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sophieyym的任务,要我做12月份快乐的故事,我的大脑便似进入了高空旋转机内,上下五千年的思索过来,估计穷进了人类的光明和黑暗,方才感叹一声,这快乐两字怎么像是《二十四史》搁在面前—不知从哪里说起。我便想,论文才我自不如几位家园版主才女;论语言谈吐幽默,我不如小诸葛几位家园笑口大师;论文字排版,给人阅读快感,我更不如家园编辑MM们,那我能给家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呢?现在这个社会流行曝光、露点,不妨着把自己的第一次露出来给大家,能笑则笑,能有所悟则悟,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从我们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怀着困惑而又好奇的心灵探索与偿试着许多未知的事物,我们在这探索与偿试中获得成长,也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千里足行,知趣良多,又道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不觉间总能收获许多的未知,也收获许多的喜悦。记得小时候的天地不过是半小个村庄,某次很荣幸地与母亲一同去了趟镇上,具体做什么事是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镇上好大好大,也好空好空,后来印证记忆时方知道哪几天发生了家族斗械事件,所以大部分店面都关了门。这是我第一趟出远门,记忆中是牵着母亲的手,蹦蹦跳跳,转回来的路上却被一辆长途客车的喇叭给惊吓的哭了,我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怪物。母亲忙搂住我,顺手捡起一块石子扔在车尾部,嘴里哄道,“我儿乖乖,喇叭坏坏……”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还是上了中学时,跟着伙伴踩着脚踏车,车行近三个小时跨过长江,到了邻进的城市里蹓达,站在桥上看着滚滚的长江,与伙伴争相背诵几首咏江诗,其中有一首还记得,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到现在在脑海里只记得那水的尽处全是一方白线,烟雾缭绕,没能整明白浪花是如何把那些古代风流人物给涮洗的不风流了,至于伙伴提议的我们也下江像风流人物一样地洗个澡,那是连连摇头拒绝的事了。进了城后,脑子就如进了江水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多的人,好多的车,让我俩抖擞着挺起胸脯,心里直道,我们可要向城里人那样,别被人误会成了乡巴佬,结果问路时硬是为了模仿普通话发音而变得音腔奇怪,路人侧目而视,掩口而笑。 刚跨出学校的大门时,一直很羡慕别人张嘴一个“KFC”,闭口一个“麦当劳”,便有心要去偿偿味道,沾点洋荤,无奈让我独自一人掏那不知数目的钱去买醉还真舍不得。恰巧自己工作有点业绩,赚了点工资,被一名女同事“恶宰”去KFC请客。有美女相邀,又是要去向往已久的地方,自然不能拒绝,便偷偷地取了一半的工资跟着女同事乱窜找“KFC”。自家走路一直比较快,所以时常窜到女同事前头,大老远地看到一个大门敞开,内里光亮堂皇的肯德鸡,便三步作两步冲进门去,只听“呯”的一声,我那高额突出的鼻梁与肯德鸡大门亲密接触,热烈亲吻老美家的守门大神,不胜荣幸。好不容易带着受伤的鼻子和含羞的心灵进了里面,买单时却按照以往小餐馆用餐的经验,并不付帐而是径直找了个座位,指点着服务员给端过来,屋内一片愕然,自然又是大大羞赧慌张一番。我似过街老鼠般地端着食物躲在角落一旁,女同事也刚从羞恼中挣脱出来,,我又对着一盘的食物感到恼火,这个什么西式快餐,吃饭不给筷子总要给我们一个刀叉什么的吧?于是,举手喊服务员……爆汗~ 而至于第一次学织毛衣,第一次学车,第一次偷桃树,第一次…….那诸多的第一次也真的难以用笔端描绘清楚,映象还算深的则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辩论比赛,笑话起源于我的方言发音,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只好摘录一段笑话供大家一笑,(注:我们安徽枞阳人喜欢把“可以,行”说成“有照”):一天,有一位枞阳无证司机开车到浙江违章被交警拦下……,交警:同志,请出示驾照! 司机:我没照。 交警:没照罚款; 司机:罚款有照(可以); 交警:有照!?拿出来看看; 司机:看看还是没照; 交警:没照只能罚款; 司机:我说过罚款有照(可以)嘛! 交警急:你到底有照还是没照?? 司机也急:你要照,我没照;你罚款,我有照(可以),你怎么搞不清呢?…… 交警:你到底是哪里人? 司机:我是中央(枞阳)的; 交警:你违章还敢吓唬人?!…… 这便是我以往的普通话标准,所以辩论赛笑倒了一片,也名落孙山。至今普通话也能被我说成是“朴腾话”。 快过年了,愿每个人都开开心心过大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0:47: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