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转帖]面对信用卡大战 中资银行突然觉醒

[复制链接] 16
回复
20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5 08: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花旗银行在为首张人民币联名卡的推出而像蜜蜂一样忙碌之时,中资银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虽然外资银行在2006年前尚不能经营人民币个人业务,但花旗银行很可能借发行联名信用卡,实现在国内的曲线发展。这让中资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都不寒而栗。

  毕竟,作为坐稳全球信用卡第一把交椅的花旗集团,2003年7月中旬又宣布:以30亿美元收购美国的零售连锁店Sears, Roebuck andCo.的信用卡部门。Sears总的信用卡组合大约为300亿美元,排列为美国的第八大。这使得花旗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营销实力,都有可能在政策闸门打开时,迅速成为国内信用卡市场的主角。

  “加入WTO后三到五年,外资机构将参与银行卡人民币业务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给中资发卡机构造成很大的压力”,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不无感慨地指出,这将促进中资发卡机构抓住有限的时间发展银行卡业务,大大加快银行卡技术、业务和管理创新,提高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水平。

  万建华的感慨并非无的放矢。花旗、汇丰、香港东亚等海外机构已是未雨绸缪,在国内发行信用卡只争朝夕。一场中外混战的信用卡大战即行开幕。

  在外资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前,中资银行急于填补信用卡市场的空白。最快捷的方式无外乎与外资联姻。浦发将信用卡中心管理权拱手让予花旗,正是“与巨人同行”的以小博大的策略。

  但更多的中资银行注重的是更长远的利益。信用卡业务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年费收入、用卡消费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其中信用卡透支年息高达18.25%。相比之下,银行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则不过区区5.31%。以前由于种种因素信用卡市场长不大,但现在国人消费力的提高,令这一市场有早熟的可能。这让长期陷入存贷差经营业务的中资银行大梦初醒。

  “信用卡必将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广发行正是看准这一趋势进军个人信贷业务的。” 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诗枫说。

  1995年3月,广发行推出了第一张信用卡,并以信用卡作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引领产品,将个人信贷业务定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3年8月,广东发展银行诞生了第100万名信用卡用户,成为中国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信用卡市场正在步向成熟期,向国际化发展。

  作为一家发行信用卡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发行在短短8年间发卡达到100万张,无疑标志着内地银行发卡规模上的成熟。根据信用卡发行的经验,发卡量100万说明经营机构已经具有独立发展信用卡业务规模的能力,也就是说能逐渐产生经济效益,最后达到全面盈利。

  尽管广发行领先上步,但优势能保持多久,却让人关注。用广发行上海分行行长夏小华的话来说,“广发信用卡就是广发银行的名片,但即便是如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信用卡市场,也使广发银行清醒地看到一场信用卡大战就在眼前。”

  但跟进者速度之快,让人惊讶。2002年底,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招行、建行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种信用卡。

  在2002年12月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上海首发式上,上演了川剧变脸。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打开一个电子密码箱,揭开一张真正的“信用”卡面纱:“不但可以免担保人,而且可以透支5万元,先借后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54:29 | 只看该作者
 马蔚华笑言天下局势:“信用卡将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这张卡也许会成为信用卡大战的‘引信’” 并坦言时不我待:“如果现在不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先机的话,那么未来将会在信用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虽然在过去10多年里中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推广上反应迟钝,错失了营销良机。但自2002年开始掀起的信用卡“大跃进”式的营销策略,却让人感觉到中国信用卡的春天似乎已来临。

  2003年,被业界称为是“信用卡元年”。中资银行为推出信用卡新产品不遗余力,以至于有人戏称“今年银行就像卖白菜一样发信用卡”。据估计,中国信用卡这块“大蛋糕”,在今后的十几年内,每年将以80%到100%的速度增长。而2003年的增长,可能是井喷式的增长。

  中国银行按照“大零售”的战略指导思想不断进行工作创新与产品创新,大力进行市场拓展,实现人民币信用卡发卡量、国际信用卡发卡量和有效商户数量居业内领先的目标,外卡收单继续雄居榜首的强劲发展势头。中行还在香港建立了海外银行卡中心,初步形成了中国银行全球信用卡网络体系。

  2002年12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有银行中首家走出京城迁址上海的信用卡中心。该中心是建行借鉴国际信用卡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按照集中经营、集中运作和集中管理模式,遵循集中式、专业化业务处理要求组建的。酝酿多时的龙卡国际贷记卡也同时首发。

  2003年初,中国工商银行推出港币、人民币信用卡,即一张卡拥有人民币和港币两个账户,在内地使用时可在该行及中国银联网络商户签账以人民币结账,不必多付兑换差价和手续费,从而可以避免兑换风险和携带大量现金往内地,而在香港及海外使用时则以港币结账。

  “境外美元消费,境内人民币还款”,随着外管局放松政策的出台,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了一卡双币且能在全球通用的真正信用卡。而且,持卡人境外消费额度最高可达到5万元人民币,约合6000美元,这实际上已突破了出境人员携带2000美元的政策上限。

中信银行自2002年12月成立信用卡中心后,就紧锣密鼓地从台湾、香港引入管理人才,筹备信用卡之战。中信并在2003年底月大规模推广信用卡业务。

  9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六地同时举行发卡仪式,推出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产品——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贷记卡),并宣布农行信用卡中心在北京成立。同时,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还推出“金穗世贸”联名贷记卡,至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拥有了自己的贷记卡。

  上海银行也在111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开先河地发行了信用卡。对此,上海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不发行信用卡,就意味着被迫退出高利润市场的竞争。

板凳
发表于 2007-12-5 10:14:2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哪一年的文章,老了点吧

不过这几年信用卡的确是发得铺天盖地,一个车站周围,就可以三四个银行摆摊办卡

不知道发卡量上去了,服务是否有提高,只觉得客服电话更难打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0:56:35 | 只看该作者

是感觉到发卡跟卖白菜没有太大的差别了!但最主要的是要把服务提上去。前一段时间我办了一张中国银行的VISA卡只能通过柜台或者在中行另开一个户。我可不愿意多办一张借记卡,所以给我给CANCEL了。

5
发表于 2007-12-5 13:37:40 | 只看该作者

刚办了一张招行的和卡,到现在还没机会用上呢呵呵

6
发表于 2007-12-5 15:30:41 | 只看该作者

只觉得客服电话更难打了

深有感触啊!

建设银行总是要5分钟以上才能够有服务人员的声音,常常是让客服花钱听钢琴曲音乐!

7
发表于 2007-12-5 15:46: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章也太老了
8
发表于 2007-12-6 08:36:3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好事情,要不是狼来了,国内银行会把储户真正当作客户对待吗?工行上市了,但是他的服务没有任何改善,难怪估价总是难以上去?
9
发表于 2007-12-6 09:17:5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现在不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先机的话,那么未来将会在信用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正是鉴于这种紧迫感,市场对信用卡的服务以及质量都在下降,提高了销量降低了质量

10
发表于 2007-12-6 09:19:06 | 只看该作者
信用卡确实能给银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