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专后,彭小峰并没有把所有时间放在平时的课程上。“能应付得过去就行。”但是他利用课余时间把高中和大学物理全部自学了一遍。除此以外,他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与一些外教经常交流,我自己还在学校里开设了一个外语口语培训班,召集外教和英文较好的老师来任课。每个学生收了40块钱的样子,应该说,我的第一笔收入就是从这个班中挣来的几百元钱。” 毕业之后,彭小峰被分配到了江西吉安地区外贸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做劳保手套贸易的公司,当时的主要业务就是把猪皮等制成的皮革劳保手套销往欧洲等地。 尽管在外贸学校和外贸公司时,彭小峰一直很内向,但是做起生意来他仍然愿意与外界进行沟通。“我并不是那种喜欢喝酒聊天的人,但我努力工作,平时跟他们打打电话,发发电子邮件什么,老外也喜欢我这样的。” 1995年,已经被公司提拔为外贸科长的彭小峰打算自己出去闯一闯。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出国留学。他希望自己能够攒一笔足够的钱去美国读物理。 如果要自己独立门户,就要离开江西。外贸订单需要有一个后台工厂支撑,他想,这个工厂就要设立在离机场和港口较近的地区。他最初的考虑是上海。但那个时期,在上海租一间房对他而言太贵。“上海需要上千块钱,而苏州只要700到800元人民币,所以我决定在苏州落脚。” 为了便于结汇,彭小峰首先在香港注册了一家企业,而后由香港公司转投到江苏公司。他从国外接订单,而后委托内地工厂定制生产并赚取差价。“第一个100万元拿到手的时候,我确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毕竟自己是一个百万富翁了。” 之后,彭小峰在当地成立了手套厂、制鞋厂以及口罩生产基地等劳保工厂。 2003年SARS期间,彭小峰工厂的口罩销量异常火爆,但他发现,还是有很多医生会感染并身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当时就突然想到,其实是病毒进入了眼睛里,我又立刻成立了眼镜厂,这种防护眼镜有很多种,比如防雾、防穿刺等。” 做了几年以后,苏州工业基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3亿元到5亿元以及10亿元。彭小峰开始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财务,并于2000年考取了北大EMBA。 “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 有一件事情是彭小峰至今也难以忘怀的,正是这件事触发了他对太阳能产业的激情。 2003年,彭小峰去欧洲客户家做客。闲聊时,这位欧洲朋友告诉他,家里马上要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且德国在推行太阳能的新条例,彭小峰突然很有兴趣。 彭小峰开始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都作了一番调查。“我认为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 最初,彭小峰想自己建立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线,但他没有这样做。 由于长期从事外贸工作,擅长与客户打交道,但是彭小峰发现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硅片业务几乎没有什么投资者,而且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制造半导体的单晶硅片生产,为太阳能提供多晶硅片的都在美国和日本,这个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国内也有做几兆瓦的企业,不过我算了一下,如果要把成本降下来,我必须要做到50到70兆瓦。” 50兆瓦的生产线,投资就要5亿元。彭小峰只有3个亿的资金,怎么解决剩下的2个亿呢? 由于彭小峰在江西新余有一个上游供应商,双龙集团为其劳保用品供应PU产品,彭小峰在对方劝说下就到了新余设立工厂。当自己偶然跟当地几位政府官员谈起太阳能业务的构想时,当地政府动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