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关注自然:人啊,当敬畏生命

[复制链接] 6
回复
18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9 22: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自然:人啊,当敬畏生命
 
【引言】
  华莱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德籍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种类、习性及生态平衡。他曾追踪研究过一种叫蚁熊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平均每天要吃1.8万只蚂蚁。但令华莱士大为惊奇的是,蚁熊有一种特殊习性:它吃蚂蚁时绝对不会斩尽杀绝,每挖开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窝,它只把一小部分蚂蚁吃掉,最贪婪时为500只,其他的全部放生,然后它再寻找下一个蚂蚁窝。
  华莱士对此十分感兴趣,研究结果令其惊叹:原来,蚁熊很清楚,要使自己的种群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让蚂蚁家族子子孙孙生存繁衍下去,它的仁慈宽厚实际来自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蚁熊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爱护自然,敬畏动物,也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敬畏我们人类自己。自然生态平衡了,人类的生存才会有保障。反之,如果杀光、吃光、灭光所有的动物,那么最后斩杀的就是人类自己。

         小海龟的郁闷

【点击】
  爱如果过分或失当,就会变成一种伤害,这样便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了。有时,顺其自然也未尝不是一种处事的绝好法则。老子“道法自然”,此之谓也!

【文一】

         死去的小海龟

            张田勘

  雌海龟把蛋产在海滩的沙子下面,经过8 至9周的孵化后,小海龟便回归大海。在回归自己家园的道路上,小海龟会遇到不少天敌,比如,各种专吃小海龟的海鸟。但是小海龟回归大海时会用自己的智慧来 避免危险,物竞天择和生存的智慧教给了小海龟们一些方法,成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因沉积在海龟的血液和骨髓中。这种方法就像人类投石问路一样……
  澳大利亚的贺伦岛是一个珊瑚岛,位于昆士兰州南部,几乎在南回归线上。这个岛是世界有名的绿海龟的产卵地。每年11月初至12月末,人们在岛上都能看到绿海龟的产卵过程。而在次年的1月就会看到无数小海回归大海的盛大而壮烈的生命远行。
  一 次,在海滩上游玩的几个人看见几只小海龟出溜着从沙窝里出来,蹒跚地爬向大海。这时,有几只海鸟发现了沙滩上的美味目标,向小海龟俯冲而来。好心的游人见 情况不妙便轰走了海鸟。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救助小海龟的举动把大批的小海龟送入了死亡的深渊。当几只海鸟被赶走后不久,这几只小海龟也顺利地回归了大海。
  这如同一个信号弹,在同一时间内,成千上万只小海龟在沙滩上共同行动,浩浩荡荡地奔向大海,回归家园。因为它们得到了信号,前面的几只侦察员顺利地返回了故乡而没有受到天敌——海鸟的袭击,由此判断,回归的路是安全的。
  然而,当大批海龟出现在沙滩上时,大量的海鸟也伺机而动。霎时,这片海滩成了屠杀的战场和海鸟享受美味佳肴的盛宴。小海龟一个个被海鸟啄食。那几个游人显然对这场动物之间的屠杀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无法也无力阻止成千上万的海鸟享用成千上万的小海龟。 
  于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想当然帮助小海龟的行动变成了小海龟毁灭的一场灾难。
  今天,人类的另一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样在杀戮海龟。希腊在地中海有一个国家海洋公园,位于希腊西部的扎基沙斯岛(IslandofZakynthos)。 为了满足游人观看海龟的需求并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修建了许多设施。例如,在这个海岛的拉加拉斯海滩后岸为在海湾乘船观赏海龟的旅游者修建了咖啡店和 迪斯科舞厅。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些场所的闪烁霓虹灯光,却成为小海龟致命的诱惑。夜间,一些小海龟出壳后便在闪烁的灯光的引诱下爬向错误的方向,当它们爬 得离海边越来越远或爬向山顶时,便是它们的末日来临之时。小海龟要么死于脱水,要么成为海鸟和狗的美味佳肴。
  因 为,多少年来,在进化的过程中养成了海龟的幼龟回归大海的生存方式,幼龟在晚上从沙滩中的蛋壳里孵化后爬出来,会凭直觉向着光线最亮的地平线爬去,最后都 能回归它们的故乡——大海。一般情况下星光和月光照映下的海涛白色泡沫泛出的光亮就是它们的指路明灯。这也是海龟回归大海的一种智慧,但这时恰恰是人类的 闪烁灯光误导了幼龟,让它们走向死亡之地。
  如果人类不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小海龟们还会这样被人类极其温柔地杀死。
  《北京青年报》2003年11月10日
【品评】
  小 海龟的悲惨结局是令人心痛的,事件的本身也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由良好的初衷、善意的救助而造成的致命伤害。为了避免少出现或不出现这样的悲剧,作为人 类而言,就应多去关注、了解身边的大自然,少犯些自以为是的低级错误,让每一个动物都能遵循自身的生存法则生息繁衍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而不是将它们温柔 地杀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26:30 | 只看该作者
            尴尬鸟的尴尬
【点击】
  傍人类相邻而居并能友好相处,燕子做得最为成功。“呢喃燕子语梁间”,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道风景,然而大多数动物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不,一只自以为是受国家保护的红尾鹰佩尔·梅尔,选在纽约一幢豪华公寓安了家,麻烦就来了……

【针刺文二】

           华尔街的鸟巢风波

                连清川
  一个鸟巢的命运,使得两百多人上街抗议,惊动了纽约市长,成了《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个事件至今还在继续,谁也不能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2003年12月7日,位于纽约上东区著名的时装大道――第五大道527号的公寓楼,两个清洁工人把一个鸟巢捅了下来,这是业主委员会10月19日的会议做出的决定。
  不过这一捅,就捅了马蜂窝。这个鸟巢,是一只名叫佩尔·梅尔的著名红尾鹰和它的第四任“妻子”罗拉的家。红尾鹰是国家保护动物。它从1992 年出现在纽约市,1993年定居在527号,“结”了四次婚,一共生下了23只小鹰。一位动物观察者根据它的经历,拍摄了一集专题片在探索频道播出,并且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奖。在许多纽约人尤其是动物爱好者的眼里,它已经是纽约,同时也是527号无可争议的居民。
  但527 号的有些住户可不这么想。佩尔·梅尔的家高悬在12楼的一个公寓窗口,正对着公寓楼的门,安全是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上东区第五大道,代表的是时尚、高雅。且不说公寓楼一两层的价值已超过1000万美元,就连里面的住户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有华尔街的投资家,有石油大王,还有CNN的新闻名嘴葆拉·赞。
  佩尔·梅尔虽是珍稀动物,可它的行为却不怎么检点,随地拉屎不说,还经常把血淋淋的鸽子、麻雀尸体往公寓门口甩;让居民们最受不了的是,动物观察者们的望远镜肆无忌惮地架设在公寓楼附近,他们的隐私怎么保护?
  动物爱好者们被惹怒了,他们组织群众游行,在公寓楼门口高举标语“527可耻”、“还我佩尔·梅尔”,还号召司机们在经过527号的时候高声鸣号。
事实上,1993 年527号公寓的居民们就已经做过驱赶佩尔·梅尔的努力,他们捅掉鸟巢,但被告知违反了1918年签订的一个国际协定。2003年,联邦渔业局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建筑物上的鸟巢只有在孵卵和育儿时才得到保护。佩尔·梅尔的第11胎3个孩子刚好都“长大成人”飞走了,所以业主委员会就采取了行动。
  动物爱好者和业主委员会的对抗开始了。现在,人已经越聚越多。有人甚至提出针对葆拉·赞的口号,“开除葆拉·赞”、“抵制CNN”。
纽约市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进行艰难的斡旋。最终业主委员会做出让步,说佩尔·梅尔可以在公寓楼的其他地方筑巢,不过佩尔·梅尔的保护者们不依不饶,非得让它回原来的地方。
  此事至今还没有结果,业主委员会的策略也许能起作用,佩尔·梅尔如果能在其他地方筑巢的话,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佩尔·梅尔在老地方重建家园,业主委员会会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捅一次鸟巢吗?

       《年轻人》2005年第3期
【品评】
  客观一点说,佩尔·梅尔一家算是幸运的,毕竟在灾难来临之时还有法律护航,动物爱好者保驾。在现实生活中,“鹰占人巢”式的尴尬比比皆是,只是大多都被简单化处理了。可见,“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做起来就不像说说那么容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9 22:56:10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31:23 | 只看该作者
           善良动物的不幸
【点击】
  人类贵为万物之尊,本应具有博爱万物的情怀,与其他所有生物为善,善待所有生命的存在。然而事实是,人类却在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动物的善良毁灭这些动物。以此观之,人类此种行为智欤?愚欤?

【文三】

          善良的动物 残忍的人

                星竹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惟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
  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他的话让工人们吃惊,他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在了树上了,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
   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动的树虎仍然能在世上活 很多年。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番喂它。伐木工人听了如此的说法被深深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森林的深处。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
  但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因为它的毛皮非常昂贵。于是,有人先将一只树虎用胶粘在树上,其他的树虎便相继跟来,寻觅喂养这只不能动的树虎。善良使它们纷纷落入猎人的圈套,被贪婪者一网打尽。
  一只北极鼠,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后腿,夹子又被缠在了树上,除了等死,北极鼠别无选择。但它没死,直到一年后,它的后腿脱落,一瘸一拐地逃生了。而这一年中,总会有几只母鼠来喂养它。于是,人们又利用北极鼠的善良,将北极鼠捕获。慢慢地,北极鼠同样也被灭绝了。
   南非沙漠里还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沙龙兔之所以能在沙漠里成活而没有干死,完全是因为一种团结的精神。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水,这对于任何生命 都极为珍贵。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绝不回来。每次它们都能把好消息带给大家。它在返回来时,连洞也不进,因为沙漠 中的雨水有时会在一天内蒸发掉。这是沙龙兔一两年中惟一的一次正经补水。于是,为争取时间,平日很少见到的沙龙兔群集的现象出现了。大队大队的沙龙兔,会 在这只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去喝水。
  而那只成年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因劳累而死去。又是人类,利用沙龙兔的这一特点,故意设置假水源,当大批沙龙兔到达地点后,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而渴死。于是,捕猎者便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它们装入口袋。
   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据世界动物组织的调查表明,许多动物,如此善良、如此献身的精神,正是它们繁殖的 需要。这种善良与献身,使它们能代代相传、永远生存下去的基础。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够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
  世上的许多动物,都是在善良的奉献中被人类利用,被人类灭杀的。所以人类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与不杀生的问题,而是灭绝还是保护善良的问题。     
          《北京晚报》2004年8月18日

【品评】
  善良是社会得以维系的基本道德,团结、奉献又是弱小群体得以生存延续的必然选择。但不幸的是,动物善良的“弱点”一旦被人类发现利用之后,动物的灾难也就来临了。“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够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诚哉斯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9 22:33:18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31:41 | 只看该作者
          爱是最灵验的药
【点击】
  在救治伤痛时,药不是万能的,药物治疗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比药更灵验,甚至可以替代药的东西,那就是爱心。倘若世界是一堵墙,那么爱便是世界的回音壁。爱,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愿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发出“关爱”之音,用爱来重塑一切,用爱来改变世界!

【文四】

        什么比药更灵验

           沈岳明 编译
  在新西兰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托蒂医生为了挽救一只小非洲狮而大伤脑筋。因为这只还不满两周岁的小非洲狮是从非洲大草原空运过来的,所以十分珍贵。可谁知它在吃一只鸡时,喉咙被骨头卡住,发炎肿胀,无法进食。本来只需给它打几针就会好。可是,这只小非洲狮好像对抗生素药物产生了抗体似的,就是不见好。
  眼见快一个星期没有进食的小非洲狮已是奄奄一息,托蒂医生急得都快要哭了。
  保护中心几乎请来了新西兰所有的兽医,但他们都跟托蒂医生一样毫无办法。于是,托蒂医生在网上发布了求救信息。好心的网友们,有的向托蒂推荐技术高超的医生,有的建议将狮子送回非洲大草原。最后,一名叫凯琳的12 岁小女孩凯琳建议说,每天用手去摸摸小非洲狮的头,这样也许它会好得快些。凯琳还举例说,她曾经收养过一只小流浪狗,刚开始流浪狗什么也不吃,快要死了,凯琳便用手去摸它的额头,就像小凯琳生病时,妈妈摸她的额头那样,她发现小流浪狗很听话地让她摸,不久,小流浪狗就好了。
  许多医生都觉得小凯琳的建议太荒唐,小孩子的话岂能当真?如果只需用手去摸摸额头就能将小非洲狮医好,那还要医生干什么?可托蒂医生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小非洲狮在托蒂医生温情的抚摸下一天天好起来——因为比吃药打针更有效的治疗是关爱。
  《环球时报》 (2005年6月13日 )
【品评】
  其实,小凯琳提出的疗救方法并没有什么高妙之处,但疗效却是显而易见的,有事实为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此法已被成年人渐渐遗忘了。原因在于,在社会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应对困境时往往过份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而忽略了一些最为根本的东西。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32:02 | 只看该作者
           给生命以尊严
【点击】
  尊重生命的极致是尊重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并承认动物也有自己的独立品格和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人类之所以没有给予动物生命足够的尊重,是因为人类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是地球唯一的主人,对万物生灵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因为没能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动物的生命,于是便有了人类大肆捕杀、恣意饕餮野生动物的行为。

【文五】

           给鸟下跪

              曹又清
  前不久,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爆出一条新闻:一只小鸟突然飞进赛场,不幸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立即中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向它下跪。此情此景,让人深受感动。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电视屏幕上看群臣撅起屁股向皇帝下跪,这等给鸟下跪的事前所未见。
  电视屏幕的记录是真实的。小鸟之死与那位运动员上前察看,继而双膝下跪,这当中几无间隔时间,他的动作是很连贯,很自觉的。这无疑说明,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观念业已在这位运动员的头脑里扎了根。事情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由此想及我们一些同胞,在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上,与其比照,反差很大。譬如许多候鸟珍禽,经常惨遭捕杀,舆论一再呼吁,然收效不大,屡禁不绝。我以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建议动真格,加大执法力度。
  网球场上给鸟下跪的一幕实在太感人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崇尚和保护自然,真诚地做它的孝子贤孙。
  《武汉晨报》2002年3月17日(http://www.cnhan.com)
【品评】
  给鸟下跪这一幕让人动容之处在于:它给予了动物的生命以足够多的尊严,伴着生命逝去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小鸟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不幸的是,它死于非命;万幸的是,它的生命得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尊重。唯有那些真正将“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观念”在头脑中扎根的人,才会有“给鸟下跪”的自觉行为。当这一行为在大众眼中见怪不怪时,整个人类社会爱护自然、敬畏动物生命的品行才算真正养成。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32:27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与动物相处
【点击】
  人与动物当如何相处呢?答案就两个字:和谐。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和动物的和谐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动物相斗则两伤,相和则双赢。在处理和动物的关系问题上,人类应以鲧、禹治水为鉴,堵塞乃蛮夷所不屑,疏导才为上上之策。

【文六】

         与猴相斗的日子

             杨泽文
  在我的老家,乡亲们常把猴子称为山猴。在一些年月里,山猴曾与人们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而各得其所。以至于多年后远居异乡的我,少不了常想起那人猴相处的美好岁月。
  我所生长的那个小山村,除了被溪水缠绕和群山环抱之外,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随着小山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广种薄收的原始耕作方式也得以不断延续。如此一来,每一块新田地的诞生,其代价是一片森林的消失和一群动物的离去。即便是这样的日子,不断退守的猴群也表现出了最大的宽容与忍耐。它们的主食还是山上的野果,绝少深入田地糟蹋庄稼。
  当小山村的田地日渐扩展到山间时,猴群和其他野生动物只好迁移到有森林覆盖的山头上。面对不断退守的艰难处境,森林动物也并非一再地容忍。它们的最大举动就是开始四处糟蹋田地里的庄稼。而与人争食的结果是,小山村开始向远离村庄的田地派驻了守青人。我的一个表叔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当上了守青人的。为了尽好守青的职责,胆大心细的表叔还将自己的窝棚搭在了林与地之间的一个制高点上,还另外立了一个手持弯弓的稻草人。每天夜晚,表叔将那杆乌黑的老火枪填上火药,然后朝天放上两枪,那巨大的响声便久久地回荡在寂静的山野。这一招果然厉害,森林动物不敢在夜间潜入庄稼地了。可过了不久,猴群不再理会这种枪声威胁。很快,表叔发现猴群夜间偷食青包谷之后,便开始了入地秘密巡视。每次夜巡之前,他都要先把黑色火药倒入老火枪的枪管,然后再加入一些干豌豆。在地里一旦察觉有入侵的猴群时,表叔首先会大吼一声,然后就是惊天动地的一枪……受惊吓的猴群自然拼命逃入黑森林,之后一般五六天不敢再来。我曾问表叔为何枪管里只加入豌豆而非铁粒?表叔说千万不能加入铁粒啊,否则会有山猴丧命的。而选用干豌豆作枪子的话,从枪口中射出的豌豆早已被爆燃的火药烧焦了,这样即便打到山猴身上也没关系啊!听到如此解释,我才明白表叔的内心深处是很爱猴群的。然而,猴群却并不这么认为,它们开始伺机回击表叔了。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离开小山村到表叔的山地窝棚与他同住。夜里叔侄俩睡得正香时,被表叔惊吓过多次的几只猴子包围了窝棚,它们抽开了窝棚上的茅草,悄然进去撒完尿之后抱走了衣服。早晨醒来, 我正为找不到衣穿而大惑不解时,表叔却无奈地说,都是那群山猴干的“好事”。接下来,表叔用床单裹紧我的上身,要我赶紧回村另找衣服。发生这样的尴尬事后,我想表叔会因愤恨而往老火枪里加填铁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表叔反而不再放冷枪了,而是在窝棚旁的枫树上悬挂了一口旧铁锅。一旦感觉地里有动静时,便 “当当当”地猛敲一阵。结果半个月后,山猴把拿走的衣服悄然地送了回来……
  猴子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人做的简单体力活计,猴子大都能够做好。记得表叔曾告诫过我:生活在山里,最不能得罪的其实是猴子。而在小山村里,乡亲们普遍认为人是由猴子变化而来的,因而追捕猴子是不道德的。
  然而,生活在小山村的人们即便再善待猴群,也终究改变不了猴群后来所遭受的可怕厄运。有一年夏天,一伙手持步枪和冲锋枪、身背大网与铁笼的捕猴人来到了小山村,他们打着“给城市动物园提供猴子”的旗号,开始在山中大肆围捕山猴。待凶狠的捕猴人撤走之后,群山寂寞了,森林静谧了,山猴绝迹了。不久有消息从外面传来:那些被捕走的猴子其实大部分并没有进城市的动物园,而是被人高价买走后宰杀取脑给人治病。据说,猴脑是治癫痫病的特效药。听到这样的消息时,村民们既悲哀又喟叹,说早知如此,当初宁可拼命也不准那些人捕猴啊!
  值得庆幸的是,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在大西南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家乡的父老乡亲从此告别了世世代代的种田生活。他们只要退出耕地种植好树木就可每年获得国家的粮食补给。更为可喜的是,乡亲们捎来口信说又在森林中见到了山猴的影子。我希望有一天回乡探望时,能再亲眼看看陌生了许多年的山地猴群。
  《中外期刊文萃》2004年第9期

【品评】
  小山村的人们世代和山猴相处,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真理:“生活在山里,最不能得罪的其实是猴子。”这一感悟极朴素地道出了人与动物相依互存的关系。唇亡则齿寒,山猴绝迹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恶化,长此以往,又何谈生存质量呢!表叔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智者,因为他知道怎么和动物相处。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32:40 | 只看该作者
  地球是所有生命的家园,不是专为人类的生存而存在的。在大自然面前,万物是平等的。所有的生命也当获得、拥有与人类同等的生存权,人类没有权利去剥夺其它生命生存的权利。
  保护自然,善待动物,敬畏一切生命,注重生态道德修养,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爱护自然不需要高谈阔论,不需要兴师动众,需要的只是从自身做起,从爱护一草、一木、一鸟的小事做起,需要的只是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