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电信资费套餐清理过程中,被清理掉的套餐数目可谓惊人。还未到最终检查结果公布的时间,已经有4万多各类资费套餐被清理,套餐总量下降超过80%。 事实表明,数量繁多的资费套餐对提高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并没有益处。无计划地推出各类套餐是电信运营商在竞争中所陷入的误区。 并于此次信产部的电信资费套餐清理,显而易见的是将使消费者获得一个更为透明的消费市场。同时,它也将带来电信运营商营销方式、财务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完善,使电信运营商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资费套餐竞争陷入误区 作为厂家,无论何时,价格都是竞争的重要手段。资费套餐的出现实际上就是价格竞争的产物。目前电信发达国家的电信资费也多是通过资费套餐的形式体现的,可以说资费套餐化是一个大的趋势。 国外运营商在套餐制定上简明清晰,特别是对长期选择某一固定运营商的老客户会进行利益的累加,以利于形成品牌的忠诚。 但目前,国内许多资费套餐都通过模糊资费结构和使用条件、夸大资费优惠幅度。表面优惠的背后往往有很多“附加条件”,如保底消费金额、捆绑其它业务、预存话费等等。不少消费者糊里糊涂地用了,根本不清楚到底花了多少钱。以致于有用户感叹说:“电信套餐太多,选择起来如同做高等数学题目!” 资费套餐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很明显,目前国内的电信资费套餐走入误区。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在看到套餐数量急剧下降、清理颇有成效的同时,也可推测出原有的套餐数量的庞大。如此繁多又模糊的套餐数量,不但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真正贴心周到的服务,同时也使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无法下降,国有资产无法实现有效增值。 现阶段,运营商在制定套餐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对收入的影响,而并未过多考虑成本的因素。缺少成本的规划导致了套餐制定的随意性,衍生出数量繁多的各类不必要套餐,给运营商带来了很高的套餐设置成本、套餐运行成本和套餐维护成本,浪费了网络通讯资源,进而影响了运营商的收益。 可以说,电信运营商们正在资费套餐战场上进行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 健全财务制度抑制套餐泛滥 电信业资费套餐泛滥的现象,与运营商自身财务制度的不完善是脱不开关系的。 近日,财政部宣布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试行工作将于10月启动,央企国有资本收益将按“适度、从低”原则分三档上缴财政部。其中,石油石化、电信、煤炭、电力、烟草五个行业的上缴标准为税后利润的10%。 这一试行工作的启动,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国家出台政策向国有企业收取投资收益,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完善财务制度,让企业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收入增长、成本下降、效益增长,进而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因此,对于过多的资费套餐,运营商要做好其梳理和归并工作。同时,有限且定位准确的资费套餐也能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更高质量的消费服务,达到买卖双方的双赢,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信产部此次大规模的清理资费套餐,不仅给消费者一个透明的消费市场,同时也给电信运营商提了个醒:必须加紧完善财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