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许三多的起点 一 我想,许三多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个春天的下午,是,是春天,有风,还有很好很好的阳光,风令无数飞絮雪一样地在院子里舞,阳光把一切都变成金色。在这一天,他见到了班长史今。其实,在县城医院体检的时候,他们已经见过,但那时候,史今只不过是那些穿着军装的征兵首长中的一个,对于许三多来说,只有三个字:“我害怕。” 是,许三多害怕。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许三多害怕的东西很多。对于一个山村里长大,长期被同村的孩子按在地上打,被性格彪悍的父亲拳脚相加的孩子来说,他害怕。怎么说呢,这个时候的许三多,的的确确是“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你不适合当兵。”。我想,许三多的爹,许百顺更是清楚得不得了。可是,他还是固执地坚决地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许三多当兵。为什么呢?是为了许三多的前途,也是为了他们这个家的前途,还是为了当兵省钱。他说,许三多吃得多,一口就吃掉他盖房子的一个小工。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儿子当兵的确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尤其是在前些年还管安排工作的时候。一个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最普及的两条路,一条是读书,另一条就是当兵。读书不是人人都读得出来的,考不上大学什么都是空的不说,还花钱。相对而言,当兵门槛就低得多了。其实也不是真的低,咱们国家人口众多,当兵还是要讲关系,要走后门的。对于山村里的一个家庭来说,当兵那可是天大的事。除去这些,我想,许百顺和我一样,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军人情结。许三多他们的娘走得早,留下话说,生儿子就要当兵。另外,许三多当过民兵,还有他骨子里还有一股悍性。那股悍性让他觉得许三多那种懦弱那种没出息实在是丢人啊,送到部队里就好了。总之,许三多当上兵那就啥都好了,简直是心满意足。 对于许三多来说,他是不愿意当兵的。虽然说争取当兵是他们家的传统,是从一乐到二和到他三多一个一个必须尝试走的一条路,但他确实对当兵没有什么兴趣。从小到大他都没有什么攻击性,他想读书,他觉得书里面有好多有意思的事。可是,他的前途他的道路根本就轮不到他发言,更不用说作主了。他真正产生一点愿意当兵的念头就源于史今。史今说他们是半斤对八两,没当兵之前被爹打,现在他爹说他是老史家最有出息的一个。天地良心,说这些的时候,史今绝对没有鼓励许三多当兵的意思。他和所有人一样,认为许三多并不适合当兵。但是,他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是一个深深了解许三多的处境,也明白许百顺想法的人。他知道,对于许三多和许三多的家庭来说,当上兵意味着什么,他从来没有看轻过他们的努力。顺便说一下,史今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他什么,我只看到他的好,说不出他到底好在哪里。到现在一行一行地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关于他的好,渐渐清晰。 在成才家里,对于大家对他的礼遇,对于成才近乎,嗯,怎么形容呢,近乎谄媚的“首长好”,他没有一点点飘飘然。他说他就是一个兵,并且是从内心深处,他知道他就是一个兵。在许三多家里,面对那样一个,嗯,宛如一滩稀泥的许三多(这个比喻似乎不是很恰当,但看剧以后,我觉得再也没有更好的比喻可以形容此时许三多的状态),面对拥有农民的狡猾和彪悍的许百顺,他也没有一丝一毫地看轻。尤其是对许百顺,他太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正因为了解,不,不是了解,是理解。史今太理解许百顺和许三多了,他又太清楚军队的实质和需要,所以,他的矛盾简直不是一点点。可是,他还是冲动地,一口喝下二两老白干以后,站在那个院子里,在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中间,在酒精的燃烧中间,吼出了他的承诺。其实,燃烧的哪里是酒精,分明是他的血。
二 今天上网谷歌了一下,发现征兵工作差不多是10月份开始,证明了昨晚我上床以后的猜想:剧本设定的起点,史今与许三多的相逢应该是秋天而不是春天。剧中场景和道具似乎都在暗示这个:成才和许三多家里那一大串一大串的玉米和辣椒,还有许三多家窗户口的那几个老南瓜都在说这是丰收的秋天。可我几乎可以肯定,拍摄的时候是春天,因为我在镜头里看见了飞舞的春之絮,还有枝头绽出的碧青碧青的新芽。 说到道具和场景,忍不住想八卦一下许三多的籍贯。许三多的家是山里,可是是哪一省的山呢?他那个地方趁竹子,出辣椒,主要作物是玉米。我们国家爱吃辣椒的省份大致有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玉米的种植地比较广泛,基本上分布于祖国大江南北。竹子南方多一些。许百顺口口声声叫许三多“龟儿子”,“龟儿子”是四川特有的方言。但是许百顺还骂成才他们“小王八羔子”,这句话可以肯定不是四川的骂人话,更像北方方言。这就令许三多的籍贯不好考据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许三多的家境,许百顺曾经说“家里这么穷,生三个儿子干啥呢?”。其实经我观察,许三多的家并不穷。许三多小时候和成才他们打架,抢着吃的是一包方便面,我仔细看了,是“福满多”方便面。(福满多方便面创始大概是在上世纪末,以剧中许三多的年龄,似乎不太可能有这个东东出现哈。)以许三多的个性,去抢别人的零食不太可能,很有可能是别人抢他的未遂。另外,许三多他们家的家具都是红漆描花的,吃饭的碗是细瓷带花的,没有一个有磕碰的痕迹。家里四个人穿得也不差,衣裳很合身,并且并不旧。对了,他们家的母亲走得早,大哥二哥又自始至终没有结婚,可他们那些手织的毛衣又是哪里来的呢?困惑中。还有他们家的房子也很不错,是整整齐齐大瓦房啊,还有满院子的粮食,很有点富足的味道呢。或许富足说不上吧,但绝对绝对不穷。说到穷,忍不住想多说两句什么叫穷,什么叫农村的穷。我的先生是农村出身,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他曾经在学校的操场因为饥饿昏过去。他的一个朋友(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哈)还有因为裤子在屁股上破了一个大洞而不得不在家呆了一天不能上学的经历——全家再找不出一条完整的裤子替换。2004年前后我还去过我先生家乡,一个村的房子几乎都是土墙,没有一家的家具有许三多家一半那么多,更不要说还红漆描花啥的了。而大家普遍认为,他们村并不穷。 之所以有深究这些的兴趣,那是因为我非常欣赏这部剧的细节。一部剧要做得好看,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细节。那些看似与剧情无关,真要让观众说也说不啥道道的小细节们,直接决定它是精致还是粗糙。 总的来说,在第一集反映许三多和成才的家乡的这一段里,很多细节非常成功。先说说史今到成才家家访那一场,满院子的人。那些人大概很多观众都不会留意,但是他们的表现真的很好。在这一院子人里,我相信至少有三四个是真正的农民,那站着或坐着的身体姿态,那抽烟的手势,黄黑且不整齐的牙,还有那笑容,十分有戏。还有他们中间有的人穿的整身旧军装,有的穿了一条军装裤子,这些都反映出这个地方的人有当兵的传统。和“这里的兵,山地和越野都拔尖,望山跑死马的”相呼应。另外的一些细节,许三多和他哥挨打的时候,从打开的门望出去,一条大黑狗在院子里走。这条狗在史今上他们家门的时候还叫唤了一嗓子。还有,马老师家大门上贴的残旧的春联只看得到一半,写的是“丹心育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