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三招赢得百万年薪

[复制链接] 14
回复
17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3 08:2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招赢得百万年薪

作者: 胡笑蓉

来源: 第一理财网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 这样,“三十而立”,“而立”便三十了。通俗来讲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如果再用世俗一点的标准,那就是收入的具体数字。 三十,一百万。这两个关系不甚密切的数字,在此化身为一个衡量职场成就的标杆:三十岁年入百万。

  收入从来都只有两种: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收入。时间往前倒推一年,炒股和基金收益这样的非工资收入在很多家庭占到了上风。一时之间,乱花渐欲迷人眼,殊不知,浅草才能没马蹄。在遭遇市场动荡,只有脚踏实地,立足职场打拼,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三十岁挣得百万年薪的人生经历,不仅仅是值得羡慕的,更是值得学习的。

  一“技“才能博百万

   很多人都觉得职业的差异才是决定能否达到百万年薪的关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才2006年薪酬最高的10大行业的分布表中可以发现,百万年薪的分布极其 广泛,无论是批发和零售、社会服务、金融保险又或是房地产业都可能成就百万年薪。而这些能够生产百万年薪的行当中,同样也存在大量的温饱从业者,业内最高 薪酬和行业平均薪酬的。真正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赢得百万年薪的,往往拥有自己的独门秘技。

  上海市律师协会发起的首份“青年律师生存状态 调查报告”在今年三月新鲜出炉,该报告在全市范围内对49名30岁以下的青年律师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调查,其中有61.5%的律师拥有本科学历,38%的 律师拥有硕士学历,1人是博士。受访律师中,有51.2%的律师年收入在1万~5万元之间,34.9%的律师收入在万~10万元之间,13.9%的律师收 入在10万元以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律师的收入并没有因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有明显的区分,一些所的工薪律师只在底薪上有些许的 不同而已。海归律师较之国内律师的收入可能会高出一两倍,甚至更多。律师的主营业务也影响律师的收入,涉外、房产、金融、证券行业的律师收入要远远高于从 事劳动、民事类的律师。律师入行时间的长短、资历的深浅和律师的收入成正比,实习律师和资深律师收入因案源的多少而差别巨大。

  类似于文 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明这样有高学历的“海归”律师,因为有留洋背景,所以一般都瞄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贷款、融资租赁、外汇业务、海外上市等完全国 际化运作的业务。这些业务的标的大都有数十亿元,按照1%至5%的业务提成,一笔业务就能挣个上千万元。最后按参与人头分下来,收入也十分可观。但是并不 是所有律师都能接手这样的业务。一来需要从业者对相关领域有足够认知和了解,其次,对于海外并购案中的处理与解决,并非一般外语水平可以应付,留学的经历 在此为高薪加持。

  2006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最高的10大行业

>


业内最高薪酬(万元) 行业 行业平均薪酬(万元)
1710.28 金融、保险业 75.77
1470.70 电子 27.17
422.00 房地产业 19.11
230.64 社会服务业18.95
169.85 批发和零售贸易18.53
422.00 交通运输、仓储业18.10
422.00 信息技术业18.02
422.00 建筑业 16.80
422.00 金属、非金属16.60
422.00 采掘业 15.77

  一“机”才能造百万

  在拥有立足职场江湖的独门秘技之后,是否能够获得认可和青睐,从而牵到高薪的橄榄枝,机遇实为重要。在分析文后的三个案例,不难发现,他们今天的成就,无不是发现并敏锐地把握住了机会。

  仅仅花费六年时间就从设计师晋升到总监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严涛万分感激机遇的垂青,在当下大学生毕业至少要干三年学徒才能出头的领域,正因为在他毕业的时候适逢房产热,专业人才紧缺,时事让他只用了现在年轻人一半的时间就做到现在的成绩。

   同样是行业的整体波动,给基金经理带来的收入的春天。2002年~2005年国内股市一片寂静,证券行业年薪过百万者自然是凤毛麟角。眼下恰逢A股牛 市,以基金经理为代表的高端证券人才年薪过百万并不稀奇。同样,在律师留洋并不十分普遍的时候,华明得到了公派英国进修的机会。回国之后,正遇处理国际金 融贸易类的律师缺口,便很快有了业务上晋升的机会。

  除了善于在平凡中积蓄力量的坚韧,机会的寻找还需要超人一等的眼光。从信息经济学角 度看,买和卖、供给与需求、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间的差价,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所有这些差价只要没被人发现都是机会。成功者对这个差价之所以很敏 感、有洞察力,是因为跑得多、见得多、问得多,也就是在信息不对称中做到了相对的信息对称。

  一“寂”才能收百万

   高薪是每个白领追求的目标,自己的工作有一份充裕的高额薪水是众多职场人的期望。但影视作品中有一句台词颇耐人寻味:“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 寿不如高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是无尽的寂寞,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 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即使有百万,甚至多得多的薪水,有不见得所有 人都能够承受,且愿意承受。

  彼得·林奇,人称“最富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受聘的基金经理人之一。在彼得· 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十三年间,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1977年投资人若投资1万美元在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可得到28万美 元!然而,同样是在这十三年间,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 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 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1991年,就在他最巅峰的时刻,他带着未老先衰的满头白发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因为他受够了每周 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

  在一次交谈的过程中一位公司总经理甚至提出了交换身份的要求,他的交换条件是:交换收入水平,也要交换健康状况。当周围的人嘲笑他“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时,他却万般无奈地形容自己的财富渗入了大量的“水分”,而绩效则充满了无数的“泡沫”。

  一“击”难以续百万

  不难看出,百万年薪,而非百年百万年薪。一旦进阶到高收入阶层,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永坐收高薪。除了健康考验外,高薪行业同业面临着职业风险。

   律师这个被誉为“新阶层”的“非工非农非商非官”的行业就是一个具有较高的职业风险。比如北京嘉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因工作失误,致使当事人1亿元资金被 骗,法院判决该所返还100万元律师费并赔偿当事人800万元。此外律师还有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刑事处罚风险,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的行政处罚风险等。

  同样,因为机遇而受到市场垂青的职业,在经历市场动荡甚至急转直下的时期,薪资水平遭遇冲击而缩水也是有可能的。



沙发
发表于 2007-8-4 07:09:2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好难啊~~~~~~~~

psz
板凳
发表于 2007-8-4 09:56:38 | 只看该作者
风险总是与收入成正比的
4
发表于 2007-8-4 10:45:31 | 只看该作者
真材实学,极尽其才
5
发表于 2007-8-4 12:15:06 | 只看该作者
难啊,特别在制造业。
6
发表于 2007-8-4 12:42:43 | 只看该作者
是啊,高兴就好!
7
发表于 2007-8-4 13:43:0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怒错、、、、
8
发表于 2007-8-4 15:46:54 | 只看该作者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em17]
9
发表于 2007-8-4 18:40:1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善于在平凡中积蓄力量的坚韧,机会的寻找还需要超人一等的眼光。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买和卖、供给与需求、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间的差价,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所有这些差价只要没被人发现都是机会。成功者对这个差价之所以很敏感、有洞察力,是因为跑得多、见得多、问得多,也就是在信息不对称中做到了相对的信息对称。

.......

10
发表于 2007-8-4 19:20: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还是能力,然后是行业与机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