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柯达挥刀“自宫”

[复制链接] 6
回复
10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9 22: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柯达挥刀“自宫”

本刊记者|叶书利 白菊梅

柯达砍掉了民用数码、医疗影像业务,如今只将目光聚焦在图文影像市场上。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葵花宝典》是独步江湖的秘籍。为什么《葵花宝典》能成为武林秘籍?因为它能教你练就神功并称雄天下。当然,练就神功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因为“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挥刀自宫”是练就“葵花宝典”绝世武功、以求自我升级的必要条件。

转型中的柯达,大有挥刀自宫之胆识和魄力,但能否最终习成“葵花宝典”,以再次引领江湖,一时还难下定论。

进退两难
在数字时代,一切信息都趋向于电子化和数字化。在影像行业,照片信息也正遭遇电子化的入侵,产业链原有的生态均衡已支离破碎。

在传统影像时代,照片的输入与输出是单一化的:通过相机将照片输入,后以冲印的模式将照片输出。相机拍摄-胶卷冲印就构成了这个行业的生态模式。由于胶卷输出的“垄断性”,所以柯达的赢利核心就是控制胶卷销售。只要能把胶卷销售出去就可以了,消费者一定会带着胶卷回来冲印的——客户不冲印胶卷根本就无法看到自己拍摄下来的影像。只有通过胶卷冲印,消费者才可实现浏览、保存、分享、再创作等后续消费。

中国影像行业研究中心负责人之一刘建文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数码时代则完全打破了影像产业链这种“单一垄断生态”。如在输入端,不单只有相机,手机、摄像头等也可实现照片输入,且消费者无需冲印照片就可以浏览、分享、存储影像,而影像输出变成了影像流程中一个“可选”环节,不再是必须环节。

数码时代打破了影像行业原有的消费模式,从而也顺势破坏了商家原先的赢利模式。

此时的影像业,就像F1赛道上的转弯处,各位赛车手斗智、斗勇,以求更快、更稳渡过转弯口,抢占先机。

在这场转弯处的角斗中,与竞争对手相比,柯达显得有点慢。

2003年,正当柯达正式宣布向数码时代转型之即,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则不声不响地达到了60%。

在某次宣传会上,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走得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团队很多人还在留恋过去的辉煌,不愿意面对现在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病症:“作为行业龙头的柯达,心理上愿意维持现有格局不变。对行业变化存在抵触心理。而生活在柯达阴影下的富士,随时期盼变化的到来,以求夺权,恢复自尊。”

蓦然回首,在数码时代,小弟富士现已走在了柯达的前面。

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成就百年辉煌,充分说明柯达也绝非是一名懦夫。

痛定思痛后的柯达毅然挥刀自宫,以求在数码时代练就“葵花宝典”。

2003年转型战打响后,不惜先后以25亿美元巨资相继收购了全球五大印刷厂,整合为柯达图文影像业务集团。

2006年8月1日,将民用数码相机的制造、储运、部分设计和开发工作外包给了伟创力国际有限公司。

2007年初,以25.5亿美元割肉出售公司的利润重要来源部分——医疗集团给加拿大Onex公司。

近日,柯达在厦门建造的数码印刷版材厂正式启动。并计划于10月正式投产。该厂的投入使用,将使曾经作为柯达亚洲最大胶卷、相纸、一次性相机的厦门,全面转型为生产数码媒介、耗材和相关数码影像产品的中心。

经过一系列的资本布局,此前柯达的三大业务支柱,即民用数码业务、医疗影像业务以及图文影像业务,在数码化的大旗下,如今的柯达已只将目光聚焦在了开拓图文影像市场上面。

但减法后的柯达仍遭遇到了现实的尴尬。

在图文数码影像市场,数码相机领域,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早已是这个市场的领导者,而在家庭打印机、网上服务、数码成像实验室等上,将不得不在惠普、爱普生等霸主的石缝中撬开一块领地,但谈何容易?

蓦然间,在数码影像市场,柯达已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后来者。

“母系时代”来临
在中国,柯达转型更遭遇了处置加盟店这块资产的困境。

在传统影像时代,在中国,柯达曾以左右每隔500米一个加盟店而布局,拥有六七千家加盟店。

实际上,据刘建文介绍,加盟店是柯达中国的特色。在国际上,柯达并没有加盟店,而是以质量检验认证的行业标准方式存在,所以在转型中,柯达并没有这方面的短腿。但这套系统发展到中国后,就中国化成加盟店模式了。

正是凭借这些深入基层的加盟网络,在传统影像时代,柯达无往而不利,但如今,数码化后,这块资产如何处置则成了考验柯达中国管理层智慧的难题。

由于在传统影像时期,输出端的垄断,这些加盟店不愁吃穿,买了柯达胶卷的人就一定会来冲印。但如今,输出方式已多元化,加盟店原有的商业模式已彻底瓦解。

业内人士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原来这些加盟店的老板只需坐等消费者上门来冲印,然后收钱。但现在由于输出端垄断的打破,他们应需主动出去找市场。但目前柯达中国95%的加盟店老板的思维仍停留在等的阶段,没有自我推销的思维及能力。而近年来,店面的房租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节节攀升,这些加盟商已怨声载道。

作为行业龙头的柯达,心理上愿意维持现有格局不变。对行业变化存在抵触心理。而生活在柯达阴影下的富士,随时期盼变化的到来,以求夺权、恢复自尊。

柯达内部人士曾提出如下解决方案,以解决中国加盟店转型问题:数字相机(柯达或非柯达品牌)-快递派送-连锁冲印店输出;彩信(摄影)手机-网络传输-连锁冲印店输出-快递派送-客户。但增加的物流成本和管理半径的扩大导致的管理难度加深则横在这套解决方案实施者的面前。

正值公司在转型路上蹒跚行走时,消费群体的改变又狠狠地敲击了柯达一下。

据中国影像行业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目前到传统冲印店消费的人群,男女的比例基本持平,但到数码店消费的人群中,女性消费者占多。

消费者性别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影像行业研究中心《中国冲印业年度调查2006》

刘建文介绍,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在影像数码化后,女性逐渐成了影像消费的主力军。因为影像消费的女性化,使得影像消费呈现出更多样化、情感化的特征。消费群体的变化是柯达在数码时代将面临的又一大考验。

该反省的不仅仅是柯达!
柯达当年入主乐凯,被人称作为一对跨国良缘,但如今,这对鸳鸯已同床异梦。

当《环球财经》记者就“目前柯达与乐凯股改间的关系”致电乐凯董事会秘书李建新时,对方说马上要去北京出差,现在没有时间,也不能接受电话采访,但仍强调:“柯达只拥有乐凯集团13%的股份,而且乐凯集团的业务共有12大类160多个品种,彩色胶卷业务只占整体业务的4%”。当记者说我们单位就在北京,能否在北京采访一下他时,李建新以一句“我去北京是有要事在身的”而匆匆挂机。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因大股东柯达不愿再注资,乐凯的股份制改造难以进行下去。如果在改制上无法突破,其在转型路上的步伐令人担忧。

乐凯目前只能坐等柯达的决定,曾经的民族品牌竟落此境地,这是谁之过?

在数码时代,柯达不愿再向乐凯的传统影像生产线上注资,该反省的应不仅仅是柯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9 23:17:2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0 14:22:20 | 只看该作者

不愧为百年老店。。。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勇气和眼光的。。。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0 22:43:13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管理
4
发表于 2007-10-11 09:00:39 | 只看该作者
郁闷,
在数码相机领域又少了一个抵制日货的选择
5
发表于 2007-10-11 11:03:03 | 只看该作者

何以谓之挥刀自宫??

技术革命与市场革命同时来到。柯达一直靠技术垄断吃饭,现在碰到了技术革命确没有赶上,怪不得谁。只能怪自己的垄断以及美国整体数码行业的产业链缺失(也是柯达的贡献在里面),所以数码技术上无以和日本产业群抗衡。

但是市场革命的时代,柯达这次看清楚了。专业市场的医疗出售25亿换来数字影像领域的五大印刷厂,值得。毕竟后者代表消费类市场,容量更大,更能磨练自己。同时也是未来的机会所在。

至于数码相机外包,也是正确的选择。自己轻装上阵,做好品牌就可以了。而且通过外包,可以更方便吸纳日本产业群的优势,比如镜头啦什么的。这条业务做得如何, 取决于其品牌做得如何了。外包不代表品牌,轻装上阵,重新构造产品供应链,是上策之选。

这样看来,柯达有得有失,总体是正确的方向,毕竟在新市场时代,其市场能力还是上乘的。长期积累的优势也还是存在的 。

不过这些都只是3,5年的策略,更长远来看。柯达必须找到自己的新技术优势,甚至新技术垄断。

很简单,技术优势保持了柯达百年繁荣,为什么不积蓄力量,重新创造出技术优势呢?毕竟及时现在的策略都很成功,我想,对于习惯于技术优势的柯达,谁能够保证其在新的模式下百年繁荣?恐怕没有人能保证。

6
发表于 2007-10-11 12:59:3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在数码相机领域看不到柯达?

值得反思。

7
发表于 2007-10-11 16:16:58 | 只看该作者

百年老店自有其过人之处

转型难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