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目前来看,曾被寄予厚望的3G大馅饼,倒更像一个"陷阱"。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3G用户仍然不到2G用户的10%,而全球超过70%移动用户依旧在使用GSM服务。 3G运营市场未如预想中爆发已在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格局:爱立信继续在重重压力中继续保持无线设备霸主地位;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受困于重组后的整合;北电、摩托罗拉在被边缘化后不得不它处突围;而华为和中兴这两家中国设备商则四处逡巡。 从2G到3G的时间差,恰给中兴华为提供了改写电信版图的机会。而在等候全球3G市场成熟的过程中,电信设备业格局已悄然嬗变。 本报记者获悉的中国移动GSM集中采购的招标结果,或许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偶然的、局部的事件。 "这仍然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只不过参与者已经物是人非。"10月22日,对于电信设备行业的显著变局,某设备商人士如此感慨。 根据记者获得的中国移动集团GSM系统集中采购招标结果:在上半年总额达350亿元的招标中,爱立信依然占据大头,占有26.5%的份额;历史上存量市场仅占5%左右的华为一跃成为占据23.6%份额的突进者;诺基亚-西门子获得19.7%的份额;历史存量市场仅有1%-2%的中兴通讯在本次招标中获得了5.2%的基站市场份额,在核心网软交换端局上拿到了0.3%的份额;而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传统设备巨头的份额则出现了大幅下滑,共同分割了剩下的约25%市场份额。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亮在其分析报告中表示,"由于通讯设备行业属于全球竞争的行业,中国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亦浓缩反映出设备商全球竞争实力的变化。" 此消彼长的新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形成——与华为的快速超越,以及中兴的根本性突破同步发生的是,一些老牌电信设备巨头在移动设备市场已是疲态日显。 诺-西、阿-朗重组内耗
对于全球电信设备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名副其实的"重组年":诺基亚与西门子两家巨头电信部门合并;阿尔卡特与朗讯联姻;北电一再表示要出售其GSM等无线业务部门。 重组让全行业的格局及竞争态势发生着微妙而根本的改变。综合几大设备商2006年的财报数据,新的座次如下:诺基亚-西门子的收入规模仍处第一位,2006年达到570.3亿美元,净利润59.7亿美元;摩托罗拉第二,销售额为428.8亿美元,净利润为26.6亿美元;思科、爱立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销售额分别为319.3亿美元和265.6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64.7亿美元和39.5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的销售额为253.1亿美元,净利润只有7.2亿美元;北电的销售额为114.2亿美元,净利润仅有0.3亿美元;华为实际销售额为656亿元(约88亿美元),净利润为6.6亿美元;中兴的销售额为30.7亿美元,净利润为1.1亿美元。 隐藏在这份座次表之后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近年来电信设备行业格局变化的实质。 从2006年以及2007年中期的业绩表现来看,电信业的大重组并没有实现"大者恒大"的预期,相反,重组加速了各大设备商之间的业绩折损,整合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呈现。 尽管2006年诺基亚的网络设备业务仅在公司总营收中占18%,但业界依旧认为诺基亚在GSM市场上仍具竞争力。但是诺基亚和西门子将各自网络部门合资组建的诺西公司开始运营则可能会拖累新公司的整体表现。 根据最新公布的诺基亚2007年2季度财报,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期内的运营利润为-12.66亿欧元(2006年2季度诺基亚网络部门的利润还有3.99亿欧元),运营利润率为-36.8%。巨亏中包括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重组费用9.05亿欧元以及其它一次性费用。即便不包含这些费用,2007年第二季度,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运营利润仍为-3.61亿欧元,运营利润率为-10.5%。 显然,诺西正在经历整合的阵痛。而阿尔卡特-朗讯的合并则更不容乐观。 阿尔卡特过去的产品发展战略主要倚靠固定网络(光网络、数据通信、有线接入等),是全球第一大固网供应商,而在移动通信领域一直徘徊在第二阵营。2006年底,由于不堪高成本运作和糟糕的市场表现,阿尔卡特和已在走下坡路多年的朗讯合并成立了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合并之后的公司虽然排名全球电信设备供应商前列,但"大而不强"。 2007年1季度,阿-朗的销售收入为39亿欧元,与上一季度相比减少12%,亏损2.6亿欧元;其2007年第2季度的情况更糟,净亏损猛增至5.86亿欧元(2006年第2季度,阿尔卡特和朗讯净利润总额为3.02亿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