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myhappy544 - 

[分享][推荐]不错的培训资料

[复制链接] 24
回复
17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1:16 | 只看该作者
 假 象
    
企业就象航行在大海的一条船,有大船、中船、小船,企业也一样有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环大西洋”号海轮是一条最先进的船,难道真如船长麦凯姆写的话:“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真的如此吗?

                
不!
      
一个人犯再大的错都可以理解,可一群人都在向着一个目标犯错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因而,船长麦凯姆所带领的这一群人也就注定了迟早要船毁人亡,这也好比某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走向破产。
       
船长麦凯姆在《死亡备忘录》最后写的话:“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这段话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船长麦凯姆在推卸事故责任;二是被假象蒙蔽;对企业来说在遇到问题或陷入困境时也基本上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当然也有例外的,如史玉柱就解开了这个死结而获得新生。
     
古语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而我相信船长麦凯姆在写这段话时是被假象蒙蔽。如此,船长麦凯姆可真是死得糊里糊涂呀。而很多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的企业也是如此,那是什么假象蒙蔽了“船长麦凯姆”呢?下面让我们就以企业为例来寻根探源。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1:51 | 只看该作者

               

                寻根探源

         航行在大海的船也象一个企业。企业如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时,在从多的专家学者甚至“企业麦凯姆”的口中或笔下都会发出相似的言论,都把矛头指向企业管理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甚至用“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来寻求内心的一点平衡和安慰,或者以此来逃避现实和责任。
      
到底都犯了什么错呢?有的说是战略出了问题;有的说是生产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质量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安全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产品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营销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危机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目标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企业文化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资本管理出了问题;有的说是媒体管理出了问题;等等。难道真是这些导致了企业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吗?
                
不!这些都没有错!
    
因为,这些都只是一种表象,只是管理的一些工具而已,“工具”会有什么错呢?就好比日本侵略中国,难道是枪炮的错吗?
       
这时你一定知道是谁的错了,是谁导致“环大西洋”号海轮沉没的了。
             
是人!
             
不全对!
         
应是“船长麦凯姆”。是他蓄谋已久,亲手一天一天慢慢将船弄沉没的!
                
此时,或许你又有不赞同的了!下面还是以企业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应是“船长麦凯姆”?为什么是他亲手将船弄沉没的?
                
真相
     
当企业无论出现如下的哪个问题:“如战略问题;生产管理问题;质量管理问题;安全管理问题;产品管理问题;营销管理问题;危机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目标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管理问题;资本管理问题;媒体管理问题;团队问题;等等”。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麦凯姆”不懂、不重视、不想做;二是“企业麦凯姆”下面的人不会做、做不好、不愿做;想来,“环大西洋”号海轮沉没的原因也不外乎这两方面的原因。
                
那产生这两方面原因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第一方面的根源来自“企业麦凯姆”自身的综合素质、性格、思维模式等因素;第二方面的根源同样也来自“企业麦凯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企业麦凯姆”下面的人不会做、做不好只能说明他在用人上出现了问题,而不愿做则说明“企业麦凯姆”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下面再回过头来看看《死亡备忘录》的片段:
                
船长麦凯姆: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大副克姆普:32313点半,我带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
                
一水苏勒:我笑了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

                一水理查德:321,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查理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个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干涉。               

 从这段打乱了顺序的片段你可以举一反三,也许又会有新的感悟。

 此时也只有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能对此作出诠释。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2:17 | 只看该作者


                
真相的背后

      对于每一个失败者来说,都是缺少了成功者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而已(不可抗的外因不在次篇内容范围),因而常说:“成功者都有太多的相似,而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麦凯姆”的类型:

      我们先从“企业麦凯姆”的客观角度方面来分析。如果用横轴表示“企业麦凯姆”的外在的管理技能,值低表示“企业麦凯姆”对管理技能不熟悉或缺乏训练,值高则表示他们具有良好的管理技能;竖轴表示“企业麦凯姆”的内在的综合管理素质,值低表示“企业麦凯姆”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战略管理和投资上,值高表示他仍然重点在抓日常管理。这样就形成4种类型的企业麦凯姆:工匠型(或称实干型)、英雄型(或称自以为是型)、干预型(或称全能型)和策略型(或称综合型)。
            
(如图示)

    1.工匠型企业麦凯姆在管理上花的时间很少,因为他的大量时间都花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的事项上去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很低,因为这类企业所雇佣的大部分职员都是干生产、记帐、销售之类的具体工作。而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打工仔"。工匠型企业麦凯姆很少有时间从事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分析企业运行的情况等等。所有时间都安排在了具体的事务,埋头苦干,根本抽不出时间来思考提高服务质量或利润等关系企业发展的问题。
     
您如果是工匠型的“企业麦凯姆”,那您可得想方设法摆脱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大胆地将专项工作交给别人,学会"例外管理",抓好重要的,例外的事情的管理,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

  2.英雄型企业麦凯姆或许会领导一项管理工作,如销售或生产之类。在这样的企业中,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企业麦凯姆要带头执行日常的管理程序;他必须了解增值税、会计、利率、市场细分、销售管理、职员评估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它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知识。他通过读有关资料或参加这方面的学习来达到这种要求,学会之后,他又将这些知识选择性的传授给下属和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因此在他的企业中,他将是唯一真正全面懂得这些知识的人。英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中小型企业中,经理通常都没有机会接受现成的良好训练;中小企业中管理人才的培训还仅限于企业麦凯姆和自我的学习;因为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才总在大一些的企业供职,因为他们在那里提升的机会多一些,实践其"管理艺术"的机会也要多一些。英雄型企业麦凯姆只在改善某一方面的企业运行上很有能力,他既没有时间考虑发展战略,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发展中的管理问题。
        
您如果是英雄型“企业麦凯姆”,那您需要抓紧时间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您要增强对发展趋势、企业领导、组织设计、发展和战略管理的总体把握。否则您就会过度成为一个干预型的管理者。
        3
.干预型企业麦凯姆通过培训或招聘人才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但同时他又不能放手让下属进行日常管理。这个水平的企业麦凯姆不担当具体的任务,只充当指导管理的角色。实际上,就算他的下属已把目前的工作干得相当出色了,但他还是会从中去干预或指手划脚。他也可能很早就来,很晚才走,四处转悠,指点管理。给人一种即是老总又是部门经理还是主管的万能企业麦凯姆,这也就是典型的当了刘备还想做诸葛孔明的心态在作祟。
     
您如果是干预型“企业麦凯姆”,那您一定要任用可信赖的人,放手日常的管理工作,您千万不能感觉到要是放了,心理就不踏实。您要知道如果不减少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干预,您将限制企业的发展。因为,那对您不是好事,如果管理人员做许多工作的回报是不断的指责和批评之后,他们就不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如果您过分忙于监督检查下属的工作,您就没有时间考虑一个合适的发展战略。

   4.策略型企业麦凯姆是发展小企业最理想的管理者类型。他把管理队伍的水平提高到最高层次。他安排专人从事人事管理、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职能工作,这样他和他的高层经理就可以考虑战略的问题。策略型企业麦凯姆在时间安排上一般是:花大约1/3的时间在日常管理中,如检查企业运行状况,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冲突,或者帮助处理当天的一些重要事务。另外1/3的时间他用来激励,发展管理队伍,帮助他们处理发展变化中的问题。这项活动旨在改善现有的企业。剩下1/3的时间,他用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他对培训的重视使他的领导核心和管理水平一直保持领先。
       
您应该成为策略型“企业麦凯姆”,这是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麦凯姆”和他的管理队伍的关系发展一般由工匠型到英雄型,再到干预型,只有极少数幸运的才能最终成为策略型(企业也就由小成长为中、大企业)。
       
我们再从“企业麦凯姆”的主观角度方面来分析。大致可分为A放任型、B温情型、C专制型、D中庸型、E综合型,五种类型。
                A
类型:放任型的企业麦凯姆不关心与部属的人际关系,也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们把一切事情都交由部属处理。
      B
类型:温情型的企业麦凯姆一味地注重与部属的人际关系。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对部属往往不会提出严格的要求和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任何决定多会征得部属的同意。
        C
类型:专制型的企业麦凯姆一切以达到目标为导向。他们严格地管制部属的一举一动,所有的事情要亲自过问,惟恐犯下任何错误。
            D
类型:中庸型的企业麦凯姆对人际和生产力同样重视,但他们为了取得二者的平衡,往往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
                E
类型:综合型的企业麦凯姆通过管理技巧及领导能力的充分发挥,他能兼顾人际和绩效,使二者相辅相成,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以上这两方面我们在来看看“环大西洋”号海轮的船长麦凯姆是个什么样的船长:
                
“船长麦凯姆: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死亡备忘录》上的这句绝笔充分说明了船长在客观上不属于“策略型”,至于是属于“工匠型、英雄型、干预型”哪种类型在此已无从考证;同时从其余20位船员的绝笔来看,船长在主观上应属于放任型或温情型
           
如此类型的船长,船毁人亡只是迟早的事也是必然的结果!就好比有的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也是迟早的事和必然的结果一样。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2:39 | 只看该作者

  解 结 方 案
                
            
本文说的“中小企业的死结”不是站在“企业麦凯姆”的角度来说,因而如站在“企业麦凯姆”的角度上来说,死结也就不称其为死结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下两个解结方案,也许你就会有所感悟,从而整合出适合自己的解结方案。

                方案一:请一家高水平的管理咨询公司。
    
这也是目前中小企业在面临某种需要、出现某些问题或困境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案。先由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诊断;然后给出诊断结果(如在战略、战术、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培训等,是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接着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认可)交由企业实施执行或由管理咨询公司协助(或共同)实施执行(其中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实力因素和“企业麦凯姆”自我的认识,不太可能与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合作)。
     
这个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企业麦凯姆”在策略上或管理技能上的不足。如对于“企业麦凯姆”来说,只是在某一方面不足,那方案一足以让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企业没有死结,也不是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但对大多的中小企业的“企业麦凯姆”来说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或许此方案会带来一时的表面“辉煌”,也就是常说的回光返照,然后他们大多会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死得更快,因为这样的方案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虚不受补”。正所谓“病急乱投医”是也。
    
当企业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还未解决问题或走出困境,“企业麦凯姆”就会将责任或是失败原因归结到管理咨询公司的身上。难道真是管理咨询公司的错,还是所开“药方”的错?
    
我相信,管理咨询公司不是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当然不是每个管理咨询公司都知道),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给你一个公认的表象(有的甚至给真相蒙上绚丽的外衣,给你一个假象),从而来获取这个业务;同时管理咨询公司善意的奢望着,幻想通过优秀的方案来创造奇迹(可却忽略了越优秀的方案,让企业死得越快的事实)。因为管理咨询公司不可能对“企业麦凯姆”说:“企业的问题根源在你身上,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就是先更换企业麦凯姆”;试想一下结果会是什么?(真是这样,提前关门的就该是管理咨询公司了。)
       
唉!真有点“你死我活”的味道。如今,在管理咨询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见面语:“你又搞垮了几家企业”。仔细想想,在这句类似玩笑语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无奈和真相。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2:58 | 只看该作者


              

                方案二:选择来自内部的改革或调整                

当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时,大多的“企业麦凯姆”会选择进行内部的改革和所谓的调整。一般都会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A
、人员调整:此时无论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只要是企业麦凯姆认为需要调整的(或美其名曰:新鲜血液),都在走马灯似的更换着。殊不知,就在这来去之间的繁忙景象下,企业在不知不觉中病情又加重了;最终企业麦凯姆只得空余感叹:唉!人才难寻啊。真是这样吗?想想是换教练还是换球员?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叹了。(正常的人员调整不属此文内容)
    B
、业务调整:此时企业麦凯姆常会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所谓的整合,或引进一些新的业务项目,幻想着某根救命稻草能给公司带来奇迹;可这种业务上的调整往往都不如人意,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往往令公司雪上加霜。(正常的业务调整不属此文内容)
   C
、转向经营:抱着船小好掉头的想法,认为既然陷入了困境那就来个转向,却忽略了风口浪尖上的转向是多么的危险。(正常转向经营不属此文内容)
     
以上两个方案都是在表象上做文章,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如表象文章做得好的还可以延缓企业的生命(但死亡也只是迟早的事);如做不好就只能加速企业的死亡而已。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因为,当企业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时,其根源都在于“企业麦凯姆”,所以“企业麦凯姆”只有从自身出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企业的死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开。
     
当企业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时,其实也就是企业自身与身处的环境产生了不适反应。这种不适来自两个方面:        A、来自企业变化了,而环境没变引起的不适;
                B
、来自环境变化了,而企业没变引起的不适;
    
而这两方面又来自“企业麦凯姆”本人不能满足企业变化的要求(如企业发展壮大了而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没有跟上等)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差异(如从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环境到了以营销管理为中心的环境变化等)。
           
另外:有的“企业麦凯姆”仅还抱着被误解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教条,自以为是的就将一个大有希望的企业引领进了恐龙博物馆。
          
由此,我们首先不难看出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个人的意识为转移和改变的;其次,没有哪个“企业麦凯姆”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的。那么要解开企业的死结就只有“企业麦凯姆”从自己着手,想想似乎也只能如此!至于如何着手,对“企业麦凯姆”来说办法总会有的,在此我就不在唠叨。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3:16 |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多“企业麦凯姆”可能不爱听到这样的语言,但“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本文原想用相关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这样的案例可谓举不胜举;加之案例总有其个性,因而也就不在多此一举了。
                
对于“企业麦凯姆”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只要能充分认识自我,都会找到一块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所谓的死结也就不复存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
        
最后,用《周易》的这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同时也将这段话送给中小企业的“企业麦凯姆”。愿所有的“企业麦凯姆”从此开始书写一篇辉煌的《发展备忘录》。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3:42 | 只看该作者

 

               

管理故事:拴马的栅栏

    有一天,国王在大臣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见到养马人,国王关心地询问:“马棚里的大小诸事,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在养马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都不是轻松的事!可是在君王面前,怎能一一数落出来呢?站在一长排拴马的栅栏旁,大臣环视一周,便代为答道:“从前我也当过马夫,依我之见,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杂。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难以启用。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编栅栏为了顺手、整齐,自然地要按前面木条的形状,一根根编下去。用人与选材也是这样。在我们走访过非常多的企业中,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个部门的文化与部门经理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反应在招聘中也是同样的问题。
    
A企业是一个印刷企业,公司成立已经十几年。公司有A1,A2两个主要的业务部门,A1的经理是业务员出身,学历不高,在实践中上升起来,所以A1部门的员工与主管大多从业务员中提拔,A1部门中的最高学历是大专毕业;A2的经理是一个海归派,比较注重学历,所以,A2部门中的人学历普遍比A1部门的学历高。
    
B是北方一个著名的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创业元老也渐渐的担任了公司的重要管理岗位,但是,公司规模扩大,需要招聘更多更有能力的人才,但是经过南征北战,多次招聘后,依然没有合格的人入选。
    
C是国内重点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几家研究机构与跨国企业工作过,后来到了深圳的一个化工企业担任总经理,其上任后,公司陆续进行了几次大的招聘活动,也许诺了高薪,有非常多的人踊跃报名,但是却连一个重要的人也招不到。
    
为什么会招不到人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用人策略与用人哲学,选择自己能够熟悉和信任的人,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找一个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找一个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力强的人将来对自己的位子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就很难保证招聘到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员,这样的问题在创业期的公司中,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是非常明显的。
  
人力资源部门能解决这个问题?
  
表面上看,人力资源部门能解决这个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制订合适的标准,而且找好招聘渠道,对合格的人员进行筛选,提交给主要的部门,但是,人力资源部门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其实,在实际?作中,人力资源部门也无法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完善的根据职位需要建立起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都是由用人部门直接提出对人才的要求,并进行把关,人力资源部只是?作者;特别是由于创业时期的机会优势而占据公司中高层位置的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招聘有较高能力的新人,并非没有,但却有各种原因总是招聘不到。
    
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路是什么呢?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董事会下,设一个由外部董事为主的任命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公司高级经理的招聘、考核与任命。这个委员会由于没有和公司经理直接的利益关系,可以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关键是第一跟栅栏是什么样的,由谁来选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4:2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培训非培训人员
培训非培训人员

介绍
  1、你组织中的人员是否需要比过去更多的培训?
  培训对于激励和提高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不断更新,员工也必须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此外,组织也期望低技能的员工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只有通过正确的培训才能达到。
  2、作为主管,谁为团队的正确培训负责?
  你。你为团队的绩效负责,所以你也确保他们被正确地培训。我们告诉你几个与发展员工有关的活动,估计一下你在每个上面花多少时间。
  A、告诉员工如何做
  B、给以信息
  C、授权工作和责任
  D、指导团队解决问题
  E、讨论绩效并给以反馈
  发展员工包括很多活动,培训也许是最重要的。即使你不培训,你也有责任确保你的团队具备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当然有时你也可自己做培训。你不必成为专业的培训师,但本课包含的技巧会确保你取得正确的结果。

  通过本课,你会:
  1、确定和评价个人培训需求
  2、准备培训
  3、制订培训计划
  4、培训一小组人员
  5、从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培训
  本课重在培训团体。建议你先修“一对一的培训”,了解如何对个人进行培训。
确定培训要求
  一些组织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下列培训上:
  1、与个人工作无关
  2、没有提高技能和知识
  3、不符合员工个人的学习风格
  为防止上述事情发生,你需要找出正确的培训。
  任何培训开始前,都要有人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即哪些方面的技能需要提高为准。
为确定个人培训需求,你需要确定工作事:
  1、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员工目前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者比较:就会找出差距,即员工需要提高的地方。
为确定培训需求,明白技能和知识的不同很重要。判断下列是技能还是知识:
  1、原因、重要性
  知识。它描写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员工需要知道的东西。
  2、判断何时和如何拜访客户
  技能。需要做的事。
  知识通常是应用某种技巧所需的信息,如产品知识、标准、证据、规则、程序等。
  技能是员工能做什么,如演讲、操作设备等。
  知识和技能都是完成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员工也许有技能,即能做什么,但如果没有规则、程序等知识,他们就不会有效地应用技能。他们不具备全部能力。
  如何开始确定培训需求?
  1、从工作目标开始,运可帮你确定为达到目标员工需要知道什么、做什么
  2、工作描述、操作程序、工作指南等也是有用的信息。
  不论哪种方式,你都应让员工参与其中。和他们共同讨论,列出一个双方认可的技能和知识清单。
  确定了技能和知识,建议你把它们列在工作文件上,然后你可以从1—5(低到高)评价每一项对工作的重要性。最后你可以评价员工目前每一项的水平。很显然,如果员工某些项上目前水平较低,而这些项又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重要的技能和知识,这就是迫切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培训。如下表中的BEG
工作文件:李良
  技能: 重要性 评 价
  A、建立关系 3 4
  B、确定需求 4 1
  C、给出建议书 4 3
  D、处理疑问 2 2
  E、结束销售 5 2
  知识: 重要性 评 价
  F、产品特性 3 5
  G、产品结构 5 2
  H、折扣政策 3 2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5:05 | 只看该作者

  假定你已为一个员工列出了一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怎么做?
  经验表明,最好把注意力放在小范围内,寻找可以很快提高的地方。短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比长的培训更好。
  确定了要首先进行的地方,如何决定采取什么类型的培训?
  问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而且在这一阶段上员工个人参与其中也可提高他们对培训的认可。
  如果员工喜欢自学,而不是集体讨论,可采取网上学习、VCD、录象带、资料等形式。
  如果员工喜欢集体讨论,安排他们参加合适的课程。你可以自己讲一门课。
  不论哪种方式,你都要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指点。
准备
  1、你参加培训前,明白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它与组织有什么关系吗?
  2、你认为课程的内容怎样?它满足你的需求吗?这会表明培训师是否认真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备课了。
  3、材料清楚、逻辑性强吗?
  4、培训师有足够的时间讲完全部内容吗?时间很重要,弄错了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5、讲课内容是否和你的水平匹配?这表明讲课老师在培训开始前是否知道你了解什么。
  6、授课方法是否符合你的学习方法?二者匹配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7、你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你的所学吗?
  8、可视资料用得如何?如白板、手册、录象带等。可视资料用得好会加深印象,增加培训的有效性。手册还有助于加深一些重要的信息。上述各项,目的、内容、结构、时间、水平、方法、练习、可视资料,如果都很好,表明讲课老师的计划和准备做得很好。准备是成功培训的关键。
  1、准备时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要培训谁。否则培训的结果会让人觉得跟他的工作毫不相关。与在校学习不同,你做的是工作了的人的培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所教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接受你教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解决问题;他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已有既定的观点,你可通过引发讨论发现这些;他们只相信能够实际应用的东西。
  记住:工作了的人当可以把所学与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时,会学得最好。因此准备时,你就要从工作了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看看所教如何能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想想你的团队中的这些问题:
  1、目的:为什么此课与团队有关?它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他们所学的东西如何与整个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
  2、内容:内容对团队是否合适?他们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
  3、结构:材料的组织是否清晰、合乎逻辑?
  4、时间: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全部内容并如有必要有时间进行练习吗?
  5、水平:团队已有什么样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我如何能避免高估或低估了他们的水平?
  6、方法:团队喜欢哪种授课方式?他们愿意参加讨论、做实验还是喜欢正式的演示?
  7、练习:团队需要练习吗?我能有所需的设备吗?
  8、可视材料:团队对可视材料会有反应吗?我应使用何种可视材料?
看看可视材料:
  可视材料除了可表明你准备充分外,还可引起团队的注意。准备可视材料前,你需要决定采取何种类型的材料。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22:15:27 | 只看该作者


  1、书写时面对观众:投影仪
  2、便宜 :白板纸
  3、容易遮盖: 投影仪
  4、讨论中列出所提的观点:白板纸
  实际中,大多数老师二者结合使用,讨论时用白板纸、演讲时用投影仪。
  如何准备呢?

1、投影仪:
  ①准备胶片时,先在纸上打草稿,一次成功是不可能的。
  ②使用关键词语,不要用句子。
  ③要短、简单。
  ④演讲时用张纸遮盖,讲哪部分让观众看哪部分,可使他们注意听你正讲的东西。否则他们会读完全部内容而没有注意听你正讲的东西。
  ⑤每张胶片表达一个观点:每行16个词,每张胶片6行。
  ⑥给每张胶片编号,以免落掉。
  ⑦如有必要给观众一份材料。
  ⑧注意你的站位,不要挡住屏幕。
2
、白板纸:
  ①标题要写得大。
  ②用23种颜色强调重要的观点和词语。
  ③把白板纸钉到四周墙面上便于参考。
  ④站在白板纸的侧面。
  ⑤翻开白板纸时停栏
  ⑥鼓励团队使用白板纸。
3
、手册
  ①何时不应发学习手册?
  开始。不要发得太早,除非你想在讲时让他们注意某些特殊的地方。太早了他们会看手册而不听你讲。
  ②写教材时,要清楚、简明、完整,不要有遗漏。
  ③装在文件夹中,便于保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