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的谢幕 2008-1-10 2008年1月10日星期四。也许,这天以后,在上海滩头,那些极度渴望打造所谓“第六大时尚之都”的人们,再也看不到徐秀清这样一位具有“识别性气质”的人物了。在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的年会上,在陈述了一大番“辛苦劳作历史”后,徐秀清念出了她的辞职报告,令全场昏昏迷迷的观众们顿时来了精神。这为一贯冗长的中国式会议带来了兴奋点,而一些秘密或者不同寻常的东西,也总能激发具有窥探因子的国人。 徐秀清,一贯特立独行,似洪荒年代的草莽。当然,她也是一位时代的英雄。她说,从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的无到有,整整21年。这里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可以说。中华杯,上海时尚联合会,上海时尚周,甚至那个接近神话般的“第六大时尚之都”的政治口号,都倾注了这位“师太级”时尚老人的无比心血。只不过,这里面有太多的现实悲剧和无奈。当年那位和沈永芳齐名的“女强人”,在更年期的时候,终于要隐退了。 而故事还应从2004年的上海国际时尚周说起。我始终觉得“时尚周”这是一个被诅咒了的名字。广州国际时尚周,做了四届,在2006年后,再也听不到什么概念和口号了,它销声匿迹了。武汉时尚周,成都时尚周也只是短短一年的昙花初现,便不着边际了。上海国际时尚周,也只是撑了短短的两年。2004上海时尚周之后,徐秀清不得不离开了她自己一手创办的上海时尚联合会。也许,她想借上海时尚周这个项目,来重续她的辉煌,实现她的振作。但是,2005年的上海时尚周,却抛给她一个重重的炸弹,她开始有点动弹不得了。最后,在徐秀清和她的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手中,只剩下了“中华杯”这张尚可以拿得出手的牌,但在连“兄弟杯”都改弦更辙的年代中,它显然已经不是什么金字招牌了。 我觉得,在中国做服装,就老老实实去做,不要轻易地去学欧洲和北美,而把自己提到时尚产业的高度。在目前的中国,做服装的把自己定位成时尚产业的,那是一件非常找抽的事情,给自己增添了几分风险。在所谓的时尚光环中,在时尚的迷离音乐中,人们纷纷漫步摇曳,然后醉倒,不再醒来。 徐秀清就是这样一个“草莽英雄”。她是英雄,因为她毕竟也干了些创世纪的事情。但本质上,她更是草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于是,上海理所当然成为了“第六大时尚之都”,然后那些周边的城市,如绍兴,跟着纷纷喊出世界第六大经济带的口号。 如果可以来定义目前服装产业的目标,我想最好用“流行及娱乐产业”来描述。欧洲,北美,甚至南美的里约日内卢,它们的服装产业已经具备了“流行及娱乐产业”两个本质的特征:一个是那些诞生于米兰和纽约的成衣时尚流行特性,无数个设计品牌组合成为了“流行”的价值,这样的流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号召力。另外一个则是不折不扣的娱乐特性,比如巴黎时装周上那些名媛富豪出席的时尚PARTY和发布,还有以纯粹以名模美女为亮点发布,如巴西时装周。 我得怀着深深地敬意,向这位时代英雄致意。至少,她给上海的“时尚”染得一丝色彩,不至于枯燥和乏味。她至少给上海的服装产业带来了“娱乐”的效果,虽然外人看来有点“CRAZY”的感觉。而她的行为,也一直草莽到这次年会,她的谢幕。而她谢幕的最后时装发布,同样给人感觉“草台班子”。在看完模特们走完刘灿明和武学凯的服装后,连一位刚刚入行的小MM也看出了一些“草台气息”,她觉得无法想象这些卓越设计师们的服装竟然也可以这样“演出”,她的感觉是有点哭笑不得。 这让我不得不去说说“时装发布”这茬事。按照之前所说的“流行及娱乐产业”的特性,中国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装发布,是不具备“流行”价值的,看看坐在发布现场前排的观众就可以知道了:很少的买家,很少的时装评论员,很少的明星,却很多很多的领导。那中国时装发布的出路在那里呢?我不得不承认:在张肇达的发布里。从大漠、紫禁城、江南、西双版纳、西藏到最后的“黄河”主题发布,人家完整展现出了“以艺术表达娱乐”的境界,绝对的高度,不愧为“中国服装界的娱乐大师”,相比之下,李泳,吴宗宪等纷纷黯然失色。我建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可设立一个可以和中国服装协会“年度品牌大奖”相媲美的奖项,那就是“中国服装年度娱乐大奖”,这样可以弥补下“中国十佳设计师”评选的局限了,毕竟,你没有流行价值,也总得有娱乐啊。坚持下去,十年后,北京必将成为“第六大时尚之都”,而不是一个口号,因为北京除了有赵本山的忽悠系列娱乐小品外,还有一个服装产业的娱乐大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 19:34: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