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总是期望着老板能给自己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能读一读MBA、EMBA更好,两三个月或者几十天的短训班也行。但是,这样的机会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你在公司的位置和老板对你的信任;二是你的贡献和业绩;三是老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四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工作状况。这几个条件都具备你才有争取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公司每年能让你脱产学习十几天时间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职业人士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出发点上。这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1.“三读”法
所谓“三读”法,就是读书、读人、读成功和失败。
(1)读书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会有某种习惯——或是午睡习惯、散步的习惯,或是抽烟、喝酒、饮茶的习惯;但是,要能使读书成为习惯,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读书只有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知识的富翁。在日常谈话中,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喜欢读书”。能把读书作为一种喜欢与爱好,本来就已经不容易了。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对一个职场人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你面临着竞争,所以,就不能把读书看成和散步、打球、集邮、钓鱼、养花一样,当作是一种兴趣去满足,或者当作是一种时尚去炫耀,而应使之成为一项基本的生活内容、一种职业生命的需要。就和吃饭、睡觉一样,谁又能拿吃饭、睡觉当作兴趣,或以此去炫耀呢?所谓养成读书习惯,就是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无论再忙,读书学习是不能丢的。有的人甚至一天不看书,瘾就会发作,难受得抓耳挠腮、无所适从,只有拿起一本书时才心安。就像宋代诗人黄庭坚说的“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这样的人已经将读书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让读书成为了自己的习惯了。
读书不仅要养成习惯,还要学会科学读书。首先是要有选择地读书,不求多,而要求精。书籍浩如烟海,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一穷尽。只有有选择地读书,有目标地积累知识,才能提高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是读书的第一要务。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自己职业理想、达到自己职业目标的书来读,既要着眼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又要结合自己的事业发展有所专攻。不能看见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跟着读什么;也不能什么书流行,就读什么书;更不能“图便宜”,人家给什么就读什么。
科学读书,还要讲究读的方法。就以详略为例——同样是读书,有的书需要详读,甚至是反复读;有的书浏览一下、翻一翻目录和标题就可以了,大概知道内容,以后需要时再查阅。总之,科学读书就是要学会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获取最多、最有益、最急需的知识。
博锐23 (2)读人
所谓读人,就是向我们身边的人学习,特别是向伟大的人、成功的人学习。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能够弯下腰向别人学习的人。”腰杆挺直,是为了正气人生。而弯下腰,则是为了虚怀若谷。没有弯腰的姿态,就没有跃起的机会。不论我们多么从容不迫,都同样需要弯下腰才能有可能获得积蓄的机会。
在民间,父亲训斥子女不会办事时,在企业里,老板训斥下属不会办事时,常说这样的话:“你没吃过肥猪肉,你还没见过肥猪走吗?人家别人是怎样办事的,你就没看到?你就学不会?”这样的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却清楚地点明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常理:那就是通过观察别人,可以学到很多办事的能力。
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那么你永远不能前进。”生活中,工作中,你的老板、上司、同事、下属、客户、朋友等都应该成为你观察学习的对象,看他们怎样与老板沟通,看他们怎样求同事帮忙,看他们怎样给下属安排工作,看他们怎样进行建议提案,看他们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动动脑筋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观察一下这样做所达到的效果怎样。好的方面,我们应尽量去借鉴、吸收,差的方面,我们尽量去避免。 香港著名富豪李嘉诚,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儿子观察、学习别人的说话艺术及办事能力。每当有重要的会议,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理企业的一些问题时,他总是让儿子在一旁观察、倾听、领会。也正因为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才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在今天从容地支撑并发展起他的经济王国。
向别人学习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名人传记,我们可以从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传记里汲取知识、智慧和创造美好人生的力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读名人传记更是如此。
(3)读成功和失败
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说“学习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学习,失败可以成为失败之母,成功也可以成为失败之母。因此,只有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
成功学有一句话,叫做不要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摸索成功经验,而要学习成功者的经验!简单的说是不要摸索,如果已经有现成的话。如果你永远不知道成功秘诀的话,你又如何获得成功!大家都知道欧洲古代有几个著名人,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历山大。他们前者依次是后者的老师,苏格拉底带出柏拉图,柏拉图带出亚理士多德,亚理士多德带出亚历山大。我们常说是明师出高徒,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要热情地欣赏和高兴,而不是嫉妒,要学习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
同时,当别人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更不要幸灾乐祸,而应该在同情、安慰的时候,思索一下他们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避免自己再走同样的弯路。
【案例】一个“失败者”求职成功的故事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录取要经过三轮淘汰。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被录取的,竟是第一轮被淘汰的一位“失败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失败者”有着其特殊的经历:他虽然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却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倒霉蛋,但他却认为自己拥有了一笔最大的财富。他告诉诸位主考官,他很了解那18家公司,曾与大伙儿努力挽救那些公司,虽然不成功,但从那些公司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他,更有经验避免错误和失败。他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他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他还举了个举座震惊的例子:真正考官,不是问他话的那位总裁,而是假扮倒茶水的那位若无其事的老人。这个例子让全场的人都为之折服。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之精髓。学习失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败与成功是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性质截然相反,但学习失败和学习成功却是道殊同归,目标直指的,都是获得成功。
2.读写法 读写法,实际上是一种精读的阅读方式,就是边读边写。精读是极为重要的,宋代大儒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精读,才易于领悟书中的要领和精髓,才能取得最大的实际效益。
【案例】毛泽东的学习方法
伟人毛泽东的读书方式与一般人明显不同。一般人看书,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毛泽东则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凡是较为重要的书或文章,毛泽东都反复看、划、批。他的书,没有不划杠杠的。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仅10来万字,他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下了1.2万多字的批语。
他曾说:“我们读书、看报、听演讲,都要开动脑筋多想一想,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囫囵吞枣的办法最要不得”。在第一师范的五年半时间里,毛泽东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批语、评注。
运用写作读书法,不仅能大大促进思考,使理解更深刻、全面,记忆更准确、系统,而且能产生新的创见、新的思路。读、思、写的三者合一,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避免了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妨借鉴这一方法。在浏览阅读的时候,把偶得的灵感和思想的火花立即记录下来,或记在书上,或记在笔记本上。如果时间允许,就趁热打铁拓展自己的智慧思路,天马行空地写作下来;如果时间不允许,改日再翻看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思想收获,写成文章保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申请一个博客空间,把自己的学习感悟贴上去,与同仁们交流共享。一方面开辟了网络沟通渠道,结交志同道合的思想朋友,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有一种成就感和发自心灵的愉悦享受。说不定你也会和地产大佬潘石屹或王石那样,结集出版自己的博客文集,给你的同事或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智慧财富。
3.讨论法
研究表明,人们在说话特别是在辩论或交流的时候,大脑的活动量是平时的10倍以上,很多沉睡已久的潜在的灵感和意识,就会在讨论的头脑风暴中被激发出来。
讨论能够调动思考的热情,使人处于最佳的思维活跃状态;讨论能够借鉴学习,开阔思路,扩大视野;讨论能够在思想的碰撞和脑力激荡中,诞生非凡的创意和奇思妙想;讨论能够像剥离洋葱一样,揭开掩盖事物的层层表面现象,直达问题的本质;讨论又能够训练人的口才,促进演讲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学习中采用讨论法,好处多多。爱因斯坦的学习就大大得益于讨论法,他曾与另外两个友人在小咖啡馆里组成了“奥林匹亚科学院”。在这个“学院”里,三个人通过交流、研讨、争论,孕育了许多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新见解。
网络时代更拓展了我们讨论的空间,你可以登陆一些开放的社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别人的观点发表意见。网络讨论不象我们面对面的讨论,或由于熟人的缘故,或由于上下级的关系,或由于面子的原因,往往我们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和建议。而在网上交流,大家都是抱着开放的态度,无拘无束,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思想的碰撞之中,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智慧收获。
4.交友法 1915年秋,毛泽东发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专门征求志同道合的学友,并与朋友约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而是“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一天,毛泽东到一个友人家里去,这个人中断他们的正题谈论而把仆人叫来嘱咐其去买猪肉,毛泽东对此很恼火,认为他竟以家庭琐事来干扰谈论国家大事,以后就再也不同这个人交往了。毛泽东的交友观念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与交友确实是人生中的两大要事。如果能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创造出一个极佳的学习的人际环境,在学习的同时,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脉资源,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5.你是学习型职业人吗?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老鹰选择了新生的艰难的路程。它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啄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30年搏击长空的岁月!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自我脱变、自我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拋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
成为现代学习型的职业人应围绕以下四大目标:
(1)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
“知”不仅仅指具体的知识,还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就要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推理、判断、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和能力,就要具备信息时代的生存技巧与能力,如信息搜集、处理、选择、交流、管理与创造等。学会求知,还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以及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学会求知,就要抛弃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学习模式,确立“学习→工作→学习”、工学交替、循环往复的多维终身学习模式。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具有三种涵义: ——从学会掌握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转向注重培养适应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除狭窄的劳动技能以外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
——“学做”不是专指智商的提高,而是主要指情商的提升,即社会行为技能的提升,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团队等,这些都更多地要从工作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去培养。
——学会做事,就是要学会以首创精神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3)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它包括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的能力;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的能力;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的能力。
(4)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
这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标。 博锐27 ——学会做人,不应是“生存”、“存在”,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完整的人”。
——学会做人,不是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是一种对健全与完美人格的追求和修炼。使自己在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获得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