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通行的说法,贷款买房月供超过正常支付能力(按银行指标为超过月收入的50%),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沦为“房屋奴隶”的一类人即被称为“房奴”。“房奴”一词源于3年前的网友原创,后广为流传,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近年来,“房奴”群体正在日益壮大。 一项调查显示,87.9%的“房奴”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除去已婚“房奴”外,未婚“房奴”绝大多数为男性,约占“房奴”人群总数的40%。调查显示:78.51%的人表示不愿当“房奴”;但却有56.8%的人表示自己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房奴”。天津社科院婚恋问题专家郝麦收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已相继进入适婚年龄。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新人的婚嫁“含金量”也逐年提高,如今一些家庭条件和收入较好的年轻人结婚,已经进入了“男买房、女买车”的时代。54岁的市民王女士经济状况不好,老伴有病,但儿子快30岁了着急结婚,老两口无奈将自己的房子卖了,再添上钱给孩子贷款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自己和爱人只能租房,因为“没有房子,儿子实在是很难找上媳妇。” 为了结婚成立家庭,大多数父母将大半辈子的积蓄拿了出来贷款买了一套几十万的两居室,不仅自己成了“房奴”,父母也被拉下了水。难道买房子就是男人的事吗?怎么现在的女人好像没有房子都坚决不嫁一样! 收入与债务不成比例,不敢消费、不敢下馆、不敢泡吧,“房奴”们普遍感到生活趣味骤减,生活质量下降,苦恼增加,前景暗淡。社会学家指出,“房奴”成为“负翁”的根源在于过度消费。寅吃卯粮在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中被斥为“败家”,而流传甚久的中美两国老太太的买房故事,却让年轻一代首先“开窍”。今天为什么不能花明天的钱?于是“房奴”、“卡奴”应运而生。多数人贷款消费是出于对未来生活前景的预期,但也有部分人不从现实出发,贪大求阔盲目攀比,年轻人结婚动辄购买10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不仅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生活负担,而且掏光了父母的积蓄。房地产业界有关人士表示,房子虽然是生活必需品,但也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细分为经济适用房、中低档商品房、高级公寓、花园洋房甚至别墅等不同产品,不切实际超前消费,催生了“豪宅内的负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