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界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专业技术类报纸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开拓广阔的发展天地?《中国技术市场报》社长姜维群认为这需要―― 当前,报界竞争异常激烈,在综合类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双重挤压下,80%以上的专业技术类报正处在“冰川期”。怎样度过“冰川期”,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服务于科学发展的大局,服务于企业和市场,是此类报纸迫切思考的大课题。中国技术市场报社社长姜维群的分析是:“不躺在国家的政策上‘等靠要’,按市场的规律办报纸,以市场的需求办报纸,以服务敲开市场的大门,就能为自己找到生存空间。” 在“结合部”找缝隙
《中国技术市场报》原属国家科委(科技部)主管主办,后划归今晚传媒集团,其联合主办单位为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许多人认为这张报纸市场空间小,不好办。但《中国技术市场报》认为,技术市场固然不如百姓生活市场来得红火,但它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抓住其规律,就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立足存身。譬如人才市场,它是技术、经济、管理的结合部,任何科研科技部门都离不开人才。于是《中国技术市场报》与中国北方人才市场联手,于2005年10月推出了《北方人才周刊》,将大量的人才信息刊载出来,同时记者随时根据市场的热点和动向跟踪报道,形成人才领域一张令人瞩目的周刊。《中国技术市场报》创刊20多年从来没有零售,周刊的创办开辟了天津市内六区几百个报亭报摊的零售,同时又在全市百余个超市设点专卖,在近百所大学和写字楼专送。每期达一两万份。据问卷调查显示,该报零售报纸的阅读率为100%,而订阅的阅读率为25%,赠阅的阅读率低到1%。零售市场的打通,大大提升了《中国技术市场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天津市经委下的环渤海人才网又与他们合作推出了第二个周刊《环渤海人才周刊》,同时又策划了“国企进校园”活动,像天津钢管公司、天津纺织工业园、天津市中环电子等大型公司等,在报社的策划下,进入天津大学、工业大学等,在技术项目上和人才招聘上相互对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7年1月,该报又与天津市医院协会合作创办了《医药科技》周刊,全市30余家大医院加盟,每期报纸发行直递各医院病房,成为全国首张直送病床的报纸。今年2月,他们策划了“新年爱心手术工程”活动,对低保困难、符合门诊手术的患者,实施减免手术、治疗等门诊费用。同时成立专家医疗组,几十位专家“亮相”直接服务于患者。6月,又成功组织了“李维廉肿瘤病人康复乐园”,首次推出“群体抗癌”理念,仅一周,就有1500人报名参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姜维群认为,中国技术市场的空间很大,怎样跻身这个空间,需要寻找报纸和市场的结合点。以往办报办成工作简报式或领导讲话报,肯定读者不买账,同时也不是市场的需要。在市场中寻找热点,把热点解读、放大、定格,找准了结合部,就找到赖以生存的空间。 跟进自主创新大趋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怎样跟进自主创新这个时代的主题,是科技类报纸发展的一个大课题。 2005年10月,由中国技术市场报社发起,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共同推出“全国节能专利大征集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3万件节能专利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入该报编辑部,报纸专门开辟“专利”专版,刊载介绍优秀专利项目;同时,他们在申请专利保护、转让专利的环节上剖析热点、解疑释惑。一些企业主动找到报社,寻求适合企业的节能专利。为真正把优秀项目选出来并推广出去,活动组委会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院院长过增元领衔,组成专家评审组,评出金牌、银牌和铜牌专利,促进了专利项目的迅速转化,受到了有关部门及参展企业的普遍好评。在节能专利大征集期间,各地反响热烈,报纸开办了广东、河南、广西、浙江等地区专利专版十几个,向全国推广节能专利项目,使报纸在征订和广告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打创新牌打科技牌,是办好科技类报纸的灵魂,同时也是出路所在。”姜维群说,“服务市场,不是指令市场就能找到巨大的市场空间。服务不是粗放的、表面化的,更不能是口号式的。服务是需求的聚焦,是效益的提升。服务要挠在市场的痒处,这就是我们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寻找契机服务共赢
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使姜维群深深认识到,传播是泛服务化,但服务比传播有着目的和对象更明晰的指向性,它是一种对接。 天津有条科贸街,近年来逐步形成电脑一条街,《中国技术市场报》为这条街设计了一套“电脑节”的方案,南开区政府马上召集科贸街的主管部门研究,当刻拍板办“首届天津电脑节”。2005年和2006年办了两届。在第二届电脑节上,坐落在这条街上的颐高数码广场等四大卖场,策划了十几项参与性较强的促销活动。活动期间,仅百脑汇一家电子商城每天客流量就超过2万人,各卖场均增客流量五成以上,提袋率增加十几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市场报》的广告量也大额度攀升。两年来,中国技术市场报社与天津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经委、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合作。姜维群颇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媒体,必须要寻找合作伙伴,借势借力,寻求共赢。” 姜维群这样阐述他的办报理念――报道是服务。在科技传播的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零区”,媒体传播寻找“零区”寻找空白,其实就等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越是强化、细化,越能贴近市场。按市场规律办报,越是符合市场规律,与市场的对接越严密,报纸办得就越兴旺,其发行数也增加,那么它的经济效益也必然是羸利。 谈到《中国技术市场报》未来发展的前景,姜维群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不可否认,在电脑网络在前、电视风行在后的今天,纸介媒体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近年一些报纸的广告出现滑坡,经营出现拐点,作为一直处于低谷的科技类报纸会更加艰难。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科技发展思路正在力求根本性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创新方式上、创新体制上、发展部署上、国际合作上都会有所转变。对于企业、对于媒体,‘变’就是机遇,看清变化,适应变化,就能在变化中寻找到发展的契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的大格局下,相信一定会有科技经济类报纸发展的空间,《中国技术市场报》正在积极探索、已经发现并正在大力拓展这样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