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艾森豪威尔的成功之道

[复制链接] 20
回复
50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4 16: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艾森豪威尔是谁?我向大家多少都有些印象吧?

他就是那个二战时盟军欧洲战区的总司令,美国五星上将,后来的美国总统。

也许这并不能让你惊讶,毕竟这样的大人物太多了。

可是如果你知道他从上校军衔到五星上将只有了4年的时间,

由毫无实战经验的陆军上校,直接升上将军衔成为盟军总司令,

一下子超过了美国366位高级军官,不会还不惊异吧?

闲云近日在读/听二战史,最佩服的就是两个人:艾森豪威尔和苏联战神朱可夫。

本文就详细介绍下艾森豪威尔的故事和成功之道吧,

但愿对大家有些启示。

了解艾森豪威尔,最好是看他的传记:

 

我时刻准备着:艾森豪威尔传
• 作者:(美)德斯特 著,张贺 译
• 丛书名:
•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 ISBN:9787544231589
• 出版时间:2005-9-1
• 版次:1
• 印次:
• 页数:669
• 字数:714000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开本:
• 定价:36.8 元当当价:18.5 元折扣:50 折节省:18.30 元钻石vip价:18.50 元

• 顾客评分   共有顾客评论5条 查看摘要
内容提要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0.14-1969.3.28)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53至1961年任美国总统。
艾林豪尔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靠打工赚钱积攒学费。后来,他选择成为一名军人,进入了西点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林豪威尔渴望上战场,却受命任职于坦克训练营,无缘前线作战,令他十分苦闷。全屡次被借调为橄榄球教练,前途一片渺茫。士兵生活又极为清贫、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军旅生涯的热爱,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第二次世界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参战,于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其杰出的指军艺术和外交才华,把代表各方利益、甚至相互冲突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便盟军具有充分的战斗力。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
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承受长期、持续的压力,甚至像奴隶似的工作,但却总是面带微笑,说得很少。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巨大的学习热情也从未消减。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时刻为未来作谋划和准备,凭借非凡的努力,艾森豪尔一步步达到了成功的顶点。
本书被《纽约时报》誉为“研究最为深入,写得最好的传记作品”作者卡罗·德斯特刊 是当代著名军事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为美国陆军退役中校,尤擅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研究。其大手笔的叙事技巧、精辟透彻的研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他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无数读者的青睐。
编辑推荐
他造就了战争,战争就了他。
——《时代》杂志
你以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你的任务,出色地指挥了从来没有这样集结想来的最强大的军队,成功地解决了涉及各种不同的国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困难。
——1945年5月8日,德军无条件投降当天,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给艾森豪威尔发来电报
宽宏大量,性格开朗。
——巴顿将军评价艾森豪威尔
这是我所读过的研究最为深入和写得最好的作品。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优美而精彩的传记,作者的研究精辟、透彻,立场鲜明,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大手笔叙事的技巧。
——历史学家 马丁·布鲁门逊
目录
序曲 一个令人惊吧的人
第一章 艾森豪威尔家族 1741-1909
第一节 “艾森豪威尔意在换爷”
第二节 充满希望的土地
第三节 培养男子汉的好地方
第四节 青年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 偶然从军 1910-1916
第五节 从阿比林到西点
第六节 长长的灰色队列
第七节 “很受欢迎却并不出众”
第八节 “1915年夏天,德怀特从西点回来了”
第九节 玛米·杜德小姐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919
第十节 玫瑰有刺
第十一节 “我……一定会弥补这个遗憾”
第十二节 “穿越最隐秘美国的旅程”
第十三节 结下友谊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 1920-1939
第十四节 使艾森豪威尔走向成功的人
第十五节 我生活中的一道分水岭
第十六节 本宁堡、华盛顿和法国,1926-1929
第十七节 简直是个天才
第十八节 不可或缺的参谋
第十九节 “耻辱!耻辱!”
第二十节 为麦克阿与辛勤工作
第二十一节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十二节 我是军人,我要回家
第五章 美国的战争准备 1940-1942
第二十三节 这项工作有意思
第二十四节 第3集团军参谋长
第二十五节 马歇尔的门生
第二十六节 我将负责全部事务
第二十七节 合作的设计者
第二十八节 不可参的友谊
第二十九节 航行在危险的海洋
第六章 将军的教育:地中海 1942-1943
……
第七章 进攻欧洲 1944
第八章 指挥危机: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1944-1945
后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4 17:47:00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33:59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将军谈成功/Eisenhower's remark on success

We succeed only as we identify in life,

or in war, or in anything else, a single overriding objective,

 and make all other considerations bend to that one objective.


Dwight D. Eisenhower, speech, April 2, 1957
US general & Republican politician (1890 - 1969)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战争中,还是其他什么情况下,

只有当我们认准唯一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并且让其他想法让位于这个目标时,我们才会成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34:59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成功“领导公式”
——授权+赢得追随+实现目标

 
 
      艾森豪威尔作为举世瞩目的将军和总统,在领导方面自有他的一套心得。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事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3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尔。”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
      艾森豪威尔被人们称为“授权大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领袖的任务,就是要带领人们追随他,以共同达到某项目标。因此,身为领袖,你首先必须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友谊”,这就是艾森豪威尔的“领导公式”。
      艾森豪威尔认为,作为领导,应该全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而其余的一些事情,必须采取大量授权的方式。领导平时应该给予部下各种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工作,培养他们独立作业的能力,增强部属的参与意识、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当然,授权必须用信赖的能干部属,不能随便找人来滥竽充数。授权以后应该对部属表示充分信任,充分信任等于给了下属一个平台,一种机会,给了其受尊重的感觉,让其有一个广阔的施展抱负的空间,而自己则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重大决策问题。
      艾森豪威尔认为,自己胜任的决策可以不授权,不能胜任的决策就应该授权给他人,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及领导的有效性。比如他当选美国总统后,在国防和财政两个领域中就采取了不同的决策方式。由于出身军人,艾森豪威尔对国防政策了如指掌,所以有关国防政策,往往是由艾森豪威尔自己作出决策。而对于财经,艾森豪威尔所知有限,因此他谦逊地采取了主动较完整的授权,使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德逊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艾森豪威尔还会采取一种中间状态的授权方式,对于某些决策,艾森豪威尔允许部属自由做出,但事前必须让他知道决策的内容。这样一来,如果有不妥当之处,尚有修正的余地。
      艾森豪威尔认为,仅有正确恰当的授权,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赢得部属的追随和全力支持,领导还必须与部属同甘苦。因为无论授权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东西你是无法下放的,那就是责任。如果领导把责任都下放的话,那只能说他是退位而不是放权。很多领导常犯的错误就是:授权时他以为责任同权利一起交给部属了,当部属无法完成指派的任务时,他会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下属。而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授权只能意味着责任的加大,不仅对自己,更要对部下的工作绩效负全部责任。领导者不仅应该让部属分享成功的果实,也应该分担部属失败的责任,即使失败的原因全部来自部属的过错。领导应主动地为部属排忧解难,虽然部属的过错影响了组织的效能,但他却因此赢得了部属的信任与支持,赢得部属的追随,这将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持久的效能。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35:32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最会“搞关系”


     国防大学副教授卢勇讲述二战名将的成功之道
     晶报讯(记者钱擎)二战名将如何走上成功之道,是否有共同的成功模式?国防大学副教授、《军事观察》和《百战经典》主持人卢勇认为他们的成功是有共性的,并给出了公式:成功指数=历史性机遇+综合专业素质+人际关系。昨天,他做客“市民大讲堂”开讲“二战名将成功之道”。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人生成功过程需要具备天才、努力和命三种因素,卢勇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冯友兰所说的命就是一种历史机遇,而历史机遇实际上是指时代大环境。“历史性机遇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时代高度,可以成就名将、名人、伟人;而职业性的机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抓住,甚至可以创造。”
     至于综合专业素质,卢勇将其分为远大的抱负、执着的追求和精湛的业务三部分内容。他认为具有远大抱负的典型人物当属法国的戴高乐,当他还只是一名上校的时候,在做报告时经常讲的三个题目分别是《战争行动与领袖人物》、《领袖人物的性格》、《威望》。“从他演讲的题目中可以看出一些苗头:那就是戴高乐很早就已经在研究怎么成为领袖。”第二是执着的追求,一战后隆美尔遭遇了德国大裁军,裁军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隆美尔在上校这个职位干了14年。“这是一种煎熬,有多少人熬不住,脱掉军装走了。”除了追求和抱负,名将还有精湛的业务,就是“会带兵”和“能打仗”。
     而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功典范,卢勇首推艾森豪威尔,从上将到五星上将,马歇尔用了20年,麦克阿瑟用16年,而艾森豪威尔只用了4年。“就连巴顿也十分佩服艾森豪威尔,他这个资历远远比其他将领低的统帅,能够把那么多资历高的将领统一起来,共同完成大事业,就是因为他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5
发表于 2007-9-4 16:36:4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德国的将军,海军司令邓尼茨

沙漠之狐:窿美尔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36:55 | 只看该作者

成功启示


在一次冬季的演习中,团长为了鼓舞士气,一直走在队伍中间,经过了几个小时急行军,团长感到有些口渴了,他转回头问身边的士兵,有谁带了水,士兵们忙了半天,拿出的却是一个个早已冰冻的水壶,一滴水也倒不出来,这时,一位新排长走向前来,从他的棉衣里拿出一个带着体温的水壶,团长"咕咚咚"地喝了一大口,并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新排长,脸上露出了微笑!!
几天以后,演习结束了,这位新排长在一片惊讶声中走进团机关的大门,这位新排长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这个故事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人的成功不仅要智慧,而且还需要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壶水"使艾森豪威尔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极其关键性的一步,因此,机遇是人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人的成功,更需要具有抓住机遇的本领,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思想,有准备,有头脑的人."这些道理人人都有知道,可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准备呢?不思时取,不求上进,不愿付出,以至很多"机遇"送到眼前也无法抓住,留下的尽是失落与遗憾,这种人,怎能获得成功呢?其实,机遇就像那壶水,谁都有机会,可真正抓住这个机遇的却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个人.
最后再引用一下我最喜欢的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想小事都做好了,大事也就自然而然连成一个整体了!!过程好了,结局自然也就没的说的!!
如何让生命的蜡烛发出更亮的光,更多的热,唯一的途径就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准备,多一份自信与认真的态度,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按:

马歇尔是艾森豪威尔的伯乐,传说中他身边有个小黑本子,每天他会留心纪录任何优秀的人才到他黑本子上。只要上了那个本子的人就会升官。因为身为陆军总长的他,是罗斯福坚强的支持者。

他的提议,总统一律都同意,包括这次破格提升一个上校去做盟军总司令。

============

乔治•马歇尔的用人之道


   乔治·C·马歇尔将军,美国二战时期的陆军参谋长。1924年-1927年,任驻中国天津第十五步兵团代理团长。1939年9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5年底,作为美国总统特使出访中国参与国共停战谈判。1947年-1949年出任美国国务卿。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所有军事援助,与他的提议分不开。

   乔治·C·马歇尔将军,美国二战时期的陆军参谋长。1924年-1927年,任驻中国天津第十五步兵团代理团长。1939年9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5年底,作为美国总统特使出访中国参与国共停战谈判。1947年-1949年出任美国国务卿。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所有军事援助,与他的提议分不开。


   马歇尔用人的原则是:


第一,坚决不用跑官、要官的人。即使是有人给某某人说好话,并且甚至施加压力,也不行。一位参议员打来电话,请他支持提升某位军官。马歇尔听后脸当时气得变红了,打断了参议员的话,说道:“参议员,如果你对那个人的晋升感兴趣,那么你最好别在我面前提起那个人的名字。否则我会尽我所能,阻止寻求外界支持的人获得晋升。” 接着,不等对方说话,狠狠地挂断电话。
  

第二,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马歇尔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用自己的结论去思考,去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不可能胜任他们的工作。“ 我要的是答案不是问题,是解释而不是借口。我需要的参谋必须能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告诉我他是怎么做的”,是手下参谋对他的评价。
  

第三,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在马歇尔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事,琐碎的小事,他没有能力去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事必躬亲的人,他不用。在我们今天看来,如果什么事都要领导自己亲自过问,方可干好,等于是养了一群无用的手下。
  

第四,是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为什么?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但他启用巴顿是个例外,他对巴顿的评语是这样的:第一个评语:“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第二个评语:“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第三个评语:“一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虽然巴顿性格有粗暴的一面,但其中重要一条是要用绳子牢牢地套住他的脖子。
  

第五,不用悲观主义者。马歇尔认为,这种人往往会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困难。遇悲观主义者不用,坚决撤掉并让他们回老家。美国在当时投入战场的总兵力,除了参加过一战的几个师外,其余部队自南北战争以来没有打过一次仗。但正是凭借其指挥官良好的素质,传递给士兵们诸如坚毅、幽默、关怀等乐观主义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士兵,使他们毅然投入到与强大的法西斯军队决战中。
  

第六,不用不团结的人。马歇尔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奏好。所以,他大胆启用了艾森豪威尔这位刚从上校提升为少将没多久,极具亲和力的参谋,奔赴欧洲战场担任美国欧洲战区司令官,负责协调与各同盟国之间的军事行动。超越了366位比他资历深的高级将领,在当时令所有美国人大跌眼镜。
  

关于他启用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其中有一段故事。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报到这一天,马歇尔问他一句话:“我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总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
   当时,艾森豪威尔想了片刻,冷静地问:“将军,能否让我准备几个小时再回答您这个问题,可以吗?”
   马歇尔严肃地说:“可以。”但是在他的黑皮笔记本里面,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最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予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很大。马歇尔本人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20年,而艾森豪威尔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他还启用了布雷德利,这位美国后来的陆军参谋长。布雷德利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善于管理部队。对士兵关心体贴,也要求下属军官这样做。他反对军官对士兵简单粗暴,更不准他们虐待和体罚士兵。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结束时,布雷德利作为第一集团军司令,曾毫不讲情面地撤掉了他属下的美军第 1师师长艾伦和副师长罗斯福的职务。尤其是罗斯福副师长又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其原因是他们的部下在其他部队面前,尤其是在后方部队面前,耀武扬威,蛮横无理,公开蔑视士兵,挑起事端;他们自己目无纪律,擅自行动,导致部队伤亡惨重。因为布雷德利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少士兵的伤亡。马歇尔启用了一个敢于直接撤掉总统儿子职务的人。
   美国正因为有了这样负责任的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才有了今天的美国。他的某些用人之道,同样适合于今天的我们。/

8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7:31:31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与二等兵
          
  有一天晚上,一个名叫考恩的二等兵,急匆匆地赶回营地,慌乱中不慎撞倒了一个人。在黑暗中,倒下去的人爬了起来,掸掉裤子上面的灰尘,然后怒视着考恩。
  考恩定下神来打量那个人,发现他的衣襟上有五颗星。考恩顿时脸色惨白,立正站好,不敢动弹,心中充满了懊恼和失望。
  “喂!你知道我是谁吗?”五颗星的将军愤然地说,。
  “我知道!您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考恩小心翼翼地说完,又低着头轻声问了将军一声:“您知道我是谁吗?”
  艾森豪威尔气呼呼地说:“像你这种无名小卒谁会认识你呢?”
  听完这句话,考恩头也不抬,飞也似的跑掉了。
  后来艾森豪威尔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出考恩。不过艾森豪威尔不是要处罚他,而是聘请他为贴身秘书。
  

  这个故事中,二等兵的机智滑头令人发笑,五星上将的大度爱才令人钦佩。


  从中得到的启发一是:机智


  机智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它是聪明智慧的结晶。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蓬勃横溢的才华被无谓地浪费,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为这些才华的拥有者缺乏这种被我们称之为“机智”的微妙品质。与那些有着卓越才干却缺乏机智的人相比,成千上万的人尽管才能平庸,但却由于其机智灵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如果我们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将会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的坦荡光明,而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的得心应手。


  二是:希望
  
   当考恩知道自己撞倒的是将军时,心中充满了懊恼和失望,而当他知道将军并不认识自己时,又萌生了希望,跑为上策。人生之路串联着失望和希望,我们在很多时候,不是败在失望上,而是败在不会寻找希望上,不善于从失望中开拓希望。因此,希望在前,我们要不断向前。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7:33:14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玩牌的故事


讲的是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候的一件小事。一天晚饭后,年轻的艾森豪威尔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一手很差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手气不好。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地对他说道:“如果你真要玩牌,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样!”

他愣了愣,母亲又说道:“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教导,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挑战,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就是自我暗示的功效。人生就好比打牌,我们不可能处处都能得到好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手里的牌精心打下去,即使那手牌再差再糟糕,也应该努力打出自己的水平。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打,差牌未必就会输。

就这样,艾森威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启示】众所周知,诗人荷马是个瞎子,音乐大师贝多芬后来耳聋、失恋,按说他们手中的“牌”比谁都糟,但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都没有输。如何从失败中获得勇气与原则,答案是:我们的眼里只看到碌碌无为的人,我们就碌碌无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到意志坚强的人,我们就意志坚强!


约会


     那时侯,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一个少年军官。有一回他参加一个舞会,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整个舞会都是和她跳舞。舞会完后,他送她回家,已经差不多到了,可是绕了许多弯子,还绕不到她家。那女孩子就说,你这里路不熟呵,所以绕来绕去,还绕不到我家......
    艾森豪威尔回答说:“就是因为路太熟了,所以绕来绕去,还没绕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7:34:04 | 只看该作者
艾森豪威尔:让我当个句号吧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巧妙地运用手腕把英军与美军糅合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最终击败强敌,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英雄。
       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帅的问题,他找来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用手推绳子,绳子未动;他改用手拉,整条绳子都动了。艾森豪威尔说:“领导人就像这样,不能推,而要以身作则来拉动大家。”
       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非常懂得运用自嘲来鼓舞别人。
       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下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
       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对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艾森豪威尔脾气暴烈,人人皆知。大战后期,美军因伤亡惨重,鼓励大家献血。艾森豪威尔以身作则,立刻以行动来响应这个号召。当他献完血要离开时,被一名士兵发现了,士兵立刻大声说:“将军,我希望将来能输进您的血。”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你输了我的血,希望你不要染上我的坏脾气。”
       有一次他参加某聚会,会中有6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5人的疲劳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号,就让我当那个句号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