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推荐]按需出版图书印量跟着市场走

[复制链接] 0
回复
7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8 20:4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需出版图书印量跟着市场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洪玉华

    大量没有售出的图书堆积在库房,而读者需要的小众化图书却在图书市场遍寻不见,这是传统印刷出版形势下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数字化印刷的按需出版让这种现象彻底改观

  应需而生的按需出版

  所谓按需出版,是指根据市场的确切需求量,组织图书的编辑、印制、发送等图书出版、发行、销售的全流程出版方式。它是通过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印刷系统和网络出版系统,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辑、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图书出版的全新出版方式,英文简称“BOD”,即“Book On Demand”,这种全新方式以电子化库存代替图书的实物库存,既可以从一册起印,也可以较大批量印刷发行,还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了以前的实物存放所带来的麻烦,节约了纸张、时间、经费和空间,降低了成本,特别适合于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图书的出版发行。

     对同一内容的图书,可以用不同形式出版(包括版式、封面、装订甚至内容取舍),充分满足个性化需要。按需出版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最新出版方式。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10余万种,其中又有55%左右的图书出版后很快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新的积压产品,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经费、材料和人力,又占用了大量空间堆放积压产品。每年图书生产领域的积压浪费就占了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另一方面读者需要的部分图书由于版权使用期限的限制而在图书市场遍寻不见,另外一些非常有专业价值而需求量又比较少的文献、学术著作,由于达不到传统书目的印刷数量而难以出版,这些都造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

  例如,作为国家专利文献的法定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累计出版的专利文献已达180万件,相当于8万多种一般图书,现在每年新增专利申请30多万件,相当于1万多种一般图书。但平均每种文献的需求量只有几份到200份。而传统的出版方式,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和存储图书,如果需求不足,会造成很大浪费。

  2004年4月16日,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我国率先启动“按需出版工程”——断版、绝版图书的再制作及短版图书的业务化出版。王选院士曾对启动“按需出版”工程评价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断版图书的开发传播,对学术文化精品图书的快捷按需出版,是图书出版界长期以来的追求,是作者、读者梦寐以求的出版境界。”

  服务读者的绿色出版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向良穗介绍,目前知识产权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按需出版图书大约有200种,这些图书包括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和没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两种。其中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主要包括:学术专著、民国书和断版书。

  按需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社科、经管、法律类的博士论文、专家论著等,这一部分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由于专业性的限制它们不是大众化图书,社会需求量较少,按照传统的出版方式3000册开机起印的印刷标准,可能会让这些学术价值较高的图书由于经济原因难以出版,又或者耗费了大量资金印刷出来却大量剩余堆积,让作者和出版社都深感痛心。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推出按需出版业务以后,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深受欢迎,他们终于可以欣喜地看到凝聚了自己心血的学术专著如期出版并到达真正需要的读者手中,发挥它应有的学术价值而不是堆积在库房。

  具有文史研究价值的民国书大约有七八千种,文史资料学会和图书馆对这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资料非常需要,但是他们的需求量大概是每册50套左右。在推出一册起印的数字化按需出版业务以后,这种特殊的需求已经可以得到满足,通过数字扫描印刷技术,这些宝贵的文史资料又重见光明,发挥它们的历史价值。

  另外,由于超过了图书出版版权期限而形成的断版书难以满足少数读者的需求,推出按需出版业务以后,知识产权出版社一个典型的断版书编辑出版案例是粟裕将军写的《战争回忆录》。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首次出版后即脱销断版。2003年,张学良的家人在美国看到这本书,非常想买一本,他们来北京找到解放军出版社时发现这本书早已售罄,后来找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寻求帮助。知识产权出版社征得粟裕夫人的同意,取得授权后,按需出版了300册,随后知识产权出版社又陆续接到了军事科学研究院和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对这本书的需求订单。

  除了这些小众化的图书以外,还有一些不需要书号的个性化按需出版图书,比如外交官、文化名人的个人文集、画册、故事书等等,这些按需印刷的小量个性化出版物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特殊需求。

  另外,据知识产权出版社业务部编辑翁冀中介绍,除了断版书以外,一些短版图书也需要按需出版,比如说他们出版的《古调今谭》就是一本短版书,该书收录了很多单弦古词,代表满族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很有学术价值。该书起印100本,现在已连续接到订单,每个月都在印刷。据悉,《古调今谭》目前已经流传到台湾地区。 

  据翁冀中介绍,推出按需出版业务后,知识产权出版社对图书有了一个新的分类法:买回来就看的图书,叫做绿色图书;买了一年之内看的图书,叫做棕色图书;而买了一年时间以上都不看的图书,叫做炭化图书。翁冀中说,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家里的书柜中有一半的书都没有读过,没有被阅读过的图书就像是没有被使用过的产品,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按需出版的一册起印、零库存理念则是最人性化、最环保的图书出版方式。

  除了知识产权出版社以外,商务印书馆、中国标准出版社、石油出版社、冶金出版社、气象出版社等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对按需出版进行了尝试。2007年7月,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知识产权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合作项目,形成了“断版图书按需出版及发行”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按需出版业务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在今年7月9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向记者介绍商务 印书馆的按需出版业务时表示:“商务印书馆首先希望通过按需印刷业务实现对本馆已有纸书资源的按需印刷。尤其是对一些老书、市面上难以找到的绝版书,实现一本起印。”他介绍说,充分利用历年积累下来的图书资源,是商务印书馆近年数字出版战略的重点。

  数字化的按需出版业务在方便读者、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了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数字出版业务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出版社利润率最高、收入最稳定的来源,占2006年总收入的50%、利润的60%,成为出版社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发展前景广阔的数字化印刷

  按需出版是在市场需求推动和数字化出版印刷技术助力的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出版方式,相比较传统出版技术而言,按需出版的优势在哪里呢?知识产权出版社社长董铁鹰介绍,相对于传统出版,按需出版有许多优点:一、它是在有了确实的需求后再组织生产图书,一册起印,即需即印。印量较少时,制作成本比传统印刷大大降低,有效地避免了出版物生产的盲目性。二、它可以远程传输数据,异地制作图书,并以电子化库存替代图书的实物库存,从而减少运输邮寄等费用,避免了大量材料浪费、空间和资源占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一种“绿色出版”。三、按需出版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环节,有利于使出版者更重视出版物的文化价值。

  按需出版作为按需印刷中的一个分支,那么按需出版有没有可能颠覆或者取代传统的印刷方式呢?知识产权出版社数码印制部主任田健伟说,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业务的数字印刷设备包括黑白印刷的施乐DP180、彩印的爱将6135和2060设备,以及大批量高速滚筒连续纸印刷设备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和美国等数字印刷的先行国家相比技术上几乎同步,但是我国目前的按需出版印刷规模大约相当于美国6年前的产量。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于按需传版的数字化起步较早,另一方面也有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影响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阅读人群基数的庞大决定了一些畅销书印量必然很大,10万甚至更大数目的印刷量都会存在,这种情景之下传统印刷的大规模印刷方式必然具有优势和市场。而按需出版的数字印刷方式大概在600册到700册以内的需求量具有成本优势,且印刷质量优良,但是超过六七百册的印刷出版数目之后,还是传统印刷方式比较合适。

    而且国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印刷质量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略高于国内,这种情况下国外的传统印刷规模相比较而言小于国内的印刷规模,他们在更大程度上会依赖于高质量的数字印刷的按需出版。与此同时国外的按需出版业务发展较早,相对来说他们的各项前后配套措施都比较完备,比方说数字印刷所需要的PDF格式在国外的各大印刷、出版界和读者中都比较普及,而国内由于按需印刷出版业务尚不够普及,有些书目还没有数字格式或者有些著者提供的是WORD文档,这些综合因素都会影响到按需出版的发展。

    但是按需出版终归是先进的数字化印刷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它是传统出版必不可少的有利补充,按需出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传统出版共存,它们之间不是谁取代谁,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共同服务于读者和图书出版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按需出版对于出版业全面进入数字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推进整个出版业与社会其他数字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相融合,同时对于保存和发展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图书出版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