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天晚上的大败局一书,并没有把全书看完。但是也让我感觉震撼:
书中第一个案例便是秦池,一个小的乡镇企业,一个退役军人,少得可怜的启动资金,草莽式的豁达获得了企业的极速成功,在进攻东北这样一个白酒的传统大消费市场时候,姬长孔凭借最后的50万在沈阳租来了大的气艇然后从高空往下抛传单,这事情发生在1993年,当地政府还认为这是一种创意思维是对市场经济的内容进行补充的中国式思维,这在今天也许是无法想象的,毕竟你抛出的传单就跟城市牛皮癣一样是对环境有伤害的,同时这也是对市民生活环境的破坏,在广告提倡分众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是要付出代价的。书中第二个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巨人,一个依靠在当时比较算是高科技的汉卡也是迅速成为一家出名公司,史玉柱也成为年轻人心理的偶像,但是巨人在依靠技术成功后竟然跑去做保健品这样一个和它主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行业,当然这也有大环境的驱使,在90年代的确有保健品热的存在,做保健品的生意在某一时期内是真的非常赚钱。巨人去做保健品也就算了,但是投资之巨大不可想象,直接推动了5亿的投资,这在当时也几乎是巨人的全部可拿出的资金,仅仅广告就是1个亿,子公司的数量在一年内从38家增加到228家。这或者只能用狂热来说明,但是巨人拿不出好的产品,都是包装出来的效果,夸大的,虚假的充斥了整个广告战略。黑就一个字。
爱多,秦池在后人归结失败主要因素的时候都在强调一点它们都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标王,都因为过大的广告支出导致了现在流问题。并导致了财务危机。的确是有这样的成分,但是我想让大家看到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让他们那么想要成为标王或者押宝在广告上的!
在90年代,市场经济不发达,信息技术落后。市场经济在90年代算是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市场经济的思维和道德原则显然没有被当时的企业家们所接受,当时的企业家也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是生长在计划经济和政治斗争中的,他们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他们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商人本能的商业嗅觉和逐利本性,为了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宁愿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充满肮脏和血腥。所以这些人天生就是赌徒和自我中心者,此外在当时股份制和董事会制度不完善,一人独大的情况广泛存在,也导致了权力的制约失衡,这是增加了一个企业的运营风险。史玉柱是很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他做出了那么多欺骗消费者的事情,爱多的胡志标是一个充分考虑企业基本面的人,但是他却去抢标王,孔长姬则更有某一种特殊的意味,他第一次去抢标王身上只有3000万,但是为了拿到这个标王一个电话就让他的县里面答应可以出6666万的投标价,如果6666万要求一次性还清,他马上就会资不抵债。
个人欲望的膨胀和未有市场经济头脑和某一些外力的促使是他们选择去做标王的一个原因。
但是去做标王或者把企业营销仅仅押宝在广告上真正的原因是整个宏观环境,第一,90年代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下海的人很多,很多人发了财可以说明这一点,在90年代就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做企业的人现在基本上都是被讴歌的人。而企业家们也想着怎么样才可以把企业一步登天,毕竟一夜暴发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第二,90年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部发达,电视在90年代已经普及很好,普通百姓的最大消遣是电视,城市里大卖场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怎么样的,老百姓的消费理念保守,广告是最好的营销手段。而最好的广告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
第三,90年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虽然也有所猎及,但是基本上都跟说教一样,一只耳朵进另外一只耳朵出去。企业家重视的是广告多不多,好不好看,而不是产品好不好,对消费者有没有利益。所以企业家可以不经考虑得把本来应该用作产品提升和开发研究的钱拿去做广告和抢标王。
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的企业家开口闭口都在讲企业社会责任感,在今天四五十岁的大妈都会上网聊天和看网页了,手机也已经人手一部,现在的手机也先进到10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程度,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维也要进步。不进步则退,尊重你的消费者,尊重你的员工,尊重你的体制,尊重游戏规则才是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