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转帖]我国出版社人才策略的“双保险”

[复制链接] 0
回复
7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18 16: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吸纳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留住人才,是出版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    

    重视“内部”人才:

    有文化情怀的编辑

    编辑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积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因此,编辑必须有对优秀文化深深的热爱之情,而不仅仅是把编辑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当编辑看到一本文化内涵丰厚的图书时,会有爱不释手、捧读不倦的激情,这样才有可能把编书、做书、出书与自己的生命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张守义堪为翘楚。张先生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书装设计、插图和艺术理论研究,是中国书籍装帧界的领军人物,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打造出了极富个性的“张守义品牌”,以致出版界和美术界无人不识其作品。他的《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插图艺术欣赏》等,成为业内人士收藏及学习的珍品。《穆斯林的葬礼》一书的作者霍达说,她曾经数次请张守义为她的书作装帧,“每一次,他都极认真,不但反复和我商量,还虚心征求我先生(国画家)的意见,互相切磋。他那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真令我感动。……他为我的长篇《穆斯林的葬礼》作封面和插图,精装、平装两种版本,两套方案,真不知耗费了他多少心血!”他编书做书,“简直像一位妈妈打发女儿出嫁准备嫁妆那么细心。”

    寻找“外部”人才:

    文化道路上的知音

    岛屿出版社是一家在全球很有影响的德语出版社。它的创办人阿尔弗雷德·瓦尔特·海梅尔立志把出版物的内容和价值放在第一位。最初认同它的行家并不多,它却以这种孤芳自赏为自豪,称自己为“岛屿”。奥地利伟大作家茨威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赞赏它说:“它出版的作品并非一般的大路货……对每一本书来说,都是一个加以独立考虑的问题。”歌德、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茨威格等名家高手,都是岛屿出版社长期预约的作家。加盟岛屿出版社,从实质上说,意味着作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严于律已和谨慎行事,绝不能有任何轻浮作品或类似新闻体的速成作品。“因为每一本印着‘岛屿出版社’标志的书,便意味着对作者千万遍的要求和考验,书中的内容是否和装潢一样完美,是否够得上这家出版社的资格。”可见,找到文化道路上的知音和同道,对于作家和出版家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茨威格和岛屿出版社的社长基彭贝尔格建立了真正的友谊,为该社策划了“岛屿丛书”,以其数万计的销售量,在原来的“象牙塔”周围建起了一座巨大的世界长城,岛屿出版社也由此成为最有名望的德语出版社。

    中国的出版业走到今天,图书的商品特质会更加凸显,怎样推出一流的图书,使其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与“人才”的能力有很直接的关系。出书项目责任制,是当前业界推行比较广泛,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操作方式。在项目责任制下,一种(套)书就是一个小组织,责任编辑(项目责任人)此时俨然一位指挥官,需要统领全局,编、印、发全程介入,没有扎实的业务基础,没有相当的组织能力,没有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没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是不易胜任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