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享]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干部何处去

[复制链接] 1
回复
11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27 10:3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干部何处去?

/岳川博

 

价值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每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存在,都因为他有自身的价值。政工干部在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程度,其为组织创造的价值。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最常见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甚至还有一段时期提出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

随着社会的变迁,后来人们渐渐地明白过来,阶级斗争并不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也不是一架政治机器,围绕政治、为了政治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本质特征。

企业,说到底是一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功利组织。

企业不但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要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由于竞争的存在,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存在,也就开始考虑构成企业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价值。

由此衍生出国企政工干部生存环境的激烈变化,并提出企业政工干部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人们不难观察到,广大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尤其是中低层政工干部正日益成为国企改革并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不少企业把“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的实行以政工干部为突破口;与此同时,许多政工干部感到工作“虚”,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有距离。

在此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政工干部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的“政工人”转向“企业文化人”,是广大政工干部谋求自身价值定位,进而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的需要,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当前,政工干部处境尴尬不只是个别的现象。许多政工干部发现自己没有享受到与同级经理人员同样的待遇,包括权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和受人尊重等诸多方面;政工部门的合并、缩减、转岗甚至下岗都经常发生,许多政工干部有严重的压力和危机感。比如,某正厅级公司,原团委有5个人,后逐渐收缩为3人、2人,现在还只有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团委书记一个人;某省直属企业集团公司的法务部长,原为该集团的宣传部部长,在任命为法务部长后,立即通过学习拿了一个法律方面的专业证书。这位部长说,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摆脱人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纯”政工干部的印象,树立起自己是靠专业能力做事的正面形象。类似上述例子很多,一句话,政工干部,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中低层政工干部正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竞争所决定的。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不得不追求功利,或称经营绩效。企业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压力,必然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即每一个员工必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才能在企业中谋取到一席之地。与价值创造活动的要求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功能、存在价值、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挑战,这就是政工干部地位下降和危机感的由来。

但是,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美好的生活,全靠我们自己。如果政工干部自己不采取行动,是无法阻止上述潮流发生的。谋求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由企业“政工人”转向企业文化人,其实质,是由政工人转向了经理人,这就完成了自身价值定位的转变,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根本。

政工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来,其前提条件是真正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大管理系统”建设。如果不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管理建设,那还是不能够完成由“政工人”向经理人的转变。

企业政工干部们,积极行动起来!

 

注: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在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中党委书记等处于高层、决策层的高级政工干部并没有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价值定位问题,他们的处境与普通的政工干部是不同的。

沙发
发表于 2007-9-28 17:26: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公司也有这样的问题,合并部门或者减员,政工部门的人员还是有一种固有的老思想,思想转变,与时俱进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部分政工干部是老同志,其实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喜欢去干政治工作的。

有一定的借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