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向中国古代帝王学“御人术”:先人后事

[复制链接] 3
回复
10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28 13:1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人后事”是我喜欢的几个管理词汇之一。
  
    什么叫先人后事?先人后事是《从优秀到卓越》里面的定义:所谓先人后事,就是把合适的人请上车,让大家各就各位,然后让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才决定把车开向哪里。
  
    这是用西方人的话来定义,其实子也曾经曰过类似的话。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说舜这个人无为而治,让人很羡慕。但他真的什么都不做吗?错了,在《论语》另外的章节很明显地说,舜之所以能够无为而治,是因为他选择招聘了合适的下属,做到了先人后事:“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你看,这是不是先人后事啊?我们再举一个反例,“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卫灵公这个人啊没有什么道,可是知道用人,这样至少可以延缓丧国的时间。 孔子的学生仲弓要去地方当官,来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仲弓说我怎么知道谁是贤才呀?孔子说把你知道的那些人,你用起来,其他人如果知道你善于用人才,他自己就会过来了。你看孔子问第一句话是说你找到人了吗?就是说先人后事呀。所以在这个用人的观点上,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
  
    先人后事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就是“上车”。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人,不论何时何地发现杰出人才,立即聘用他们,即使当时并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具体的工作。第二个关键词是“合适”。过去常说“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其实这句话是错的,“合适的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什么叫做合适的人才?就是选择人才注重品德匹配、能力匹配和文化匹配,并且用人所长,有一句话叫做“兼明善恶,舍短取长”。第三个词是“下车”。对表现恶劣的员工的容忍是要有底限的,不要说我这个人是好心肠,对表现不好的人也要慈善一点儿这是不好的。对表现不好的人的容忍是对努力工作的人的最大的不公平。当然,你也不要把事情做得太决绝,一般来说要给人三次机会,就是说你还是要给人三次机会,实在不行,那就没有办法了,彼此良心上都过得去。先人后事就是这三个原则:上车,合适、下车。永远要选人才,选合适的人才,不合适的下车。等召集到合适的人才之后,领导人创造合适的环境,这些人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向,设计合适的路线图和行车计划了,自然就知道应该往哪里开了。这是先人后事的概念。
  
    有两种类型的领导人,一种叫“教练型的领导人”,另外一种叫“明星型的领导人”,前者是“一个教练加一千个明星”模式,后者是“一个天才加一千个助手”模式。明星型领导人就是说我先确定汽车应该开到什么地方去,我设计好了路线图,再召集助手来按照我的设计图来实现我的愿景。教练型的领导人,首先组建一个卓越的团队,一旦有了合适的团队,大家会选择出通向愿景的最佳的途径。
  
    先事后人的领导人,有很多是特别特别优秀的领导人,他指明了方向叫你去打。这样的人有没有?比比皆是啊。我认为在合适的时候这样的策略是对的。比如在军事战斗中,首长就是要一言九鼎!在具体事件上,在某些时间段内,在企业的开拓期,依靠领导人的天才来实现整体的胜利,有非常多的优势。但是明星型领导人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才而不相信别人,他就只能成功于一时、一事,而不能成功于一辈子的。
  
    为什么呢?我们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天才?有,怎么能没有呢?天才当然有,毛主席就是天才呀!李世民就是天才啊!康熙就是天才啊!天才是人中之凤,是凤毛麟角,太少太少了。至少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看到谁是真正的天才。第二个问题,即使有天才,天才会不会永远正确?当然不会的!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犯了很多的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去攻打高丽,打了那一仗,最后失败了。毛主席晚年也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啊。康熙后期的时候吏治腐败,财政有严重问题。天才永远正确吗?不可能,既然天才不能永远正确,那么伟大领袖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伟大领袖不让你做什么,你就不做什么,那不是麻烦大了吗!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的领导人,真的把自己当做天,把自己当做皇帝,他们有那样的潜意识,这是挺可怕的事情。这样的人能够长远的成就大事就怪了。
  
    教练和千里马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是天才的领导,就会把自己当作千里马,你就会带着其他的马跑,你就会潜意识跟其他的马来比较,你就不能允许别人超过你,因为你是永远的唯一的千里马,这是维持你神圣地位的标准。你不能超过我。如果你超过我,“PIA”!把你一棍子打跑了,你永远不许超过我。假如我是教练呢?我来教你游泳,有没有教练去和队员比游泳的?说你不要超过我?这是不可能的嘛,所有的教练都是希望学员要超过自己呀。千里马说我是最优秀的,你们跟在我后边就行了;伯乐型的教练说你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你要努力往前跑啊,要成为明星,成为冠军!
  
    魏征说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头脑和四肢之间的关系,这个比喻并不完全一定是正确的,但有一定的道理。魏征说:“头虽尊而高,必借具备手足而成身体,君虽名哲,必借股肱以致治。” “如果元首辛劳,万事丛集,必定是股肱之臣懈怠,国事就不堪设想了。做一个元首,而欲事事自作主张,不纳股肱之臣的良言,其能成功者,未有所闻。”
  
    秦始皇每天批的奏章要按重量计算,每天必须完成一定定额,完成不了不睡觉!秦始皇就是这样的皇帝,非常的认真,非常的勤勉。但是你看结果又怎么样呢?秦朝只存在十四年,传二世就没了。隋文帝杨坚在议事的时候,在办公室里一开会就是一整天,晚饭也不吃,宵夜也忘了吃。大臣受不了了,警卫员也受不了了,警卫员也饿呀,于是他们在值勤的时候偷偷拿点儿红薯,实在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传着吃。你说隋文帝够勤勉了吧?也只传了两任,国家仅存了37年而已。这些人的揽千斤重担于自己而不假手他人的做法不仅对当世无补,也反遭后人讥笑,费力不讨好。你看,美国人并不在乎布什是不是老是休假,而在意的是布什能不能把国家治好。而总统治理国家的首要事情就是找好你的幕僚,每个总统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自己的内阁。
  
    我们的研究方式是“经史合参”,历史典故是证明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案例。下面我们用几组帝王PK的例子来深入说明一下“先人后事”的道理。
  
    1、第一个例子,刘邦PK项羽。
  
    项羽取得天下的那一年刚刚27岁,正当青壮年,事业大有可为,全世界恐怕也只有亚历山大大帝可以与之媲美!当时有一个姓韩的人建议他,你应该据关中以成霸业。谁料到项羽说什么?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你大晚上的穿着华丽的衣裳,谁能看见呢?他一定要回家乡去,不在关中建都。不但如此,还把那个姓韩的人给杀了,把他给活活煮了!垓下之役,项羽大败。临死的时候他做了这样的诗句: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失利是因为老天爷不给我机会啊!是因为马跑不动了啊!是因为手下人无能啊!他临死的时候也没看明白自己到底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流传已久,很多人借此引项羽为英雄,其实他是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死不足惜。
  
    刘邦是一个村的村长,,比项羽要大二十几岁呀,项羽拿天下二十七岁的时候,刘邦已经快五十岁了,垂垂老矣。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知人善任和乐于纳谏。他打下天下以后,遇到一个儒生姓贾的,来给他提建议。刘邦说:老子的天下是马上得来的,你们这些儒生懂得什么?贾生说:“乃翁天下马上得之,却不能马上治之。”刘邦马上就听了贾生的建议。刘邦也有一首诗是非常有名的,叫《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讲什么?我不是猛士,但我要找猛士来守四方。这两首诗对比一读就知道谁应该拿到天下了,对不对?
  
    曹魏时期的《人物志》说人可以分为“英”和“雄”两类。夫草之精修者为英,聪明秀出谓之英;夫兽之特群者为雄, 胆力过人谓之雄。英类人物可以为相,如张良萧何等;雄类人才可以为将,如韩信关羽等。只有把两类人物的优点会聚一身的才可以是君临天下的大英雄,项羽和刘邦都是这样的大英雄。不过刘邦英气较多,可以识人才,听人劝;项羽雄气较多,自我英雄主义严重,乃至于连他的干爹范增都留不下来,你说他能不败吗?
  
    夺得天下后,刘邦一开始封韩信为楚王,后来因为谣传韩信要谋反,他就把韩信给逮住了。他说韩信咱们聊聊天吧,我打了一辈子仗了,你说我能带多少兵啊?韩信说您最多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多多益善,再多都可以。韩信这哥们儿不识时务啊,到这个时候还在吹呢。刘邦笑了,说你既然这么聪明为什么反倒被我逮住了呢?韩信一听刘邦生气了,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反应还算快,赶紧说陛下您虽然不善用兵,但是善于用将,所以我被陛下逮住了!这是一段著名的对话,原文是: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如何?”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擒?”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项羽和刘邦打仗,项羽凡是遇到刘邦,他们两个人打仗的时候刘邦从来没有赢过;可是韩信碰到项羽的时候就几乎百战百胜,垓下之役就是韩信指挥的。刘邦其实没有什么能耐,但是他就可以用人;他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听得进别人的话。这就是最大的本事。
  
    刘邦打定江山的时候,和群臣一起喝酒,说你们说为什么我能打下天下,而项羽为什么不能呢?别人说这说那儿,都在吹捧刘邦。刘邦说,我告诉你们吧,你们说得都不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鸿门宴实际上是张良导演的,还有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是张良的主意。“镇国家,抚百姓,给饷垧,不绝梁道,吾不如萧何。”打仗实际上打的是后勤,粮草的准备,后备军队的准备,这样的事儿都是箫何干的,箫何在后方从来没有让刘邦断过粮,断过兵,这就是箫何,没有箫何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箫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张良就是他的战略部长。“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在战争当中,如果他帮项羽,项羽肯定称王;如果他帮刘邦,刘邦可以夺天下。是这么厉害的人物。韩信自己的器具不够,不但不能坐天下,甚至自己的结局也不好。但是刘邦最后能够把江山打下来,韩信是立了大功的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
  
    项羽单手就可以把鼎举起来,二十七岁的时候就把天下打下来了,刘邦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已经是48岁的老头子了,为什么他能最后取胜呢?第一个是知人善用,第二个是乐于纳谏。这两句话我们一定要记下来。
  
  
    我还可以举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商汤之得伊尹。商汤是殷朝的创始人,他讨伐了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夏桀。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得到一个人才:伊尹。伊尹是什么人呢?是商汤家的一个陪嫁的厨师!他利用给商汤上菜上汤的机会给商汤讲解帝王之道,使商汤了解到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也奠定了自己夺取天下的雄心,从而重用他,顺利地建立了殷朝天下。伊尹先是辅佐商汤,接着他又辅助商汤的儿子和商汤的孙子做事。伊尹被认为是中国贤相的鼻祖,非常受历代丞相的敬仰,都已成为伊尹一样的人物为人生目标。
  
    再比如齐桓公之得管仲。管仲是什么人的?齐桓公在做国王之前,管仲是他对头的人,还曾经射过齐桓公一箭。尽管这样,齐桓公了解到管仲是个人才,就不记前嫌,重用他。如果没有管仲,齐桓公根本成不了春秋之霸。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表扬管仲,说没有管仲可能就没有中原文化的保全。诸葛亮出山之前也自比为管仲。管仲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相,之后再也没有人臣达到他那种高度。
  
    再比如刘备之得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47岁,他是个名满天下的豪杰啊;而那个时候诸葛亮只有27岁,是个家里边种地边读书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功名,没有任何辉煌的“前科”,江湖上谁知道你这号人物啊。可是刘备听说诸葛这个人才之后,硬是屈尊下来,到了乡下三次把诸葛请来,食则同桌寝者同床如鱼得水。跟曹操相比,刘备器宇和才华都不够,但刘备有两点好:对人用“亲”道,领导上讲究先人后事,加上他的折而不挠的精神,这是他成功的根本。
  
    这样的案例我讲得太多了,现代的我们看看李嘉诚,看看柳传志,你会知道我说的这些原则不仅仅是历史故事书中的童话,它同样是现代职业生活最重要的原则。心胸开阔一点儿,找到合适的人才,哪怕他比你优秀,给他足够的待遇,这样你才能成功!
  
    最后,我们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 先人后事的基础是内圣。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有三个重要的帮助实现修身的原则: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第二:先人后事之后做什么?如何领导下属?答案是“为之君,为之亲,为之师”。
  
    到此为止,我讲的是一个领导选下属要遵循先人后事的原则;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个下属选老板,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则呢?!
  
    先人后事!一句千斤,历代功业尽在此言中!!!
沙发
发表于 2007-8-28 14:29:48 | 只看该作者

"人事"就是先人后事的意思嘛,为什么现在要用人力资源这个词了呢!

板凳
发表于 2007-8-29 16:48:31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呀

4
发表于 2008-5-4 14:11:04 | 只看该作者
选人选有品的,这是很多企业都认识到的东西,有道理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