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一个人这辈子,光从职业角度看,一切问题其实最后都归于一个问题:职业匹配性和职业回报间的平衡。 一个职业,总是有的人比另外的人更擅长,这个是匹配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断在思考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不过要到这一步,前面会有很多“试错”。当然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找到答案的,在开始思考自己擅长什么以前,先是一部分人(A类人)会根据以前自己的经历来初步判断,一个例子是:读书好的人总是会继续读下去,最后往教师方向发展的概率更高。也许尽管他并不喜欢教书,但是读了这么多年,除了擅长这个也不知道还擅长什么,所以就这样了。这一部分人迟早也要考虑匹配的问题,当然匹配与否主要是从自己的兴趣、能力出发的,个人认为兴趣会考虑更多点。 B类人:读书一般,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是最迷茫的一群。除了“试错”,我暂时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也许职业测评有用?不过跳槽也有个度的问题,你不可能一辈子试下去,这是一场有期限的考试。当你试到一定年龄,如果还没发现擅长什么,那么很简单,要么就从前面那么多试错中重新选择相对喜欢的,要么就是把兴趣匹配之类的放在一边,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或者安于现状下去。 C类人:在B类人的基础上,幸运的分化出了找到自己认为擅长或者喜欢的一部分人。他们都比较有干劲,热情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踌躇满志。 前面主要从匹配的角度考虑,而这种考虑是先撇开经济回报的,主要从自身的一个综合感觉出发的。从回报角度考虑,首先是经济上的,然后是发展空间等等。实际情况是,具体考虑的时候人总是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而不能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考虑去把握。兴趣和现实代表了两个极端,人大部分就是把砝码在这两者间不断移动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最理想的当然是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这个事能带来不错的经济回报,或者“感觉”不错,能维持这种兴趣的继续。 所以如果要问什么是最好,当然兴趣加回报是最好,其次是回报较好,再其次是兴趣较大,最差是没兴趣回报又不好。所以最终选择在自己,如果坚持兴趣的,那么就努力看能否使这种兴趣产生回报,毕竟兴趣的潜力催化很大;如果不想坚持兴趣了,那么就现实点,看看什么回报较好,先抓住这个,然后看看有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所以要达到理想境界,除了努力,很多要看机遇的。努力是前提,机遇看上帝。 |