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模式语言管理

[复制链接] 4
回复
7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7 17:0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模式语言管理

        事实上,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方法、知识支撑着组织的核心能力,企业也不例外。可惜的是,这些方法、知识在企业中很少得到有效的管理。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终于为这些方法、知识找到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模式语言”。

 

文/张西振 王甲佳 刘玉龙

载《企业管理》杂志2005年第4期第100~102页



        在描述二战故事的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受命带领一个特别小分队到德军占领区寻找一位已经牺牲了三个兄长的名字叫瑞恩的普通士兵,并将他安全带离战场。这个八人小分队在历经千辛万苦,牺牲了两名队员之后,在敌后找到了瑞恩。可是瑞恩正和他的战友坚守一座桥,不肯离开战斗岗位。米勒得知,这座桥对盟军意义重大,德军已占领了所有的桥,除了两座:一座在柏林,另一座便是这儿。如果这座桥也被德军占领,盟军便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米勒的小分队决定留下来与瑞恩所在的部队共同守桥。

        瑞恩所在的部队只剩下几挺机枪和八圈子弹,一辆履带车,可敌人有坦克、装甲车。米勒策划,诱敌到两座高楼间的瓶颈处,令他们不能动弹,围而歼之。如果成功,那些坦克将成为路障,然后尽所能战斗。如果还不能守住大桥,最后就按动预置的起爆器,把桥炸掉。

        米勒告诉大家,对付坦克可用“粘性炸弹”。瑞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粘性炸弹,米勒教他们:可以用剩下的一大堆TNT及CLB制造粘性炸弹。脱下每个人的袜子,用袜子装满TNT炸药,再插上CLB,外面再包上黄油一类粘稠的东西,抛出去就会粘在坦克上。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恶战中,粘性炸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米勒和瑞恩的部队把德军坦克引到预定瓶颈处,点燃粘性炸弹后抛向坦克轮子,粘性炸弹将一辆辆德军坦克的履带炸毁,被堵在后面的装甲车又被楼顶扔下的燃烧汽油瓶烧毁,德军步兵被机枪扫射得成批倒下……正因为有粘性炸弹的帮助,使得米勒和瑞恩的部队坚持到援军的到来,尽管米勒和绝大多数队友都牺牲了,但这座通往巴黎、柏林的桥终于保住了。

        这个故事吸引我们的地方,是米勒传授的“粘性炸弹”这样一种也许是某个士兵在困境中创造出来的对付坦克的“土”办法,在一场关键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上,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有这样一些关键性的方法知识支撑着组织的核心能力,企业也不例外。可惜的是,这些能够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性方法知识,在企业组织中却很少得到有效的管理。这些方法知识往往是储存在个别员工头脑中的,随着员工的岗位变动、离职、生病、退休、死亡……组织就会患“失忆症”。唯有将企业的关键知识从个别员工头脑中萃取出来,并以某种方法记录下来,为需要这些方法知识的人所共享,这些方法知识才能成为创造组织能力的知识资源。

        多年来,本文作者致力于寻求对企业组织中这类关键性方法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方式、方法,在试验了多种方法之后,作者发现了一种理想的管理工具——“模式语言”。

 

将“模式语言”引入企业管理

        “模式语言”是美国建筑学家亚历山大提出来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概念(参看《建筑的永恒之道》,[美]C·亚历山大著,赵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近十年来,模式语言在软件工程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国内,本文作者首次将“模式语言”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

        模式语言概念下的模式“描述了某种环境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求解方案,它可以被反复地使用而不必从头做起”。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模式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问题的特定场景(如前面所讲的“粘性炸弹”模式中,问题的特定场景就是“巷战战场”);(2)问题本身(例如:缺少能够炸毁敌人坦克的武器);(3)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用袜子装满TNT炸药,再插上CLB,外面再包上黄油一类粘稠的东西,点燃抛出去粘在坦克轮子上炸毁坦克履带)。通常,一个模式还包括对经验证据(案例)的描述,也可以包含对原理、机理的说明,以及尚待实验证明的疑点,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等。

        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这些成熟的思路一旦被识别出来并按照特定格式撰写为模式,则可以指导同类问题的解决而被反复使用。在企业组织中,当这些模式被有机组合成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模式系统的时候,便形成了亚历山大所说的“模式语言”,如果该语言在应用领域中被充分共享,并且成为解决特定问题的可积累知识库的一部分,则模式语言的建立对一个组织的能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例如,作者在某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做模式语言管理导入咨询时,曾协助该企业开发了一个名为“强芯设计”的瓦楞纸箱结构设计模式。在瓦楞纸箱行业,用来制造瓦楞纸板内部瓦楞的纸称为芯纸,作为瓦楞纸板外层的纸称为面纸。由于面纸涉及外观、易印性等因素,一般用纸档次较高,而在价格竞争压力和片面成本观念指导下,行业内逐步形成了面纸用好纸、芯纸用差纸的模式。作者在座谈过程中从一位结构设计人员那里了解到,对于瓦楞纸板的强度、耐破等性能指标来说,芯纸比面纸的影响系数要大的多,这就是说,如果所生产的纸箱有既定的物理性能指标,芯纸用的好,则更容易达标,而芯纸价格又低于同等面纸。经过试验、测试和论证,我们开发出了“提高芯纸档次,降低综合成本”的设计模式。在对一家炒货生产商客户的产品包装相关参数以及包装流程、仓储运输条件、销售渠道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之后,应用“强芯设计”模式,竟然用三层瓦楞纸箱替代了原来的五层瓦楞纸箱,在完全达到对内装物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一年能给客户节省包装费用近百万元。至此,作为一种方法知识的模式就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能力。

        模式语言的效用源自于模式的适度抽象和完整、准确、实用等特点。模式描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再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员工通过学习模式,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和他人的经验。模式语言中的每一个模式都是一种以故事体表达的正式化的语言,其优越性在于,它既能够描述各种容易编码的显性知识,也能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和案例记录来传达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因为提供了故事诠释上的弹性而防止了整理编码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流失),同时,其结构化的格式可以方便检索和管理,使组织内知识共享和转移更加流畅。

        模式语言系统中任何一个模式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赖于其所包含的更小模式,并且帮助形成较大的模式,还要与相关的模式交互作用。如前述“强芯设计”模式就可以帮助形成较大的“综合成本设计”模式,“综合成本设计”模式又可以帮助形成“整体包装解决方案(CPS)”这个更大的核心经营模式;同时,“强芯设计”模式还包含“三层瓦楞替代五层瓦楞”等较小模式;还要“交互”应用其它结构设计模式综合考虑才能完成一个纸箱结构设计方案。基本模式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能够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体系结构描述的模式语言。模式语言就像自然语言为每一个人的言语实践提供词汇、语法、惯用法等“材料”和规则一样,在员工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在模式语言库中对不同的可行方案作评估和选择,并加上对具体环境因素的考虑,产生出适合于“此时此地”的具体方案,而不是“每次设计汽车的时候都重新发明轮子”(就像米勒应用“粘性炸弹”等模式策划出具体作战方案时所做的那样)。

        由于模式语言能够使应用它的人省去摸索的时间和麻烦,能够通过模式语言库共享他人或前人的经验,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完善各种模式,能够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形成组织的核心能力,因此,模式语言的积累就成为组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年来,作者在一些企业中对模式语言的应用进行了大量实验,摸索出了一套模式语言管理实务体系,并成功开发出了相应的管理软件。

 

正确建立“模式语言”管理体系

        模式语言管理实务体系主要包括:

        1.建立个别模式的积累机制。模式语言的积累首先是建立在个别模式的积累之上的,个别模式的积累是形成模式语言库的基础。模式语言虽然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包含在各项工作中的模式常常是朦胧的,并非显而易见。需要从经验中仔细推敲出来,再经过去芜存菁,才能形成适用于类似情景的间接性方案(仅仅适用于一种特殊情境的解决方案不能成为模式)。一般情况下,经验愈丰富、或模式运用愈熟练的人,就越会觉得模式是极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相反的情况: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往往不善于传授他所拥有的知识,因为他们对自己过分熟悉知识往往认为太简单,会误认为人人都懂,不值得认真总结传授。这两方面的困难都会阻碍模式积累。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克服这些困难。这就需要(1)明确规定统一的模式写作结构。模式的写作采用相同的结构,能够以结构引导编写者以一致性的项目来说故事,促使撰写者将传递隐性知识时所有重要元素都包含在故事中。同时,统一的结构也是模式库管理和方便检索应用的需要。(2)培训兼职模式撰写人员。最好是与专家配对的“优秀新手”,因为这种新手一方面具有对专门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是“新手”,因此知道理解和学习某一模式知识的难易,他们能够不断向专家提问,直到开始理解并能够学会专家的方法为止(不能理解就无法撰写出别人能够看得懂的模式)。(3)及时总结模式应用情况并不断完善模式。要建立一种类似于海尔“日清日高”的“热洗”会议制度。通过分析刚刚发生的事件,发现这次作业中有什么不足,提供了什么新经验,找一找原因,看看下一次怎么能做得好一些。通过对模式应用情况的不断反馈,模式的质量便会有显著改善。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形成模式的“自然选择”机制,得到最多应用的模式“进化”最快,进而得到更多的应用,这个模式也就越具有活力。应用效果不佳的模式就会因为得不到应用而日趋衰落走向死亡。

        2.建立模式语言系统的形成机制。将企业组织中所有工作环节的所有方法知识都总结成模式加以管理,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重任。我们不但无法管理所有模式,而且试图这样去做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假如建成了这样的模式库,也会因其过于庞大而繁杂,反而无法利用。所以,必须形成一种有效的筛选机制,将关键性的模式从个别员工的头脑中或企业流程中萃取出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模式库,使之成为企业组织宝贵的方法性知识资源。使模式库有序化,以利于日后取用,进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对模式语言管理的一个挑战。作者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模式语言系统的形成机制:(1)识别核心模式,使这个核心模式成为支配其他模式的“序模式”。(2)在“序模式”的支配下,逐步发现能够支持这个“序模式”的各种下一层级的模式,通过不断的模式开发形成一个围绕“序模式”的“模式丛”。(3)建立模式之间的网络关系,使每一模式和其他模式联系起来,以便作为一种“语言”来掌握。

        3.建立模式语言管理流程。把模式分为“整体性模式”和“细节性模式”。对“整体性模式”采用“正式”的管理办法,对“细节性模式”建立较灵活的捕获机制。(1)建立“整体性模式”管理办法。作为“整体性模式”,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说明某一明显的问题会在某个环境中重复出现,说明可能会发生这个问题的环境范围,提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特点。或者,这些“整体性模式”还可以被看作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规则,说明在企业中健康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这些模式具有稳固性,许多模式结合为一种模式语言,员工个人和不同部门都能够共同使用。对“整体性模式”采取“正式”的管理办法,是形成一个企业“一致性”的基础。因为每一个整体性模式都是一个明确说明企业整体原则的陈述。它的正确和错误都可以由经验事实、证据来验证、证明,能够被全员讨论,然后,依据讨论结果,由企业高层决定是否采用。(2)建立“细节性模式”捕获机制。“细节性模式”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企业的具体操作性层面上的问题个性更强一些,需要更多独创的东西。“细节性模式”最主要的源泉是具体操作某项工作的员工,更多的体现为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语言。每一个“细节模式”都应该来自实践经验,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又经过企业自身实践检验。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式语言才是 “管用”的。“细节性模式”不需要正式采用,那么,是不是所有员工自发的将自己总结出来的模式存入数据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且不说大多数专家型的人和普通员工不善于将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的、能够为他人共享的模式,就算人人都能够很好的总结自己的经验知识,由此填充而来的模式库仍然是杂乱无章而缺乏使用价值的。因此也需要建立一种“细节模式”管理流程来帮助捕获最佳经验,从而解决这个问题。(3)“整体性模式”与“细节性模式”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随着企业战略定位的改变而相互转化。编辑:钟  鸣
 
(作者邮箱:yuwan@vip.sina.com 欢迎来信与作者探讨“模式语言管理”相关问题)
沙发
发表于 2007-11-9 10:17:26 | 只看该作者
当人在极短的困境中无所可用的时候,这个人最根本的才华就会显露出来,或者是他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天赋、态度以及知识。对模式语言管理比较陌生,但感觉到这个模式涉及到的正是一个人或者说员工的特长收集、复制应用的方法与途径。受教了。
板凳
发表于 2007-11-9 11:14:3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4
发表于 2007-11-9 13:37:4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太专业。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3:52:07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兔子]:您理解的很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