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
躺在床上,不由自主地回忆,想象,二十年前的我,我的经历,生活,家庭,父母。。。
不由自主地设想我的现在,工作,生活,朋友,,,,
突然觉得很恐惧,人的一生就这样吗?
天天拜访客户,天天要提心吊胆的接听来自不同地方的突如其来的电话,上面的压力一天三次不间断的传来,,,
想起了父亲,前些天一个和父亲同年的叔辈晚期癌症,驾鹤西游了,听到母亲说起父亲的感叹,心里一紧,赶紧打个电话给父亲,生怕他有什么想法。。。。
是啊,一个和他同辈长大的兄弟,说走就走了,眼看着活生生的生命,前些日子还在,一下子突然从眼前消失,巨大的心理落差很难让人接受。。。。
生命很残酷,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看开就好,何必太在意。。。。
最近常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本书,想起那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看《四十而惑〉这篇文章,看到下面这句话:
所有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基于一个,那就是人到中年的四十而惑。然后,把惑想明白后,续而步入四十不惑。
其实何止四十而惑?嗬嗬,在现代快节奏造就下高压力生活中的我们,不惑在生命的徜徉中,还尚徘徊在社会边缘,正在试图通过自己的解读来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困难,才刚开始。 有人问柳传志,40岁与60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柳传志的回答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再大的事情,也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了。
柳老这话在外人很潇洒,潇洒的背后却是那经历风沙雪浪,大起大落后看尽人世浮华的淡定与豁达。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如果将年龄往前推演22年或往后推演20年,站在更长的时间段看40的惑与不惑,又是另一重意味。心理学上著名的18岁/40岁/60岁定律认为,18岁的时候,开始打扮自己并注意起言行,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40岁的时候,更在乎自己的内心,总算想明白不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太重;到了60岁才明白,其实,除了你自己,别人压根儿就没有注意你,即便有人注意,也是因为与他们自己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