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道路在雾中

[复制链接] 1
回复
79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14 09: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则老掉牙的笑话(也有很多种版本),但张西振慢慢咀嚼,竟也品出一些新意:

一艘军舰航行在大雾弥漫的海面上,水手发现前方有灯光迎来,立即向舰长报告:
“报告舰长,不远的地方有艘船正驶向我们,若再不改航向,就要撞上了!”
舰长命令,给对方发信号:“把你的航向向东改变10度”。
一会接到对方的信号:“把你的航向向西改变10度”。
舰长不快,命令再次给对方发信号:“我是一名海军上将!改变你的航向。”
很快又收到对方的信号:“我是一名水手!改变你的航向。”
舰长彻底被激怒了,命令再发信号:“我是战舰!改变你的航向!”
对方回信号说:“我是灯塔!”
于是,军舰改变了航向。

其实我们都是航行在大雾弥漫的大海上,只能勉强看清楚眼前有限距离的事物,我们掌握的信息对我们的理性决策来说永远是不够的,无论用多少精力搜集信息,随后总会还有“补充”信息。这些“补充”信息不一定是对先前获得信息的否定,但却会让你不得不改变先前的决策。

譬如,给你一个数列:1,2,3,4,5……请你判断第10个数字是什么,你可能很容易就作出判断(或者说猜测),第10个数字就是“10”。然而,再给你一点“补充”信息,已知数列变成了1,2,3,4,5;1,2,3,4……这是时候你就又会判定第10位数字是“5”。

人类作为被逐出伊甸园的生物,是不可能具有“上帝之眼”的。人们只能根据当前可以获得的信息作出判断,做当前条件下认为“最好”的事情,而一但获得“补充”信息,就需要重新判断,重新调整策略,继续作“当时”最好的事情。这是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所揭示原理。

因此,张西振一直十分怀疑对一件事情进行详尽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的方法是不是现实的。

网友提供了周国平散文中的一段话,正好相互印证:

……昆德拉对于马雅可夫斯基毫无好感,指出后者的革命抒情是专制恐怖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当审判的精神在今天全盘抹杀这位革命诗人时,昆德拉却怀念起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情诗和他的奇特的比喻了。"道路在雾中"--这是昆德拉用来反对审判精神的伟大命题。每个人都在雾中行走,看不清自己将走向何方。在后人看来,前人走过的路似乎是清楚的,其实前人当时也是在雾中行走。"马雅可夫斯基的盲目属于人的永恒境遇。看不见马雅可夫斯基道路上的雾,就是忘记了什么是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什么。"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0:02:09 | 只看该作者

具体化窘境

前面我们从战舰与灯塔的笑话中悟出了“道路在雾中”的理性决策困局:我们掌握的信息对我们的理性决策来说永远是不够的,总会有“补充”信息让我们不得不改变先前的决策。

这些讨厌的“补充”信息不仅仅是我们搜集信息的工作做得不够的结果(当然决策的时间限制也注定了信息搜集工作是不可能做“够”的),还有一种因素就是一个主意(决策)从抽象的、一般的层面看来是合理的,但具体落实的时候就会发现存在极大的不合理。[美]尼古拉斯·雷舍尔在《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中称其为“具体化窘境”。

同样可以用一个寓言式的管理故事来解说这个“具体化窘境”。

话说牛年马月鼠日,虎大王宣布动物王国对动物小头领实行末位淘汰制。其规则是:由全体动物给众动物小头领逐一投票打分,按得分高低,排列为倒数前三名的小头领为被淘汰对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动物小头领们全都紧张起来了,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事情明摆着:被淘汰的那就是最差的、最窝囊的,不仅仅会失去了位子,而且还失掉了面子和自尊,那简直是奇耻大辱,动物们会议论它一辈子,而它这一辈子也休想抬起头来,这比死更难受。于是谁也不想接受被淘汰的现实。

在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的同时,动物小头领们又悟到了一个道理:是否被淘汰,关键在于投票打分,得分多者自然会安然无事,得分少者,自然被淘汰。于是,动物王国中兴起了明里或暗里的拉票之风。狐狸把它多年偷来的鸡,一下子宰了上百只,摆了个百鸡宴,它把所有认识的动物全请来了,在宴会上,狐狸双膝跪在地上,请求大家关照,投票时多给几分。老鼠趁夜逐家登门拜访,送上自己从地下挖出的宝石,只要求动物们在投票时高抬贵手。孔雀则举行了演唱会,请很多动物免费观看,它动情地跳起了孔雀开屏舞,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在谢幕时,孔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请大家多关照,自己终生难忘。

末位淘汰的结果公布了。被淘汰的动物小头领有猎豹、黄牛、猫头鹰等。有传闻说,猎豹跑得那样快,好处全叫它占去了,不被淘汰那才怪呢;黄牛只知道干活,不知道表现自己,等着别人投票,哪有那等好事;猫头鹰只知道晚上加班干活,可干了那么多的活,谁看得见呢?(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虎大王”决定实行“末尾淘汰制”,显然遵循了“一个团体如果没有激励机制,这个团体很可能是低效、没有活力的团体”这样的基本原理,并且也考察了国外文官制度中相应的模式,希望借此对工作成绩不佳的人一个警告,促使每个人认真工作。“虎大王”可能还会想,“末位淘汰制”以及相应的民主测评考核方法也都是公认的好办法。

可是一旦具体实行起来,还是走了样变了味,得到了完全违背初衷的结果。因为具体化过程中,“如何有个公正的名次排序”这个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一般来说”正确的决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补充”信息让其变得“不正确”。当然单就“末位淘汰制”来说,防止猎豹、黄牛、猫头鹰被淘汰的支持模式已经成熟,但更多的“一般来说”正确的决策呢?

尼古拉斯·雷舍尔在讲述“具体化窘境”的时候也用了一个寓言(原书不在手头,只好由张西振根据大意改编一下,反正尼古拉斯·雷舍尔这老头也看不到,就算看到他也不懂中文):

寓言说有一个公主要出嫁,王公大臣前来议事,一致决定要嫁就嫁给邻国某位王子。这个决议“一般来说”是正确的,既促进了睦邻友好关系,又保障了公主的幸福。

但是前往邻国物色合适公主嫁的王子的大臣回来报告(一种补充信息),周围几个邻国他都跑遍了,共找到三个王子。但是,其中一个是傻子,一个是残废,一个得了一种没人能治的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了。

现在再来看“嫁给邻国王子”的“一般来说”正确的决策就不可以具体实施了。对于这个“具体化窘境”。张西振还想再听听各位网友高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5 10:04:44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