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四大运营商都在忙于转型,事实上,国内外的运营商都在进行从网络提供商到综合业务提供商的转型。有意思的是,国内四大运营商都可以在国外发现自己的影子,例如中国移动和沃达丰、中国联通和SK电讯等都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本刊在通信展来临之际,选取四大运营商的四个国外竞争对手选行剖析,从业务拓展、网络建设、品牌发展等方面找出区别所在。 中国移动vs沃达丰:重业务还是全球化? 沃达丰加速向新兴地区进军,而中国移动则日益加强向业务领域的渗透。 中国移动和沃达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前者是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运营商,后者则是全球涉足国家最多的运营商。在资本市场,沃达丰持有中国移动超过3%的股份,这也使得两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不约而同的是,两家公司都提出了转型战略,但是策略有所不同,沃达丰加速向新兴地区进军,而中国移动则日益加强向业务领域的渗透。 中国移动:渗透不同业务 近年来,随着在整体业绩和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中国移动越来越注意利用自身优势来向不同行业渗透,亲力亲为发展移动数据业务,一方面可以巩固自身在产业链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资本流通和企业抗风险能力。 最近,有报道称中国移动今年5月通过英国私募投资集团Terra Firma出价32亿英镑洽购百代。除百代外,中国移动还有意收购华纳、BMG、Sony Music及环球其中一家唱片公司。 沃达丰和中国移动关键指标比较(截至2007年6月30日) | 沃达丰 | 中国移动 | 用户数 | 2.32亿 | 3.32亿 | 3G用户数 | 1850万 | - | 预付费用户比例 | 75.2% | 79.7% | 非话音收入比例 | 19% | 25% | 年运营收入(上一财年) | 311亿欧元 | 2953.58亿人民币 | EBITDA(上一财年) | 119.6亿欧元 | 1595.74亿人民币 |
虽然中国移动对上述传言未给出任何评论,但此前中国移动已经表示了对进入唱片业的强烈兴趣。早在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就曾先后和多家唱片公司签约,以获得其手机音乐下载的正版授权,并宣布推出无线音乐俱乐部、中移动原创音乐排行榜等,加速进入手机音乐下载和发行市场。中国移动总经理王建宙也表示,公司对进入内容领域十分感兴趣。 此外,中国移动对移动广告也是觊觎已久。日前,中国移动奥运办公室主任周毅透露,中国移动已经获得工商总局的广告资质,将进军移动广告市场。据悉,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将提供包括手机官方网站、奥运快讯、手机视频和手机多媒体博客等多项移动服务。这也是中国移动对无线增值领域的进一步尝试,中国移动将会在其中多项服务中提供广告支持。 随着搜索的炙手可热,中国移动也谋划进军移动搜索。今年初,中国移动宣布与Google进行合作,双方将共同在中国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服务。在合作的最初阶段,Google将为中国移动的WAP门户“移动梦网”提供移动搜索服务,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可以登录“移动梦网”,在梦网主页上的搜索链接或搜索框对梦网站内提供的各种内容进行搜索。 沃达丰:进军新兴市场 随着发达地区市场的日益饱和及竞争激烈,沃达丰等国际运营商开始将目光着眼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地区。目前的海外市场,已经不再像早期只是国内市场的补充,现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增长来源。 当年沃达丰依靠大刀阔斧地并购实现了进军全球电信市场的目标,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沃达丰开始改变策略,在优势市场继续屯兵作战,但是在不占优势的市场,则选择了退出,而将优势兵力集中开发更有前途的新兴市场。 沃达丰卖掉日本公司业务就是这一策略的有力证明。2001年,沃达丰斥资90亿美元接收日本电信旗下J-Phone公司,重组为沃达丰日本公司。但是由于该公司迟迟不能打开竞争局面,一直落后于NTT DoCoMo和KDDI等竞争对手。因此今年3月,沃达丰宣布出售日本公司业务。最终,日本软银集团以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收购成功。 与出售日本业务相对应的是,沃达丰加大了在新兴市场的进军力度。例如2004年10月,沃达丰斥资15亿美元收购印度头号无线运营商Bharti Tele-Ven-tures公司10%的股权,沃达丰CEO Arun Sarin近日表示,为进一步拓展印度市场的各类业务,公司在该国的每年投资额已达20亿美元。2005年,沃达丰还投入约24亿美元资金增持其在南非Vodacom公司的股权到50%,以拓展潜力巨大的非洲通信市场。 为了在新兴地区获得成功,沃达丰将合作的橄榄枝伸向了华为、中兴等企业。例如今年6月1日,两款由中兴通讯生产的GSM手机亮相罗马尼亚手机市场,售价仅为25美元到45美元之间。去年9月底,沃达丰与华为宣布推出第一款沃达丰自己品牌的3G手机,以降低成本,增强用户体验。 新兴地区的拓展正在给沃达丰带来丰厚回报,其2007~2008财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埃及、土耳其市场的增长率高达43%和32%。在埃及市场,沃达丰甚至实现了接近50%的市场份额。 固网移动融合也是沃达丰努力的方向,其在2006年成立了固网业务部,推出了宽带接入和VoIP业务。截至2007年6月底,沃达丰已经分别在10个国家和6个国家推出了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DSL服务,其用户数也超过200万。这表明沃达丰这个一直以移动业务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运营商,开始注意到固网和移动融合的趋势,并立志成为一家全业务运营商。 在业务方面,沃达丰多采取和业务提供商合作的发展策略。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沃达丰和Google、雅虎、MSN、eBay等互联网提供商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移动广告方面,沃达丰和雅虎、德国Gruner & Jahr等公司进行了合作等。 总起来看,中国移动和沃达丰都在加速向综合业务提供商转型,除了进军业务领域之外,中国移动也希望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运营商,收购巴基斯坦电信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沃达丰放眼全球,加强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同时也积极部署HSDPA甚至HSUPA,在移动数据业务方面引领世界潮流。 中国电信vs英国电信:目标一致,方式迥异 中国电信的转型是循序渐进式的,给人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英国电信的转型是革命性的,给人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 英国电信在英国与中国电信在中国的地位非常相似,都是两个国家最老牌的固网运营商,此外两者目前的转型方向也一致,那就是从电信服务提供向ICT服务提供转型。然而,两者的真实处境却迥然不同。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移动替代之势加剧,英国电信和中国电信作为固网运营商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增速放缓,用户ARPU值下滑,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减弱。在中国,电信行业还存在垄断,斗争也只是发生在兄弟之间,或者是“父子”之间,中国电信并不是很受伤。所以,中国电信的转型是循序渐进式的,给人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而英国电信不同,它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伤势严重以至伤到元气,导致自己不得不“砸锅卖铁”以偿还债务。所以,英国电信的转型是革命性的,给人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 2007年又将步入尾声,那么回首这多半年的时间,这两家老牌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忙些什么呢? 中国电信:品牌经营,服务先行 年初,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在公司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曾表示,2007年中国电信要大力实施品牌经营,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切实增强执行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向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发展,努力提升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同时还提出“两个123”的发展举措。即在业务拓展方面,一是稳定成熟型业务,推进小灵通与固话的融合经营,提高存量保有效果;二是加大农村、国际两大市场的拓展力度,积极实施“千乡万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发展海外市场业务;三是加快宽带接入及应用业务、ICT和号码百事通三大转型业务的发展。在企业经营及内部支撑方面,一是要做好实业改革,以上市为契机,努力完成实业第二批重组上市和收购工作;二是全面实施品牌经营,做实“商务领航”、“我的e家”两大客户品牌,通过梳理和整合,逐步建立三到四个客户品牌,形成覆盖各类客户的品牌体系;三是建设机制体制、人才和IT三大支撑体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体系,建立全国性业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全网协同,形成规模效应。 2006年度财报项目 | 中国电信 | 同比增长 | 英国电信 | 同比增长 | 总营业额 | 1750亿人民币 | 3.4% | 202亿英镑 | 4% | EBITDA | 271亿人民币 | 4.9% | 56亿英镑 | 2% |
回顾今年以来中国电信的工作不难看出,“两个123”的发展举措在中国电信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其中给业界印象最深的是其“诚信服务,放心消费优质服务年”系列活动。多年来,中国电信一直希望通过服务理念的加强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来加强“中国电信”这一品牌的影响力,从而为转型和国际化形成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新年初,中国电信以“用户至上,恪守诚信规范经营;用心服务,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诚信服务,放心消费优质服务年”活动,并推出三项服务承诺:年内在全国31个省级电信公司陆续向用户提供市话详单的查询服务;为客户提供预约安装服务,对固定电话、宽带等通信安装类服务,在确定具备安装条件后,中国电信将根据客户的需求约定上门安装服务时间;与社会、用户共同推进和谐消费环境建设,未经用户确认不开通收费类新业务。 今年以来,中国电信从多次把服务工作会议直接开到县级公司,旨在推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手段,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并坚持每月通过第三方、从客户视角,对31个省会城市和200多个地市的客服热线10000号进行拨打测试。 同时,“以诚立信,用心服务;真心,拉近距离,用心,承担责任”,中国电信这一以诚信服务、放心消费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在频频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向社会作出庄重服务承诺。 在信息产业部4月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调查分析报告》中,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满意度由去年78.3分上升到80.2分,上升幅度最大,这是对中国电信多年来品牌经营的一个肯定。中国电信方面表示,将继续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于今年初向社会公布的“三项服务承诺”,加强实施过程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三项承诺在年内全部兑现。 此外,中国电信今年的国际化工作也引人瞩目。 1月31日,中国电信(新加坡)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成立,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继成立香港公司、美国公司、欧洲公司、中亚代表处之后的第五个海外公司或代表处。此举为中国电信实施海外拓展战略,落实“客户延伸、业务延伸、网络延伸”,拓展海外电信市场的又一里程碑。 8月23日,中国电信在昆明开通区域国际局,是中国电信乃至全国范围内继京、沪、穗三个国际出入口局之后开通的第一个区域性国际局。建成后的昆明区域国际局将主要用于疏通云南省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国际业务,辅助其他国际局疏通去往该区域的国际业务。该出入口局的建成对加强与境外尤其是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中国在该区域电信发展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国电信一系列的举措,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电信国际化战略的一个的特点,就是在“服务延伸、业务延伸、网络延伸”这一基本策略下,以本土市场为中心,以周邻国家市场为跳板,进而向全球市场发起冲击。 英国电信:朝着“网络IT”的目标继续前进 为了在新环境下保持竞争力,英国老牌运营商英国电信正在进行一场强势的转型计划。英国电信转型计划有两大核心:一是英国电信斥巨资打造的“21CN”网络,其一直处于该公司转型计划的核心位置;二是由传统电信业务提供商向网络IT服务提供商转变。 “21CN”网络是一个世界首创并汇集了最尖端科技的IP网络,英国电信计划斥资上百亿元,历时5年将之打造完成,被誉为是英国电信不可或缺的投资。“21CN”网络完全运营后每年将为英国电信节约高达17亿美元的成本,最重要的是21世纪网络将改变传统的网络运营方式,它的价值在于将为英国电信的业务带来更棒的用户体验。“21CN”网络已经成为英国电信转型的第一核心,第二核心就是“网络IT”。 就在几年前,“网络IT”这一新辟市场还只能说是英国电信为了应对传统电信业务收入下滑而无奈之下做出的补救之举,它与宽带、移动三足鼎立,构成了英国电信倚重的“新一波”服务。而现在,网络IT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英国电信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连续几个季度的财报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英国电信强调的网络IT服务指的是IT服务和电信服务的重叠领域,主要是面向商业客户。英国电信一直努力使自己与专业的IT服务商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埃森哲和IBM的IT服务商既没有通信网络方面的技能,也没有全球性的网络覆盖,特别是缺乏跨国企业需要的真正的全球支持。相比单纯的IT服务商,英国电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其他公司也能够提供网络IT服务,但是却没有一家像英国电信这般不遗余力地发展网络IT服务,当然,其他公司的成绩也远没有英国电信这般显眼。 今年英国电信决定将大约2万名员工从现有岗位转移到两个新成立的业务部——BT Design和BT Operate。此举是为了帮助英国电信完成从基于硬件设备的运营商到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的软件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英国电信首席执行官韦华恩在谈起此次调整时说:“这次调整比起2002年英国电信由窄带运营商向宽带运营商的转变更为彻底。现在,我们正在向软件服务提供商转型。”他认为,这项调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规划了英国电信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会在成本节约和新业务投放市场的速度方面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正面收益。 而英国电信通过在相关领域的不断投资,使得该公司的第二经营重心逐步转移到了IT业务上。英国电信不断通过并购将一些中小型的IT服务商并入旗下,以获得软件的使用权,增强自身的能力。韦华恩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英国电信近几年总共收购了大大小小近20多家与IT相关的服务商,这是促使该公司在网络IT服务领域能够如此之快颇有建树的一大因素。而进军海外市场则被英国电信看作是进一步拓展网络IT服务领域的重要手段。 从英国电信近期的动作来看,海外并购无疑将是该公司未来谋求增长的一大渠道。今年2月,英国电信宣布收购一家名为INS的美国IT咨询和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此大力加强其在北美的IT及咨询服务。随后数天,英国电信通过在印度的合资公司收购了印度一家托管服务公司。当月下旬,英国电信通过在印度的合资公司获得了在该国开展国内和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牌照。另外,英国电信曾斥资60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一家专为大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系统和设施的IT服务商。该交易是英国电信全球拓展的重要举措,不仅使得英国电信相比于其他对手在海外市场上更具灵活性,同时,由此带来的庞大的跨国企业客户群也使得英国电信的客户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强其进军新的国际市场的能力。 “网络IT”和“21CN”这两家马车正载着英国电信向着光明未来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