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历史不升级为文化,耻辱就容易被遗忘

[复制链接] 0
回复
9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14 09:4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13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有多少人记得这是一个什么日子?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日子曾经赋予我们的民族怎样深重的耻辱?这一天,仅仅只在南京响起的凄厉的警报声,孤单而细微。即使在灾难的发生地,我们也不能确定在如织人群的嘻嘻哈哈里,游丝般的鸣笛还能勾起多少人的真诚哀思。
  
  是的,南京大屠杀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远得只用历史书上的一个自然段就足以概括。可是,我们掰掰手指头却发现,事实上,南京大屠杀距离今天仅仅只有70年。70年,当年的幸存者犹在日本的法庭里苦苦追寻正义,当年的刽子手正在教科书上抹去历史的残忍;70年,苦难仍在继续,历史已被篡改——可是,作为后代与作为同胞的我们,却已经开始遗忘。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连南京大屠杀中曾无私救助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也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可是,对很多国人而言,除了残留盲目而冲动的“反日激情”以外,关于那场战争中的历史记忆实际知道的已经少之又少。没有真实的历史记忆当然就不会有意义重大的总结与反思,而只有无益于我们继续前行的简单愤怒。
  
  为什么我们对民族的耻辱那么容易遗忘?是我们比别人更缺少耻感文化吗?或许不尽然。即使是,那么耻感文化未必就是一种天生的东西吗?在我看来,关键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我们怎样来纪念国耻——很大程度上,记忆的方式决定遗忘的速度。直白地说,在我们这里,国耻充其量只是程式化的并且日益清冷的“新闻”,而远远未能成为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记忆”。有人形容得很好:惨烈的南京大屠杀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曾经看过一篇名为《中国为什么拍不出自己的“辛德勒的名单”》的文章,文章质疑:中华民族在二战中的遭遇提供了丰满的题材,中国人至今的民族情绪也为这个构想奠定了灵魂基调,但我们并没有一部影片能将那段历史重演得使世界震撼,没有使别的民族为我们而掉过一滴眼泪。在我看来,不应该用简单的吃醋行为来定义此类质疑,而是应该引起我们对“苦难历史为何不能升级为经典文化”的深重反思。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试想,如果没有那本《三国演义》,我们还会不会像今天这样津津乐道于三国故事?
  
  历史不升级为文化,耻辱就容易被遗忘。影响深远的史诗性作品、不间断的纪念活动以及内涵丰富的纪念场馆等等,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个:建立强大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堤防,将国耻嵌入民族的文化记忆,让南京大屠杀不再只是由一组数字构成的历史填空题,而是升级成为民众能够真切感知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的文化记忆!

    来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