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IT业] [转帖]合则赢天下 浅析PC产业整合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回复
65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11 10:0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2005年,宏碁总裁王振堂曾经预测,全球PC产业将在之后5年内继续进行重组和并购,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全球10大PC制造商(排除戴尔)将被来自亚洲的制造商所取代和超越。尽管这一预测在当时并未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但是仅仅两年之后,全球十大PC制造商便已形成中美日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的新兴势力联想、宏碁和华硕,美国的传统大牌惠普、戴尔、苹果和日本的昔日巨人东芝、富士通—西门子、NEC、索尼在这个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上捉对厮杀,互有胜负,而近几年来,随着本土企业的不断崛起,我们已经真切的领会了这番话语中蕴含的份量与深意,真实的感受到这股底气中勃发的期翼与崛起。

 
全球PC五强分治的局面已经在去年底形成

  随着宏碁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PC厂商Gateway,一幅中国崛起的轮廓正在IT世界渐渐浮现,当今世界不得不承认,来自中国的力量正在重塑PC产业的格局与版图,跨国巨头不得不正视,来自东方的巨人正在改写PC历史的未来与今日。难道说,当初的这番大胆预言真的会在不久后变成现实?我想,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这几年中PC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

离歌——六载震荡,豪门尽散

  过去的六年里,尽管全球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取得了大幅提升,但是PC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众多PC行业的传统豪门纷纷退出市场,一曲颇为伤感的离歌成为这股纷乱震荡大潮中最为贴切的符号,下面,就让我们历数六年来震撼PC行业的四次离开。

  2001年9月,惠普斥190亿美元巨资合并康柏,尽管业界普遍将此次收购归于失败案例,但此次IT行业内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收购战奏响了全球PC产业大整合的序曲,惠普也最终在去年底真正实现了当初收购的目标,登上了全球冠军的宝座,相对于天文数字般的收购费用,合并过程中的苦辣酸甜、心酸坎坷与经验教训才是后来者最值得吸取的营养与经验。


如明星般闪耀的惠普前任CEO卡莉最终还是无奈的离开

  后来者谨慎的避免了急功近利的闪电式婚姻,2002年10月,富士通与西门子在酝酿三年后宣布合并,重组后的富士通—西门子成为当时的全球第四大PC厂商,但是,相对于强势增长的竞争对手,富士通—西门子近年来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不甚理想,其市场份额与影响力早已不复当年,笔者认为,富士通与西门子两家同样致力于硬件向软件转型的公司已经很难适应目前残酷的竞争,其未来发展情势不容乐观,不过,其相对扎实的欧洲业务有可能成为致力于全球扩张的中国品牌下一个努力争取的目标。

  有实力争夺这一资源的联想早已领会了跨国并购的精华,2004年12月,联想以12.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了世界第三大PC厂商IBM的电脑业务,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蛇吞象”般的收购一举突破了联想自身业务发展的瓶颈,为联想布局全球,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碁础,经过艰难的重组与融合,新联想终于在今年8月完成了整合过渡阶段,在2007/08财年第一季度,联想个人电脑全球销量在本季度增长逾22%,除税前溢利上升258%,其终于坐稳了全球老三的位置。


三年前联想曾领先宏碁4%的市场份额,如今的局面颇为尴尬

  但是残酷的竞争让原本稳健的对手第一次尝试走捷径,2007年8月,宏碁以7.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四大PC制造商Gateway,其通过效仿联想的资本运作方式打乱了联想志在必得的扩张战略,让联想进攻欧美市场的决心大大受阻,并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同时,联想也失去了刚刚习惯的全球老三位置,原本单独依赖业务增长的宏碁充分学习了联想的火线上位策略,故而后发制人,占得先机,着实耐人寻味。

  四次震荡时期的收购与合并,让世界前十大PC厂商中的四个身影黯然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更多的企业则是以一种更为悲凉的方式选择了谢幕,不过,在这些离散背后,一个新的故事正在徐徐拉开,渐渐清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10:22:10 | 只看该作者

聚合——垄断初现,寡头圈地

  近几年来,随着大型跨国PC企业在规模效益、品牌效应与资本积累的优势逐步加强,世界前五大PC制造商惠普、戴尔、宏碁、联想和东芝已经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PC市场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多头垄断的局面,熟悉PC行业的朋友都清楚,由于PC制造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PC制造商所使用的零部件有70%是源自采购,所以该行业的利润率大部分是由采购能力而不是开发能力决定的,因此,广大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区域性PC厂商根本无法享有与零部件供应商的优势谈判地位,其盈利能力很难获得真正保证,而一味的依赖低价战略只能使其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

  具体到国内市场而言,在宏碁此次收购Gateway并实际控制Packard Bell之后,广大二线甚至部分一线厂商面临的生存压力将急剧增加,其压力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压力之一:宏碁本土撒网

  宏碁总裁王振堂在宣布Gateway交易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9个月或1年的时间内,我们并不排除通过一笔合适的收购交易,强化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中国内地业务的可能性。”可以说,对于如今风头正劲、资金雄厚并且欧美无忧的宏碁而言,下一步的市场重心与投入重点必将全力集中于国内市场,除联想以外的所有国内主流厂商都是其潜在收购对象,而为了最大限度并最有效果的打击联想在国内的势力,笔者不排除其收购国内领先厂商的可能性,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其收购难度与所需资金都不会很大,而其一旦展开收购对二线厂商造成的影响,不亚于给国内市场投放了一个新的联想。

压力之二:联想奥运反扑。

  联想经历此次重创过后,必将针对宏碁采取一系列的反击策略,并且,联想很难回避一个困扰,即联想是目前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中惟一的一家中国企业,也是唯一的一家非世界500强企业,联想能否在2007/08财年跻身世界500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可能被联想收购的国际厂商只有东芝、富士通—西门子、NEC等日本企业的PC业务,但其收购融合难度对于刚刚整合IBM电脑业务的联想而言显然较大,并且即使采取收购策略也需一定时间周期。因此,联想应该会暂缓收购计划,而通过一系列奥运营销工作提升其在全球尤其是国内的整体业绩与品牌形象,这对于国内品牌、实力、技术均较弱的二三线厂商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压力之三:两强钳制阻击。

  惠普、戴尔尽管嘴上不说,但是既然宏碁、联想都已经向自己的阵营发起了猛烈攻击,不到联想的底盘搞点名堂显然不尽合理。惠普最近改变颇多,其针对客户的全新个性化关注策略已然成为惠普PC业务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目前惠普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产品,其设计都是按照本地用户的需求来完成的。而戴尔在失掉全球老大之后更是卧薪尝胆,大胆突破,其一方面继续加快在分销领域行进的步伐,除了组建消费业务群组,并建立新的消费类产品线而外,还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主流消费人群的“彩妆”笔记本,提供八种色彩供用户选择,与此同时,戴尔还与香港的伟仕公司达成分销协议,在中国内地进行分销尝试。

  综合来看,四大厂商在国内市场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以及品牌竞争阶段,而是上升至公司全球战略部署的企业竞争层面,其它二线厂商因销售渠道狭窄、产品类别不足、竞争手段单一、品牌服务差距等因素已经不能对其产生过多影响,目前,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市场上存活的PC厂商数量很少,但实力强大,纵观国内纷繁错杂的市场局面,数十家PC厂商和旗下的渠道代理仍然在你争我夺,殊死拼杀,殊不知许多PC销量在百万台甚至更低级别的厂商已经很难逃脱沦为四大厂商并购对象或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