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培训视野] [转帖]管理人员自学心理学时需要避免的7大误区

[复制链接] 0
回复
9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22 14:3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理人员自学心理学时需要避免的7大误区    
 

1、盲目沉迷于 测试题

(引申话题:只重视技术与方法,忽略原则与本原。忽视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上的不足。)

在网上看到的心理测试题,大约有90%以上 是打着“心理学测试题”的旗号,实则只是一些小游戏,并非真正的心理测试题,其答案也就可以猜测出来—— 只是博大家一笑,又或,说一些 “不关痛痒、无关紧要、你有我也有”的话来,因为“你有我也有”,所以,每一个阅读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测试还是比较准的—— 其实,这些测试结论,大多是将人类性格中的“优秀品质” 分为n部分,对应n个答案,而一个人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往往是对于“闪光点”比较在意,对于自己尚不具备的,就无意识中会忽略一些,因此,即使通篇结论中有一、两个单词与你不相匹配,你也不会太在意的。相反,讲到的优点,你只要具备,就会印象深刻。

这其实是利用了 “人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倾向于正面较多、负面评价较少的内在心理”,以佐证自己的测试。

其实,区分 标准心理测试题 、游戏心理测试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第一,标准且严肃的,大多需要付费测试;第二,标准测试题的题量相当大,数量上远远超过游戏测试题。

游戏测试题往往就是类似“你进来房间内,想像到了什么动物,给你5个选项”之类,需要回答10个以下的问题,——这怎么可能哟!?你怎么可能通过5--8个问题来了解一个人?心理学专业人员,难道是算命的?就几个问题就算出你是张三,他是李四?没可能的。

2、道听途说,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引申话题:井底之蛙现象。忽略以下: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与一些朋友聚会时,提及心理学 测试题、话题,有时,我则微微笑,不予纠正。

为什么不去纠正他?因为第一,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其包容的信息量绝对不少于计算机科学。第二,一个人,一个成年人,一旦形成了他固有的思维模式,其他人就很难用语言说服他,要他改变思维模式,除非他自己有一天顿悟了,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有问题,他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不想引起 没必要的大辩论:辩论的结果我已预见到了,结果是——辩论中断后,我相信我的心理学,他相信他的“心理学”。

要去学习心理学,一定要有顿悟,也一定要有一定的信仰。国人大多缺乏信仰,甚至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如此。同没有信仰的人讨论心理学,也是蛮累的一件事。

再者,没有信仰的人,大多会非常依赖外界的物质;而有信仰的人,只需自己内在的精神,就可以独立了。

所以,管理人员自学心理学,不要只是想着 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只是想着如何“整治”部属,那不叫做“心理学”,那叫做 “歪门邪道”。有如练习气功功法(如太极拳),必然要修德一样,自学心理学,也要有一身正气,否则,走火入魔,成为一个邪人,终究无法得到高深的心理学 感悟——因为你自己就存在心理问题了,如何去理解 心理正常的人?如果去帮助他人?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为了“为自己谋私利”。

过于自私的人,是不太适合学习心理学的。学了,也不太可能会有 大成就。

3、希望找到“速成法”“捷径”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一天两天达到今天这一高度的。

心理学,虽然是研究我们人类心理、人类社会、人与人互动的一门学科,但是,这一领域中的成果,依然多得不可胜数,就拿一个生产销售型企业来说,心理学相关的就有:管理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营销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员工关怀(雇员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民族心理学、地域心理学等等。

而一个成年人,要想打算掌握一门学科,达到一般的水准,必须要达到 融会贯通的水准,才算是一个真正自学过心理学,并达到一定水准的心理学学者。否则,三脚猫的功夫,自称学过心理学,会令人笑掉大牙。

哪些人 算是心理学专家?我觉得,畅销小说作者,是心理学工作者之一,他们写出来的文字,能够抓住一部分人的心理,能让人觉得故事曲折、有吸引力。应该说,十七八岁的韩寒,也算是其中一位。不过,他也有他的缺陷。

还有,如 易中天 之类,讲课则令学生深受吸引;做电视节目,则让观众深受吸引;出书,则让读者深受吸引。为何?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没有贴上“心理学者”的一类心理学专家。

有没有捷径?有。不过,需要在捷径上 积累数十年的功力。很多事,是不能够急于求成的,急也急不来。

有些人,本科读的是经济学之类的专业,报考硕士时,学了心理学,就拿着心理学硕士的名头来吓 大家。——其实,他/她的那点心理学知识,恐怕还不如 易中天老师。

4、放弃独立思考,盲目崇拜专家

(引申话题:中国人有一种“为尊者讳”的倾向。一旦某人被认可,立马被神化。时间一久,被神化者往往也会误将自己神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开始把自己当“神仙”、“算命专家”看待了。)

其实,地球上有60亿人,就会有60亿个完全不同的人;如果要归成大类,至少也应该有几百个类别——但是,这么多类别,仍然无法让我们进行处理、归纳总结、让我们自如地思考,因此,我们就要简化 归类方法。忽略更多的个性,寻求更多的个性。但是,我们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很多人却忽视了我前面所讲述的“背景知识”。

我自学心理学,是源于 小说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

我也发现: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这些人,已是我们的祖先辈的人,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 仍然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是,他们过于狭窄的定义、推测、假说,已经大大限制了 后来的心理学家的思维范围。而且,通过研究病态心理学,妄图来获取 常态心理学(正常心理学、大众心理学),实则是一项错误的研究方法。

既然方法论上存在严重问题,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专家所撰写的名著,都存在着“局限性”—— 一是历史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另一原因则是方法上的局限。

我能意识到这些,不过是大一大二的时候,17--18岁。由此可见,读书而不成为书呆子,是有可能的。管理人员学习心理学,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要独立思考——任何心理学专著,都是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的。因为心理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仍然存在着太多的 盲区、盲点。需要“自学者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5、浅尝即止

自学心理学,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虽然有趣,但也有不少时候会显得有些枯燥。只有静下心来,以一种坚定的毅力来坚持,才会有收获。

外人觉得枯燥的东西,我仍然能读得下去,并会独立思考、想明白作者在讲什么的缘故是:好奇心、对人类心理的好奇。这一好奇,已远远超出了 事物枯燥的程度。所以,很多人看到我的现在,却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是我,而不是他自己能够学到如此多的知识。—— 知识越多,其实其相通之处就会越多。学习的效率就会高过普通大众。

还有些人兴趣广泛,注意力易转移,常常被更有趣的事物吸引,这样,就很少有时间来阅读、自学、思考、独处了。因此,学而无成,也就很自然的了。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要讲悟性的。有些人,对于语言有天份,她学习英语可以比其他人少不少时间;另一些人则是对计算机有天份(如我,只需1/3的时间就可以记住计算机相关英文单词)。学习心理学,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浅尝即止,心理学知识终将是停滞在某一阶段。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学习就是会出现平台期的,达到某一高度之后,就很难再次提升。——这仍然需要顿悟、修行。 学习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自创心理学,都需要深入下去。而深入的基础就是广泛涉猎——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是最最简单的原理。

管理人员,常常讲自己忙,没有时间。其实,真正有效率的管理人员,都是一阵一阵地忙,没可能天天忙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在工作之余片断时间,都会去读一段文字,思考一下。而回家之后,则是培养子女的独立性,让女儿自己主动去做作业,从而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

不断地克服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看TV、打PC GAME之类。

6、盲目追求心理学学历

管理人员自学心理学,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为了炫耀——  一个人有再多的证书,也无法直接从学校出来后,就可以胜任总经理的职位。

而总经理群体 肯定是在 打工一族中收入最高的。

所以,心理学硕士也好,博士也好,这些证书,只代表外在的物质,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准,不能代表他所具备的心理学知识的程度。所以,对于自学者来说,一个好消息是:自学并运用得好,远比浪费时间去考试、考证书来得更轻松、更实用。虽然没有学历证明我的心理学知识足够丰富,但是,我来世界经理人网站论坛上发帖,我可以发现,没有几个人在心理学知识上胜过我。

管理人员的时间宝贵,应该采取更有效率的方式自学心理学。当然,如果你说,你最喜欢有人跟你讲心理学,却不喜欢去硬啃书本,那么,你去考一考,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心理学入门学习方法。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高校中的心理学老师的水平,也不一定足够高,他们只是能告诉 你,心理学试验是如何做的,某一理论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实际案例,他们仍然是知道病态的,多过知道常态的心理学。——因为中国有太长时间 禁止研究心理学。——文革期间以及之前,毛*主*席反对心理学,说是 唯心主义而遭到禁止。

7、星座、血型、属相、塔罗 是心理学范畴

有些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误将这些当作心理学知识来研究。其实,神秘主义由来已久,自从远古时代就会有。

作为个体,我相信 世界上存在一些我个人所无法理解的现象、规律。

我也可以接受 某些宗教中所宣称的一些神秘体验。但是,我觉得,心理学与星座、血型、属相、塔罗没有任何关联。我不是反对迷信,而是,我认为,这些知识恰恰证实了 心理学的另一条规律: 一个人给自己贴什么样的标签,这个人就有可能会沿着自己的标签而发展。

年轻女性管理人员,如果要玩这些,一定要记住,这些只是游戏,不是心理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