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古怪的小孩。 很小的时候,我会去想,为什么我会意识到我是谁呢?在我没有出生之前,我会有意识吗?如果有的话,那又会是什么呢? 长大之以后,我会去想,为什么和我同一个小区长大的同龄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轨迹都会如此的不相同呢?即便拿最相似的家庭做比较,双亲相同的工作,相同的住房,相同的小区环境,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校服,甚至手牵着手梦想着相同的梦想,然而十年过后,竟然连想法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以挥霍,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我? 我想了好久,突然发现,原来一个玩具,一块蛋糕以及一些被压抑的渴望会对一个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翻开相册,我和同龄的堂哥依偎如恋人般的照片跃然于眼前,手滑过照片的日期,几年后的今天,他已为人父,而那时候的我,是绝不会想到今天,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那么生动的在眼前啼哭。我对堂哥的记忆仅仅停留在小的时候我对一块蛋糕的渴望,以及大学时我们爬山累了,回程的车上,我依偎在他怀里熟睡的温存。 堂哥在老家,最小的不用吃苦的孩子,小时候我随父母回老家,碰巧他的生日一个大大的蛋糕赫然放在了桌面上,伯父热情的招待只有几岁的我去吃,我很习惯地说不吃了,然后对蛋糕装作很不感兴趣的样子,但是走过的时候眼光却悄悄的扫过蛋糕,口水在咽,谁都知道一块蛋糕对小孩的诱惑,尤其是对于一个从未过过日生吃过奶油蛋糕的小孩,但父母总是管教不能那么没礼貌。 二十年过去,当我计划着为自己的生日买一个小小的蛋糕时,却惊讶的发现,我已经理性的不愿意去花那个钱一个人去吃那并不怎么滋味的美味蛋糕,孤独和失落的滋味。 小的时候,我特别羡慕别家的孩子,有那么多可爱的娃娃,满满的堆在了自己的床头。记忆中,我人生的第一个娃娃,居然是做客堂姐家,觊觎了小外甥的兔子布娃娃,然后在离别的时候教唆小男生经过他妈妈的同意转送给我,而兔子娃娃的命运最后竟然因为我玩耍不学习,被恼羞成怒的父亲用斧头五马分尸了,迄今为止,父亲仍然在亲戚面前津津乐道,因为他的英明教育,及时把我的玩具砍烂,否则就培养不出家族第一个大学生来了。这种被我称之为野蛮的教育,使我不断地去挣脱常规的康庄大道,走我想尝试的道路。 时过境迁,当我有能力为自己买下一个可爱的布娃娃时,却理应期待其成为别人送我的礼物,即使我独自买了抱回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我一直都没有做和同龄人一样的事情,当他们为了买一对上千元的球鞋在讨论款式的时候,我却在盘算着去何去打工挣钱交学费,并不是家里无法承担起我的学费,只是我内心是多么渴望可以挣脱对父母经济的依赖,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既不愿意让父母舍不得吃穿省下来的钱作为我挥霍的资本,而另外一方面,却又多么的渴望,可以拥有一个按照我自己意愿过的生活。因此,我从来都没有开口问过父母要零花钱,除了学校发给家长的学费通知单,这是一个多么早熟的想法,似乎让我变得更懂事,但另一方面,却又压抑了我许多本应实现,又无法实现的渴望…… 其实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生活态度,但关键是,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应该更接近自己的理想。早熟的态度让我失去了一些少年时代应有的乐趣,但同时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看问题的时候会想的更长远一些。 因为我做着和别家孩子不同的事情,想着和别家孩子不同的想法,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我却无法主动参与进去,我没吃过他们所说的大餐,没玩过他们所说的大型游乐项目,更没买过他们所说的牌子的衣物,于是,我总是安静的呆在一个角落里,听身边的人说话,沉默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我不活泼吗?不是的,只是囊中羞涩,又不想失去面子,所以我早就习惯了特立独行,却又不经意间造就了一种距离感,更加不讨人喜爱了。 过早想到了经济独立,使我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会用一种我所获知的而又狭隘的想法去靠近理想,考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在专业里做第一,好像经过了这些层面的铺垫,就会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来,也许每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然后去经历另一个阶段的经历后才出现两极分化,要么继续加强,要么对自己昔日的认知有所修正。 我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认知的人,因为过去的优秀仅仅是块敲门砖,而所敲的那道门,不一定适合自己,甚至会让人麻痹大意,就像没带伞的人会找地方避雨后再前行,而带了伞的人往往着急前行而容易被大雨撇湿。 当国人疯狂学英语时,对我的思考是,英语是需要掌握的,可以为自己带来效益的知识,但语言仅仅是描述别人思想的工具,沟通除了语言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呢?我是否必须要掌握最纯正的发音技巧?我是语言表演大师还是创造思想火花的人?我究竟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语言学? 当在职者在进行职业规划,以高薪、高福利再加上自我实现作为最重要的需求,梦想着创业或者谋求外企或公务员职时,我却在思索究竟如何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又不让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在达到人生某个巅峰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无路可走了,既没有放下光环的勇气从零做起,又错过了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年月。更重要的是,不想造就自己一种好高骛远的心态,如何才能够在各种平凡的工作中总结出规律,做的更好,这是一种坚实的能力基础和看清自己的最佳途径。 在见证了自己以及友人各种恋爱的风雨,徘徊在悲伤与困扰的门口无法跨越出去时,我突然意识到,是否大家都把“需要”当作“爱”呢?比如我,因年少压抑了许多梦想,在离自己实现还有段距离的时候,我也会渴望借助别人的力量出现一种惊喜,甚至在自己有能力去实现的时候,我更会依赖别人陪我一起实现,以一种依赖的形式去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生日我希望你给我买蛋糕,情人节我希望你给我送花,旅游我更希望你给我带路,短信你必须要回复我,否则就是不在乎我……“爱”躲在了“期望”的外衣下变得痛苦不堪,而不再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累己累人。 所有的这一切皆因一个古怪小孩的古怪想法而产生的,我并不是借此论证心态决定命运这一千古论题,更不是想造就一个特别的自我,所有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想做诚实的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为实践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买单,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