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信仰。 60年代的人,他们相信“红本本”。 70年代的人,相信自己,就像《英雄本色》中小马哥说的,“我相信神,我就是神。” 而80后的人似乎什么都不相信,又什么都相信,他们相信百度,相信Google,相信网络上的朋友,但是不相信距离他们最近的你。你观念的宣灌和经验的分享,被他们认为是陈词滥调。他们仰着头,嘴中说着“知道了,知道了”,然后昂然而去。 在他们看来,那个红色的年代只存在于别人的记忆中;对于《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只有模糊的印象;与周杰伦相比,崔健像大叔一样“土”,而且也确实是他们“叔辈”;格瓦拉确实很酷,但更多的是时尚意义上的符号。 一位70年代的丈夫对他80后的妻子,有诸多抱怨: 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爱都当作理所当然,少有感恩之心,对朋友、家人要求多、付出少;不爱学习,求知欲不强;渴望成功,但不甚努力;付出一点点就沾沾自喜,牺牲一点点就自怨自艾;爱心匮乏,爱兽多于爱人。但他又不能否认的是对自己的婚姻总体满意:“她的优点蛮多,比如单纯,对人很信任,我觉得这是很好、很好、很好的优点。” 或许很多人像这位70年代的丈夫一样对80年代的人有很矛盾的感觉。不可否认,80后的年轻人身上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但是真的有那么糟糕么?这些“糟糕”的地方不可改变? 在抱怨之前,或许我们更应该冷静的看看80后的优势。 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思维上更加独立;他们“怀疑一切”,对书本、老师和权威不再迷信,不再容易屈服,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希望被肯定;他们有着发散性思维,对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空前地支持,不愿意被动接受现有的东西;他们厌恶以往论资排辈的模式,渴望在工作中实现并持续提升自己的价值;他们的行动力强,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就是在形容他们;他们对很多东西更宽容,对社会上许多争论的问题都持保留意见,不再歧视 同性恋,不再歧视 艾滋病患者。 每一代人由成长到成熟之间,都会被“前辈们”指责,回忆一下吧,你会想起来的。学生时代,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但当你现在回到学校后,老师会摇头苦笑着对你说:“现在的学生啊……” 80后的年轻人,最大的年龄27岁,最小的17岁,他们有些人已经在社会中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这个群体正在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中坚,这是不可改变的,正像毛主席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80后的年轻人们来了,正向我们冲来,像无可抵挡的巨浪。是站在潮头引导,还是被动的抵制和排斥,由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