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每年的11月11日,在校园中,在KTV,在酒吧里,十有八九都会响起《单身情歌》、《一辈子的孤单》这样的光棍情歌。每个光棍的手机里会收到“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兄弟连心,不要过早脱贫!”诸如此类的短信。
光棍是如何炼成的
说起光棍这个词,历史可算悠久了。在元杂剧中就能经常见到它的身影,如《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中有:“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只不过,那时候的光棍形象可不太好,因为它指的是地痞、流氓、恶棍。到了明清两代,“光棍”甚至成了官方对流氓的通称,《大清律》中还用“光棍例”来处置流氓罪。 “光棍”一词有了单身汉的含义,大致也是从明清开始。清朝人编的《俗语考原》说得明白:“今俗亦以无妻之独夫,谓为光棍汉。”从“光棍”一词的发展史或流行史观之,“光棍”之称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名头,而是饱含着主流社会对此等“另类”人物或社会“边缘性”人物的蔑视和鄙夷。时至今日,“光棍”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不但摆脱了地痞流氓的含义,而且再也不是男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进来,也有了更加正规的名词:单身。于是,男光棍和女光棍主导着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单身潮。 2006年,中国出现了“第四次单身潮”,与之前三次单身潮不同。“单身”这个群体,已经不再是“伤心的角色”。如果说,二三十年前,单身还是“娶不上媳妇”和“嫁不出去”的代名词,人们想当然地会认为单身是长相、经济双重困难,生理和心理上有双重缺陷的“光棍汉”、“老姑娘”。单身是由外而内的被迫选择。而今天,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单身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收入不错、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单身是他们的自愿选择,更多的男单女单们不是被动单身,而是主动单身。 今年,五一黄金周出现了离婚潮,80后不断的闪婚闪离,还有很多已婚的人却仍抱着单身的心态。上述这些都无疑增加了中国的单身人口,而这些人选择打光棍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眼界过高型 这个类型的代表人物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的三高女白领。一位38岁女士在征婚要求上写着“理想的他,年龄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必须比我强,哪怕只比我多赚一块钱!”身材高挑、年薪近10万元的岳小姐是一家三星级酒店的副总,可她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 “爱情保镖”。岳小姐说:“酒店员工中虽然不乏优秀男青年,但作为副总,并不打算和下属谈恋爱,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交往,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士。”现代女性白领完全可以不依赖婚姻就能“过上好日子”,因此她们在择偶问题上更加审慎,宁缺毋滥。 恐惧结婚型 《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热播,在带动收视的同事却起到了副作用,很多看过这些电视剧,而且没有结婚的青年恋人都纷纷表态,婚姻太可怕了,本来就对结婚犹豫不决,现在更怕结婚了,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恐婚的女人,一旦提到婚姻生活,既担心婆家的人际关系,又害怕家庭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女孩在即将与男友进入婚礼现场的时候逃离,而这已不是她的“初犯”,而是第三次逃婚。第一次是婚姻登记处临阵退缩,第二次是在结婚仪式的前几天“出走”。她逃婚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想起结婚十年后自己那黄脸婆的样子就觉得恐怖。 相比于女性的恐婚,男孩子对婚姻的焦虑,是对自己能不能承担起家庭重担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许多男人因此宁肯采取其它方式和女朋友在一起,却闭口不谈婚论嫁。 事业第一型 有婚介所的工作人员分析,如今的“婚配难”与过去的“老大难”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的老大难,一般都是指外形、收入和学历的条件都比较差的大龄青年。现在的很多大龄未婚青年,都是忙着工作而错过了婚姻,很多年轻人忙着求学挣文凭、找好工作拼命挣钱、发展自己的事业,等到有时间关注个人的恋爱婚姻问题时,通常已经进入了事业的稳定期,也错过了最好的、最有激情、有“感觉”的年龄段。33岁的罗女士就是这种情况。硕士毕业后,罗女士进入了一家国际大公司。从此就一头扎进了工作,不断升职,成绩斐然。等到昔日同学都结婚生子了,罗女士才突然发现,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而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工作。 此外,还有喜欢享受光棍生活的逍遥自在型,以及因恋爱失败或是离异而打着光棍的情感受困型,不管是哪种类型、何种原因,在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没有下定结婚决心前,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先光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