓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标准来界定所谓成功,或者所谓幸福。可恶的是,一些所谓专家还炮制了什么“幸福指数”来进一步对生活舒适度进行度量。这些东西都忽略了精神需求,而人们精神需求是远远超出物质期望的,这是个极其简单的道理。给了你一大堆金钱就代表了你成功了或者幸福了吗?金钱是永远填补不了精神需求的。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大多数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人来说,精神需求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产品,你难于想象在你困顿的时候,还指望游山逛水或者同你心仪已久的异性朋友去吟诗赏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上的修炼,或者说精神上的修炼,是十分有用的。起码让人知道“知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道理。
人性好攀比。常以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现时的社会和企业常使人们要奋斗、自强不息,或者要赶超。在企业中工作,无时不倍感压力。这些压力除了来自于生存以外,更来自于组织系统中对于自身位置的可能替代,或者对于优秀者的崇羡心理。再者,生活中无时不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比如经济上的,情感上的,或者某种异变,都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动荡、烦恼、压抑、苦闷等。简单说来,就是周遭状况极大影响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而我们所谓的不幸福,也盖源于此。佛家所说的修持,其一就在于“戒”,以各种修行的规范来断灭诸恶业。比如佛家弟子严格斋戒、金钱戒、妄言妄念等,就是从身、口、意的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使自己滋生各种贪妄习行,从而修身。从我们职业人士来说,为自己制定一套修身准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如僧人那样苦修所遵循的清规戒律倒是无可必要,但是一些自我限制的要求还是应该有的。比如养成对自己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对他人热忱大方的待人之道;不轻言承诺、注重信义;不见利忘义、诚恳待人,乐于助人,广结善缘;少言善思,博览群书,等等。这些自我约束的规则,在于修身立己,这同《大学》中所说的“修身而可以齐家”的道理是一致的。自我约束,严以律己,才是思想修炼的第一步。
长久以来,我们养成了一种人事不分的混沌逻辑。“因人成事”的观念影响了我们数千年,使我们长期受人事不分的困扰。这些困扰在于当事情与自己有关的时候必然影响内心的平静,这与“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古老格言又格格不入。人们又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加以喜评论他人,任意臧否,岂不知这正是“品头论足”,饶舌而作“口”的“恶业”呀!就是说,这样的不负责任地评论他人,是在给自己积累坏的因素呢。事就是事,和自己分开,时刻想到所有的事情是机会使然,与自己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自己一直在努力,那是因为你在努力积累一些成事的因素,不是成事的必然结果而已。大可不必把事情放在心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脱离诸多俗事所带来的纠葛和滋生的烦恼,获得宁静的自我。所谓“一切皆谓我自然”,所有周遭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我自然对待而自然发生,于我何干?大可不必锱铢必较。使自己远离贪妄、期待和自私,从而心底无私天地宽,退后一步成自在!
佛家关于“定”的修持,叫作“禅定”。通俗来说,就是静虑,或者静思。这是说人要有一种定力,能够抵挡诸多诱惑。定力从何而来?在于守住自我的原则,因为我们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修身的自我约束的规矩,这些就是自我的原则。当然,有时候我们的行为举止,都恪守自我约束的规则了,但是偶尔心里还会想一想,在佛家,那就是犯戒了,那是诱惑,想都是不能想的。否则,定的修持也就失败了。我们职业人士的修炼,倒不是不能想,而是克制自己不去想,这样我们才能屏弃一些我们那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妄念),以及一些贪念,从而保持心境清明。这是修定力,能使我们时刻保持镇定自如,从容面对外界企图加给我们的莫明烦恼,使自己在自我修炼的生活中朝自己的幸福迈进。
心境清明而不混沌,不为诸多世事所扰,还需要我们有大智慧,能够明了事物变化的真相,才能不为所扰。既然我们都清楚事物变化的真相了,还对我们有什么诱惑呢?对于佛家来说,慧的修炼包括“智”和“慧”两方面。无知不成智,对一切事物的变化了然于胸,必然要精于书道。刻苦学习是修智的必由之路。而“慧”,则是“智”用,以事物变化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不会堕入毂中,不为人之工具,永为自由自在之身,事来则为,事不来则静,所谓守住自我成一统,清净而成天下正。
本人对佛学几无所知,仅以皮毛加以身修,得些许感受。得以笔书,诚惶诚恐,惟众朋友批评指正!
2008,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